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实践研究的论文
借鉴企业管理理论,构建“战略目标—任务型团队—结果负责制—教学方法改革—质量检测—自我提高”的质量管理闭环模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力保障。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凭借灵活的民办体制优势,从2003年开始对海尔管理模式、联想管理思想、A管理模式、全面质量管理、平衡计分卡理论等企业管理理论均有吸收借鉴,初步建立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质量检测及评估指标体系,在信息类人才培养中大胆实践,效果显著。
一、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现状
1.就业率不代表人才培养质量
社会对大学比较关注的一个指标是就业率,而对就业质量则很少注意。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大背景下,各学校都不想惹麻烦,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顺利毕业出去,于是,在考勤、作业、平时成绩、考核方式、考试难度等方面放松标准,为他们的毕业提供便利,这样的做法很难保证质量。
2.学习是双向过程,因素不能保证结果
企业的产品生产中不仅需要有完善的产品设计、生产条件、熟练技工等保障因素,更应注重的是产品检测,有缺陷的产品是不能够流通到市场中的。相比较而言,高职教育的质量保障更多地关注了条件与过程,对结果的检测及把握则相对不足。
二、企业管理理论在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实践与探索
1.结果导向的思维与行动模式
企业不做结果会被市场淘汰,员工不做结果会被社会淘汰。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结果就是学生学会专业技术,建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具备基本的社会能力及未来发展所需的学习能力,能够在社会中立足谋生并持续良好发展。建立结果导向的思维模式就是要以学生培养为目标,以学生成长及发展状态为结果,以此来衡量工作绩效,并修正接下来的行动。
2.建立任务型团队
为实现使学生批量成长,对学生负责,对结果负责的目标,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积极破解难题,从企业入手,在机制上实施了“人才强系”战略,建立了“外引内培”的选拔聘用机制、专兼结合保障机制和评估与奖励机制等,如软件技术系通过校企合作,聘请行业专家做兼职指导教师、安排学生到企业实践锻炼、引进企业项目经理、专业技术人员、骨干教师,引入行业考核机制和行业规范,形成订制班培养。计算机应用系为推进各专业与优秀企业合作,成立了校企合作管理办公室,并将校企合作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任用外联能力强的教师担任专业负责人,甚至申办新专业,重组和整合相应机构并给予宽松的政策支持。使教师快速成长,形成了强大的团队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3.建立结果导向型评价
推行考试改革,形成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和“教考分离”体系。明确了“以就业为导向,学生为本位,素质为核心,能力为重点,技能为关键”的理念,并通过不断改革探索,逐步完善多元化的过程性教学评价体系,实现了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评价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相结合、校内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突出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专业课程教学评价包括对学生听说、写作、业务操作、职业素养等多方面的评价。评价方法包括面试、表演、分组讨论、辩论演讲、阶段测验、职业资格认证等多种形式。克服了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弊端,实现了校内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标准。
4.建立结果导向型工作模式
保证实现最终结果所需要的资源配置(做对的事):师资水平、实验条件、实训环境、课程安排、课程设计、课程模式、校企合作等都对人才培养的.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走出任务型思维,明确我们要的工作结果到底是什么,我们是否实现了想要的结果,不断地问自己,怎么做是对的,是对人才培养有利的,不断地去优化自己的工作。
结果导向的工作模式不仅需要每个员工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更需要建立一种能够打破常规的协调机制,确保预期结果的顺利实现。
三、在高职教学质量管理中应用企业管理理论应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在高职教学质量管理中,借鉴与应用企业管理理论有助于建立结果意识,关注工作结果而不是过程本身,但在应用的过程中需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工作结果的设定与衡量标准
人才培养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包含知识的传授、工作技能的训练、职业态度的建立、社会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养成等诸多方面,有些目标很难形成明确的可验证指标,在检验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不明确因素。
2.建立与结果检验相配套的绩效体系
多年来形成的教师职能分工与任务结果不相匹配,教师绩效激励体系与结果导向的检测与激励体系不相融合,都是影响结果导向工作模式能够顺利实行的不利因素,如何建立有效的绩效体系需要我们更多的思考与实践摸索。
3.人才培养结果与办学总体目标的权衡
一所学校的办学总体目标是多方面的,包括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水平、社会服务能力等等,而人才培养结果的实现可能要求学校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如何在诸多方面综合平衡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高职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实践研究的论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4468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