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立医院管理的体制改革论文
[摘要]在新医改环境下,我国公立医院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相关管理部门应围绕发展实际和管理需求,着力解决新医改背景下医院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通过强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提升医院管理效率和效益。基于此,本文分析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的改革。
[关键词]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
1研究背景
在2009年,国家相关部门围绕深化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出台了相关意见。在新医改意见中,将减轻居民医疗负担,减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作为目标,旨在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体制。在新医改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上了日程,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即通过健全医疗卫生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制度,确保医药卫生体系的规范化、科学化运行。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所处的市场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所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也越来越多。近些年,伴随医院业务的不断拓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关项目资金投入的金额越来越大,这些都对医院的管理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如何在新医改背景下,着力解决新医改背景下医院管理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已成为医院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
2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
在医院发展战略管理体系中,管理体制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能够对医院总体战略和子战略起到支撑的作用。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不仅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在我国社会体制整体转型的大背景下实施公立医院改革,将提高效率、公平优先作为改革的方向,重新定位和明确其服务职能,有助于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治理结构的完善,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基本医疗卫生体制,确保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持续性。实施公立医院改革有助于解决公立医院管理主体不明确的问题,通过进一步明确政府和部门监管职责,对公立医院医疗资源配置、资产监管和规模布局等进行统筹规划,适应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需求,解决管理主体不明确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公立医院的社会公益性。同时,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能够进一步明晰公立医院和政府之间的职责权限,通过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能够解决现行体制下医院统筹协调和管理成本较高、所有者管理职责不明确、公立医院和政府之间权责不清晰的问题。在进一步明确公立医院权责和政府管理职责的基础上,其可以强化政府和医院之间的产权关系,提高所有者的`权能。政府通过健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有效引导公立医院管理者合理追求经营目标,改变医院粗放式发展的模式。另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有助于转变政府职能。在我国,公立医院承担着降低疾病负担和疾病防控的任务,需要履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改善公民生活质量的公共服务职能。深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围绕管办分开的原则,进一步深化经济社会体制,推动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管办”和“政事”是与公立医院最为密切的体制问题,强化政事分开,能够明确政府和医院的职责定位,推动医院和政府职责分离,明确两者的权责,有助于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医院公益性。
3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
对于医院管理者来讲,在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可以围绕医院各部门、各科室价值创造的管理模式,设置管理改革目标,这能够为医院管理者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管理视角。企业管理者通过这一视角,为管理体制改革进行设计,能够为医院科学管理和制定发展策略提供必要的支撑,医院可以围绕内部价值流管理决策和外部价值流管理决策进行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医院实施内部价值流管理体制改革,通常会采用作业责任预算的方式开展,其一般都是围绕弹性预算开展战略日常管理和考核。对于医院科室成本难以准确核算的情况,医院可以依靠成本与预算之间整体占比的方式进行核算,在此环境下,实施作业责任预算法能够提升医院战略管理的准确性。一般情况下,医院实施作业责任预算法需要建立两个基本假设,分别是作业能够具有较为稳定的成本,以及成长型作业量与成长型作业变动成本之间具有正相关的关系,在此假设的基础上,医院开展作业成本法的战略管理,能够实现成长型业务各个环节之间的连接,能够明确各环节为医院增值的比重,为医院管理者提高整体产出效率、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和支撑。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医院管理对象和目标主要分为3种,分别是以利润为中心、以成本为中心和以投资合作为中心的管理模式。通过基于内部价值进行战略管理,能够实现医院各个作业环节和流程之间的衔接,构建医院整个成长型流程的责任体系,并将流程作为责任中心进行管理,实现成长型作业为中心基础上的管理决策。相较于传统的公立医院管理模式,医院管理者依靠内部价值链进行战略管理,能够有效突破之前的核算限制和不利影响;通过划分不同责任中心的模式,可实现管理链条的有效衔接,避免原先的分割切块模式,有效减轻了原先管理模式对医院整体管理科学性的不利影响。同时,依靠外部价值链条进行公立医院管理改革,可实现科室之间利益的合理分配,这有助于推动医院上下游之间形成稳定、密切的关系,推动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在长期的关系发展中,人们一般都倾向于利益分配比较合理的单个关系价值链条,而规避利益分配不合理的关系价值链条,能够进一步优化我国医药卫生行业发展环境,推动医疗服务产业整体科学发展。医院在进行管理体制改革时,应当首先对医院自身所处的外部纵向价值链和各个环节进行分解和处理。在价值流分解后,会产生多个内容要素,包含成长型客户、客户供应商、客户自供商、客户他供商以及成长型外包等诸多要素。通过对各个构成要素和环节进行分解,可将其划分为初始投入、收益以及日常管理成本等多方面的内容,确保核算管理的准确性。而相比较于传统的公立医院管理模式,新的管理模式能够从宏观角度对医院的整体风险进行识别和防范,这有助于医院提升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能够弥补传统战略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对医院管理者提高管理决策水平,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一般情况下,公立医院进行管理绩效评价,要重点围绕以下几个管理和财务指标建设绩效评价体系,通过这些管理和财务评价指标,全面准确地反映公立医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具体主要是参照主营业务利润率、营业利润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现金比率、净利润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以及总资产增长率等。公立医院建立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即围绕如何激励和开发医院资源,提高医院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推动企业管理决策科学化开展。医院管理绩效评价作为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要重点围绕财务资源开发这一核心要素开展工作。一方面,绩效评价管理的目标应当与公立医院的战略组织目标和发展规划相适应,要体现出公立医院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管理控制和组织结构的设计,根据岗位工作的性质和内容进行岗位配置。同时,公立医院绩效评价的结果也应在薪酬管理、人员配置、培训开发中有所体现,依靠考核评价的公平公正性,推动其他管理工作有效开展。除此之外,财务绩效评价管理与单位的资源配置也具有关系,在组织和个人的绩效评价上,医院要将其对组织整体价值和运作效率的影响作为重要考核对象,通过激励个人和职能部门的工作创造性、积极性,提升个人技能水平,推动企业整体发展。如何有效衡量和评价员工部门的管理绩效,提高员工部门的工作积极性,是公立医院绩效管理部门在构建完善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4结语
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应当围绕医改的要求和发展实际,通过梳理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明确自身在行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帮助医院管理者制定更为科学的发展战略,合理调整业务选择,提高管理的科学性。
主要参考文献
[1]房燕燕.浅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和控制[J].经营管理者,2015(23).
[2]孙鹏,俞敏,李一佳.试析医院建设中的会计财务管理[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6).
[3]李彩霞.现代医院财务管理创新[J].中外企业家,2013(29).
[4]郑大喜.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经济学视角[J].医学与哲学,2005(5).
[5]王建中.我国公立医院体制改革价值取向的思考[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5(1).
【我国公立医院管理的体制改革论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4422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