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高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探析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一、高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梳理

  根据调查研究,目前高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在目标、内容、方法、环境支持、资源利用等方面均存在系列问题,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生择业从业中频繁跳槽、弄虚作假、过分功利化等现象,制约着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发展和效果。

  1.学生职业道德教学内容上的问题

  (1)各门相关课程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交叉重复,对象性缺失目前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就业指导》《创新创业》及各专业课程教育中,都有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技巧讲解、职业道德规范教育等内容,雷同重复,其间缺乏明确侧重分工与支持配合;同时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面对不同学习阶段,不同环境遭遇、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思想状况的教学对象,缺乏个性化和针对性,追求整齐划一,没有尊重时空、个体差异,难以获得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提升效果,不能使每一个学生普遍受益。

  (2)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滞后陈旧,“泛政治化”倾向明显当前有关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着重宣讲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突出对各职业道德规范条款的注解诠释,充满“应该”“必须”“禁止”“义务”等字眼,意识形态色彩浓厚,忽略了社会职业变化与职业问题层出不穷的现实,缺乏鲜活灵动和回应张力,由于话语权的垄断宰制,让学生误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就是纯粹的政治宣传,产生抵触逆反而不能积极主动融入参与,无法实现教学效果的入脑入心,甚至会造成知行脱节的现象。同时,目前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由于自身价值取向和思维方法的局限,夸大职业竞争中的“丛林”竞争现象,把职场和官场混为一谈,大肆渲染所谓的“办公室政治”,津津乐道于阴谋诡计、投机取巧、奉迎钻营等不正当手段,背离了职业道德教育的“育人”宗旨,偏离正能量,误导和损坏学生的职业成长。

  2.教学方法上,过分强调心理测试、游戏娱乐,走向了表面化与形式化

  出于对宏大叙事的解构和迎合讨好学生,在当前的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出现了一定的“去理论化”“去中心化”现象:片面地以心理测试、游戏娱乐来取代课堂讲解,缺乏有力的理论论证和针对性说服,缺乏真正的价值引导与思维启迪,课堂浅薄热闹,学生一乐了之,浅尝辄止,无法内化为自身素质结构,不能外化为行为准则,不能有效地分析解决实际职业问题。

  3.职业道德教育的资源环境方面,忽略职业文化营造和职业氛围创造,载体和平台欠缺,信息利用不足

  这表现仅限于课堂和校园狭窄空间,利用课本教材进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无法实现职业道德教育与外部社会环境的联动与助益,在校园文化中仅仅陈列人生警句和学习格言,没有更多地展示职业模范与职业成功励志事迹,甚至是职业沉沦警示,没有营造良好的职业文化氛围,学校和教师缺乏职业道德教育的自觉意识,没有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构建综合利用各种信息资源的丰富载体与活动平台。

二、围绕职业道德教育的质疑和争论厘清

  1.“道”“器”之争

  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当前高校学生职业教育究竟是传授学生择业、就业、创业的“技术”“方法”,职业准入须知,让学生迅速就业上岗从而创收谋生,还是教给学生更长远的职业“通识”:如职业思维、职业价值观、职业变化应对等,如果忽略了后者,则偏离了“道”即职业本质规律的把握探索,显得目光短浅而市侩功利,容易把职业教育等同于短期职业培训,其中的职业道德教育则会趋于弱势,或有意无意地被忽略,甚至被视为无用的'举动。

  2.“废、存”之争

  由于职业环境的不能预知以及人性的复杂,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或重大关键职业事件面前,往往会背叛曾经受过的职业道德教育,做出违心甚至违法行动,这种知行脱节的现象让人在感叹惋惜的同时,也会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价值功用及正当性产生质疑,极端者则认为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无用功,远不如在工厂、企业等实际环境中的职工现场教育作用来得快和明显,从而得出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应该取消的结论。这也是针对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方法、教育资源与教育平台的争论,如果高校职业道德教育能实现校企合作、理实一体,实现学校与外部职业环境的无缝对接,互通有无,完全可以化解这种质疑,从而凝聚共识,增强信心。

  3.效果评价之争

  如何评价高校职业道德教育效果的好坏?权属归谁(学校、教师、企业)?如何识别学生职业道德问题并及时反馈矫正?部分高校单纯依靠学生测试成绩,学校和教师控制评价权属,评判时机主要是平时或期末特定时段,助长了职业道德教育的短期化。职业道德教育效果的评价应该高度关注过程性、诊断性,积极引入企业和第三方评价,真正做到客观公正和准确及时,发挥甄别解决问题,促进发展提升的功能。上述争论、质疑,伴随着并促进了高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反思与成长,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昭示了下一步高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改革的重点与举措。

三、坚持理论宏“道”和问题导向,多管齐下,帮助学生创造丰富多彩、幸福愉悦的职业人生

  1.高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必须的理论要求

  职业道德教育只有摒弃“注经式”讲解,透过现象探索本质与规律,用理论征服学生,展现理论魅力,才能做到高屋建瓴,永具覆盖面和应用性。

  (1)职业道德教育目标理论职业应该满足人们生理生存、安全、归属、交往、自我实现等多层次需要,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知、情、意、信、行协调统一的“职业人”。这决定了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的轨道和方向,制约着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内容的选取与优化。职业道德教育不能只培养功利实用、唯薪金和物质待遇至上、营营役役的对象,必须培育融职业知识观念、职业心理情感在内,具有奉献责任担当,敢于攻坚克难,具有强烈的职业热爱,具有坚定职业信仰,决不轻言放弃的良好职业素养的职业人,实现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单位,个人与他人以及个人自我身心的和谐,这样的职业人,不会感受到压抑与孤立,不容易产生疲劳奔波的异化感,从而成为幸福愉悦的人,成为积极行动,阳光向上的人。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30125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