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如何培养学生的正向情感论文
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里写到“情者文之经,理者文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这里用了个很贴切的比喻,经是织机上的纵线,纬是织机上的横线,织物的长度、宽度都是由纵线决定的,所以“经线”是“主干线”。它形象地说明了作文时“情感”的重要性:文是情的载体,情是文的灵魂,不能作情语又何来感人的好文章?该怎样培养学生正向的情感呢?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对于学生来说第一份所应具备的情感就是对大自然的欣赏与体验。一切美的东西都来源于自然,一切高尚的思想情操也都来源于对自然的感悟。
我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郊游活动——去一片香樟树林里聆听自然的声音。我要求学生带着美好的、欣赏的、阳光的心态走进自然,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听一听,学生们兴致高涨。后来我在他们文章中,看到了自然赋予他们的灵气:有学生感悟到生命的伟大——香樟树到哪都能生长;有学生感悟到了自然的美妙——树香鸟语美妙无比;有学生感悟到进取精神的可贵——香樟树常年都是绿色的;有学生希望自己就是一棵正在成长的香樟树……
事实证明:人本是自然蕴育而生,自然也应该放归于自然的沃土中汲取天地精华,取八方甘露,秀四季色彩。
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对于学生来说第二份所应具备的情感就是对生活的热爱。具体地说,就是爱生活、爱身边的人。
很多初三学生都认为初三的`生活是苦和累。为了引导他们去感悟生活,让学生相信生活是美好的,对一切美好的事物、好的思想心存感激,抒发赞美之情,我布置了一篇作文《我眼中的色彩》,要求他们换个角度去思考,不能写别人都有的体验——苦和累,要认真思考初三生活中的新内涵,要写出有个性的感受。结果学生的感悟生动而有趣:初三生活是多彩的。
爱生活还要爱你身边的人。
要让学生体会到:面对父母、亲人的呵护和关爱,面对他们准备的喷香可口的饭菜、夜宵,面对他们整理的洁净的家园,我们要发自内心地说声“谢谢”,心存感恩;面对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真诚的点拨、指引,我们要虚心接受,心存感激;面对同学纯真的友谊,友好的帮助,我们要万分珍惜,心存感谢;面对那些为别人甘愿付出、无私奉献的人,我们要用行动去支持,用言语、文字去宣传等等。 三、培养学生热爱书本的情感
对于学生来说第三份所应具备的情感就是对书本的热爱。我时常对学生们说,书是你们一生的必交的一个朋友,它不仅会背叛你而且还会使你终身受益。
你在阅读中可以看到中国的文字是多么的美,情感是多么真切:朱自清《荷塘月色》、谢大光的《鼎湖山听泉》饱蘸真情的写景,引起读者的审美想象和联想而感人肺腑,使读者身临境而情感升腾;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灌注了作者一泓深情而使读者留恋不已;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读者常常是挥泪而诵;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情真意切、泪珠涕零能感动帝王;还有《孔雀东南飞》、《窦娥冤》、普希金的悲剧、郁达夫的喜剧、曹雪芹的《红楼梦》……这些名家名篇之所以脍炙人口,是因为他们有“灵魂和经线”——情感。
为了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让学生与好书为伴,从经典中汲取正向的、真切的情感,我有意识地进行了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如在学习《鼎湖山听泉》一文时,我就给了学生大量时间朗读课文第8段,要求学生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朗读成诵,要从语言角度当堂讲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并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学生从比喻、排比修辞的角度赏析了“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一句,而且对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的感情把握得也很到位。这时,我要求学生做仿写练习,以“听雨(风……)”为内容仿照比喻句造句,进而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篇从生活或大自然中感悟哲理的小作文。学生很好地运用了文章里的语言技巧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构思出了一篇篇较为优美的文章:有的从听雨中联想到了陆游,联想到了雨对万物的滋润作用,联想到了感恩;有的从阶砌边的小草身上联想到了顽强的生命力;有了从枯干上的新芽联想到了不屈的信念……而这时,我给学生推荐了季羡林先生的《听雨》,要求学生认真阅读、体会情感。经过课内到课外的迁移,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感悟也广泛了,情感也丰富了。
“改变能改变的”,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想我们可以尽自己所能培养学生正向的、积极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博爱之心,培养学生爱生活、爱身边的人、爱读书。让学生有意识地不断增加自己情感的厚度,对身边的人多一点热情,对身边的事多一份关心,为美好的幸福的情境开怀大笑,为伤感的痛心的事情痛哭失声。这才是真正的人生!
“情者,文之经。”丰富的、积极的、正向的情感是写作的源泉,是写好作文的根本。语文老师必须在语文课上积极培养学生的这种情感,为学生的写作串好“经线”。
【浅谈语文课如何培养学生的正向情感论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4513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