大学生职业道德建设研究的论文
一、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
提升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关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有三个坚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坚持以素质为本位,以技能为特长;坚持工学结合,学以致用。也就是说,任何职业教育都必须紧紧结合市场的需求,培养企业所需要的有用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与企业的关系是一种生产和需求的关系,我们培养的学生是企业的产品,如果我们生产的产品达不到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拒绝接收我们的“产品”,那么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无法成功就业,学校教育就陷入失败的境地。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每个企业的技术标准、核心技术都是不一样的,对于刚踏进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在专业技能的掌握上可能或多或少与企业的期望值有一定的差距,但这并不是用人单位最重视的,企业认为,通过企业的培训和自身的不断努力,在岗学生都可以成为合格的技术人员。而对企业的忠诚,对企业价值的认同,具备高尚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才是企业真正看重的,这也是高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社会需要的合格技能人才的关键任务。
二、职业道德教育在辅导员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实现
(一)利用入学教育,打好职业道德教育第一仗
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和心理的专职辅导老师,对于学生在校开始建立牢固的专业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规范具有重要的作用。辅导员首先应当认真研究和分析社会对某一职业的具体要求,研究高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的要求,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就业方向有充分的掌握,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对学生可能遇到的学习困难进行必要的建议和指导,督促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通过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定位。很多学生在入学期间对自己跨入职业院校并未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在很多学生看来,这只是自己没有升入本科院校无奈的选择,至于是否能学到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将来是否能靠学到的技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帮助学生进行准确职业定位,努力寻找自己的立足点也是辅导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任务所在。在具体的指导中,辅导员应始终将职业教育的目标放在教育的首位,帮助学生完成自身职业方向、职业目标的规划,形成职业秉性和规范。
(二)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质
青年时期是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和形成阶段,大学生及早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和设计,有助于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从而设计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激烈和人才济济的时代,一个人只有明确个人的竞争优势,才能把握稍纵即逝的机会,从而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预期的目标。高校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KAB创业培训》等课程,有系统地、科学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引导,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明白职业问题解决的前提,是劳动者应具备合格的职业素质基础、职业心态和职业技能。要求学生利用寒暑期活周末的时间,走出校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组织生涯人物访谈体验校园招聘会、参加模拟招聘会、开展职业素质拓展训练、参加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协会组织的生涯论坛等方式,提升大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与水平。
(三)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班集体管理和建设始终
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个人的职业道德的形成是在人际交往中通过集体成员的“平行影响”逐渐形成的,一个行业和单位,一所职业院校和一个班集体,都有特定统一的行为规范,是职业道德教育可以利用的最佳场所,辅导员要从培养优良集体入手,通过集体来影响每个成员,同时,对成员的个别教育的结果,也可以转化为影响集体的力量。在具体工作中,辅导员可以通过积极分子的培养和积极分子队伍的壮大,可以发挥骨干力量,促进先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班级日常教育管理存在大量的教育和锻炼机会,辅导员要充分利用班集体这个平台为学生创建一切可以进行自我锻炼的机会,在教育和引导中,爱岗敬业、职业规范、诚实守信、团队精神是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辅导员时刻都要以此为教育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对待具体工作,辅导员要向同学们展示工作思路、工作原理、工作要求与方法,耐心细致地进行解析与示范,同时要给予学生们施展自我的空间,对他们的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辅导员要舍得放手,舍得让学生们去施展自身的才华和锻炼自身的能力,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的时候,要耐心的给予一定的建议,而不是横加干涉,指责批评,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四)心理素质教育应贯穿在职业道德教育的始终
在以往的职业道德教育中,我们一直在对学生强调责任感和服从,但不得不承认,90后和00后已经逐渐占据学生群体主要地位,社会的变化和发展,眼花缭乱的外部世界,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渴望快速成名和成功的愿望时刻充斥在他们脑海,而现实生活却是,他们不得不从事千篇一律的工作,不得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完成企业的任务和订单,这与他们的理想生活有很大的差距,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他们很容易对现实生活失望,沮丧,一旦遇到挫折,想到不是如何克服和面对,而选择了逃避。辅导员对学生心理的引导和帮助是潜移默化的,任何一个成功的背后,付出的努力都是超乎寻常的,辅导员要结合心理学知识和社会现实,通过案例教育、说服教育、典型示范、正反示例等方式对学生循循善诱,去启发学生们进行认真思考,自觉接受,心悦诚服。辅导员要以满腔的热情对待学生,并期望他们相信他们能通过自身的能力解决在工作生活实际中出现思想困惑,成为一个真正受企业欢迎的准职业人。
(五)校企文化互动为辅导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增添新的活力
校企文化互动对在校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效果却是相当明显的,针对90后为主体的学生群体,完全理论化的教育方式是远远不够的,能将学校文化和企业精神紧紧结合在一起,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例如,邀请各个行业的企业家、道德模范、人力资源负责人为学生们上一堂不一样的课,使同学们对职业道德规范有更深的了解;组织学生到企业中与企业员工进行文化交流活动,体验企业员工的生活;鼓励学生参加专业社团,对专业技能知识有更深的认识。辅导员在这些活动中充当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组织者,更应该是指导者,通过活动向学生灌输企业的价值意识,校风、校纪、校训建设与企业精神的培养和企业道德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企业产生积极的认同意识,培养企业认可的职业人。社会实践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将在课堂和日常生活中掌握的职业素质运用到实践中,让他们学以致用、知行统一;在实践中践行纪律观念、爱岗敬业素质、应变能力、营销能力、踏实肯干精神、与他人沟通合作能力、职业创造能力等,同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有针对性的将以修正,不断完善自己。鼓励老师随学生一起进入企业,能在社会实践期间贴近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有效的对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学生经过在企业的学习,把理论学习中的职业理论与公司实践的要求相融合,迅速转化到现实的职业行为当中,转化为学生的职业理念,养成了良好的职业习惯。公司实行重奖重罚、重视绩效的工作理念,如所设的很多关于创新和节约方面的奖励措施,这些都会增加学生回校后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增强了学生的生存意识和危机意识。在社会实践期间,学生基本上都能很好的完成本职工作,在意识、技能、吃苦耐劳、毅力、合作精神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以及就业都会有极大的帮助。这样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处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执行的规范是职业标准,这种真正走进社会的职业规范训练,以及在企业切身感受到的制度、文化,不仅能使学生的技能得到快速提高,更重要的是职业素质最终能得到大大的提升。
【大学生职业道德建设研究的论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4722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