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贫困生的经济资助体系越来越健全,贫困生因经济问题而辍学的越来越少。但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心理帮扶体系尚未建立,许多高职院校贫困生虽然完成了学业,其心理问题却未得到解决,从而影响了其走上社会后的生活与工作。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帮助贫困生成长为身心健康的人才。
一、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
1.自卑。自卑是高职院校贫困生中很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贫困生对自己评价过低,轻视自己或者看不起自己,经常抱怨、责备自己和父母,害怕老师、同学看不起自己,没有勇气和信心主动与人交往。
2.孤独。由于自卑,许多高职贫困生沉默寡言,独来独往,孤僻不合群,有意识地疏远同学,游离于学校主流生活之外,容易造成他们情绪和情感上的强烈起伏,影响其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3.焦虑。高职院校贫困生常常因为家庭条件困难,导致思想压力大,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烦躁不安的焦虑状态。有的为学费、生活费用焦虑,有的为学习成绩焦虑,有的为家庭负担重焦虑,有的为父母身体焦虑,有的为兄弟姐妹因他们辍学焦虑。
4.嫉妒。有的贫困生看到家庭富裕的同学享受到优越的条件,花钱阔绰,而自己学习、能力、智力并不比他们差甚至更好,只是因为出生在贫困家庭而享受不了这些,心理十分不平衡,既羡慕又嫉妒。
二、高职贫困生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1.经济困难与家庭教育的缺失。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贫困生要承担比一般大学生大得多的压力,他们担心学费,担心生活费,担心家里负债。同时,社会环境和大学校园各种接踵而来的消费热点和相互攀比的现象,使贫困生心理更加不平衡。另外,因家庭困难,他们迫切希望通过学习改变命运,但这种期望却与自己进入高职院校的现实有差距,导致他们心理更加内疚,更有落差,心理思想包袱很重。同样,因为家庭经济困难,父母一般都忙于生计,疏于管教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心理疏导更是缺失,从而造成了一部分高职贫困生的自卑、敏感和焦虑。
2.学校对贫困生心理问题重视不够。目前我国从小学到高中的各级教育仍然是应试教育,学校和老师的关注重点是学生成绩和升学率,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贫困生因家庭条件、成长环境差和教育资源的差异,许多孩子从一开始成绩就不太理想,得不到他们期望从学校和老师那里得到的关注,逐渐产生了心理问题。到了大学阶段,因为缺乏健全的心理问题解决体系和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一般都是问题爆发出来后才会引起重视,导致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宣泄和疏导。
3.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当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信仰与诚信缺失、攀比心理、拼爹主义等都对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造成了严重的干扰。
4.贫困生自身性格的缺陷。部分高职院校贫困生在家庭、学校、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产生了一定的性格缺陷,如敏感、自卑、多疑、孤僻、不善表达等。这些性格缺陷导致他们不敢面对贫困,羞于承认贫困,既不愿接受资助,也不想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现状,听天由命,消极应对,从而产生行为上的偏差。
三、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帮扶案例分析
1.案例介绍。在学校迎新现场,某软件班女生林某过来找笔者,说把学费借给了同学,需要申请缓交学费。笔者凭辅导员的工作经验,感到事情不会这么简单,一般情况下,新生不大可能把自己的学费借给别人而影响到自己上学。所以,笔者一方面安慰她,叫她不要担心,如果确实有特殊情况,学院是可以帮助她的。另一方面,抓紧联系了她的母亲,经过电话沟通,了解到该生家庭的特殊境遇。原来,她的父亲在她高考前的一次突发车祸中去世了,而母亲常年卧病在床,缺乏劳动能力,确实存在难以缴清学费的困难。本来,这不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如果该生能实话实说,把自己的家庭境况讲清楚,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困难,按学院的帮扶制度,是可以解决她的问题的。但是,她为什么要说谎呢?这引起了笔者的高度关注。
2.原因分析。笔者一方面积极帮助她解决具体问题,另一方面围绕她开展了大量调查,在此基础上,找到了该生说谎的原因。(1)外部因素。父母务农,家境贫寒,一直以来的贫困让她既自尊敏感又很自卑,而父亲骤然离世,失去经济来源,更加大了这一落差感。
(2)内部心理。该生存在既不希望被人同情,又希望得到照顾和资助的矛盾心理。还有,该生因父亲长年在外,母亲卧病在床多年,家庭教育缺失,从小形成了胆小、封闭的性格。同时,大学与高中截然不同的教育教学环境让该生一时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获得别人的帮助。陌生的大学生活也造成了她的不安全感,既对生活担心,又对未来充满紧张和担心。
3.开展帮扶。在弄清楚原因后,笔者为该生制定了相应的帮扶方案,并组织实施。(1)确立帮扶目标。近期目标是通过绿色通道、助学金和申请勤工助学岗位等帮助该生迅速入学,解决实际困难。中期目标是帮助她树立生活信心,改善生活态度,积极面对生活的各种压力。长期目标是帮助她建立正确的心态,融入社会,做自食其力的劳动者。(2)实施过程。笔者主要是利用了"共情与理解"来开展该生的帮扶工作,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①走进内心。在整个心理辅导中,笔者没有劝说,更不是一味顺从,而是从事实出发,合理引导,让该生在潜意识中产生老师比我有主见的认知,从而产生对笔者的信任心理。从行动上说明老师理解她,告诉她贫困不可耻,只是生活的一种状态,既不能自卑,更不要撒谎,只有勇敢面对,合理利用内外环境有效地克服困难,才是面对困难的正确态度,引导她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②走进生活。包括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③走进家庭。多次与她母亲进行联系,了解她生活的环境,成长的过程与喜怒哀乐。④走进心灵。注意该生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她在文娱方面的特长优势,帮助她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使她重新确立目标,在追求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价值,从而恢复自信与心理平衡。
4.实施效果。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林某开朗了很多,在班上积极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在校运会团体操的表演中,也让大家看到了她灿烂的笑容和优美的舞姿。可以说,整个帮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四、对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帮扶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1.健全资助体系,为高职院校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的压力。完善"奖、助、贷、勤"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引导贫困生通过资助体系解决学费和生活费问题,培养其自强、自立、自尊的品质。要加大助学贷款力度,完善奖学金制度,扩大资助面,使各种奖助资金覆盖更多贫困生。要扩大勤工俭学岗位,在学校食堂、图书馆、寝室、后勤等部门多设置面向贫困生的勤工俭学岗位,并积极与校外有关组织、企业合作,将勤工俭学岗位延伸到校外。同时,积极募集社会助学资金,如争取设立优秀校友助学基金、社会名流助学基金等,加强管理,合理分配有关助学资金。
2.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成立相应的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增强教师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积极开展心理调查工作,在新生入学时,建立贫困生档案库和心理调查库,及时掌握贫困生和贫困生心理问题,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充分发挥心理咨询作用,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中心,及时开展心理咨询,定期开展心理测试,将学生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另外,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学重要内容,让学生掌握心理调适和消除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
3.对症施策,认真开展贫困生心理帮扶工作。做好贫困生的帮扶工作,爱心是基础,关心是手段,热心是态度,贴心是目标,诚心是保证。针对不同贫困生的不同心理问题,要采取可行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充分运用"共情与理解"来开展心理帮扶工作,了解清楚学生家庭情况、生活与成长背景等,找准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确定帮扶目标,合理制定帮扶方案,充分理解、信任学生,与其共同努力解决心理问题。
4.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贫困生消除心理问题,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加强班级和寝室建设,倡导形成真诚、团结、包容、共同成长的和谐班级与寝室文化,为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二是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让贫困生享有同等的机会参与各项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展示他们的优势和特长,从而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三是大力提倡诚信、勤俭节约、团结互助的校园风气,反对过度消费、相互攀比、拉帮结派、相互欺骗,创造积极向上的校园风气。
参考文献:
[1]李树学。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个案分析与对策[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4)。
[2]黄,鲁凤宇。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2)。
[3]秦立梁。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2)。
【大学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论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615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