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环境影响评价在城市建设、项目审批中占的比重越来越重,为了更好的为城市发展和为经济建设服务,做好水文地质调查评价是非常必要的,而水文地质调查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水文地质、调查评价、经济建设、发展
中图分类号: P62 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保立法的推动,对车辆有害物排放标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要求炼油企业生产清洁燃料的呼声也就越来越高。
2项目概况
2.1.1目的任务
通过野外水文地质调查与内业综合研究,评价调查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依据。
2.2水文环境
本区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水资源分区属海河南系淀东DD清南区,区内除存在较大洼淀白洋淀外,还分布有任文干渠、古洋河等较大型的河渠。纵横交错的河流、沟渠,构成了本区灌溉、行洪、排涝网络。
2.3地质环境
第四系(Q):本区第四系厚度一般为400-500m。自下而上分别为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全新统。
2.4水文地质条件
2.4.1地下水类型
依据调查区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特征,区内地下水可划分为第四系与第三系两大孔隙水类型。依据地下水开采现状、水力联系及地下水动态类型等特征,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可进一步划分为浅层潜水与深层承压淡水。
2.4.2含水层组划分
前人对第四系含水层进行了详细划分。在远离山前的冲积平原,地层时代与含水层组的关系密切,基本上含水组与地层时代相对应。即第Ⅰ含水组相当于全新统(Q4);第Ⅱ含水组相当于上更新统(Q3);第Ⅲ含水组相当于中更新统(Q2);第Ⅳ含水组相当于下更新统(Q1)。第Ⅳ含水组之下为上第三系明化镇含水层组。
近年来随着第四系不同含水层组内淡水的大量开发利用,传统含水层组的概念已发生了改变。本次工作以目前河北平原含水层组划分办法为基础,考虑含水层水位动态特征、开采利用现状、水化学特征以及本次工作实际需要,将第四系含水层组概化为潜水含水层组(浅层地下水)、深浅层过渡带含水层组(过渡带地下水)、深层淡水含水层组(深层地下水)三大含水层系统。
1.浅层含水组
考虑到区内浅层开采井深度、浅井结构(均为通天花管)、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等储多因素,综合确定调查区内浅层含水组底板埋深50m左右,包括第Ⅰ含水组全部与第Ⅱ含水组上部,属潜水性质,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含水层岩性上部多为粉砂、下部粉细砂,一般无良好的'隔水层,通天花管勾通了上下含水层,从而使开采层内水力联系极为密切。水位受开采、降水影响较大,自农灌开始,水位急剧下降,至七、八月份雨季来临,农灌停止,水位能够迅速恢复。
2.深浅层过渡带含水层组
相当于第Ⅱ含水组中下部。该含水层内大部分地下水矿化度大于1g/l,水质较差,不适于饮用和灌溉,含水层以粉砂、粉细砂为主,微承压-承压水性质,区内该含水层地下水一般不开采。
3.深层含水组
2.4.3浅水含水层组结构及富水性
浅水含水层的结构特征及富水性详见附图2:中国石油华北石化分公司炼油质量升级与安全环保技术改造工程环境水文地质勘查浅层地下水水文地质图。
1.含水层结构特征
(1)含水层厚度
调查区内浅层含水层受多期古河道及现代河流变迁、切割影响,其厚度无明显变化规律,总体厚度在8-20m间,平均厚度15m左右。
(2)含水层综合岩性
受北东向河流沉积的影响,调查区内含水层综合岩性具有明显的分布规律,与地貌类型及古河道的分布基本吻合,总体呈北东向狭长条带状展布,含水层颗粒自北西向南东呈粗、细、粗、细、粗、细有规律变化。按不同综合岩性,调查范围内可分为三个类型区:以细砂为主区,以粉砂为主区、以粉土为主区。
2.4.4深浅层过渡带含水层组结构特征
依据本次工作需要,该含水层组主要介绍其底板埋深、粘性土层总厚度。
1.底板埋深
依据工作需要,本次工作对过渡带粘性土层厚度进行统计。经统计,全区粘性土层总厚度较稳定,多在40-60m间,平均厚度50m左右。其厚度在空间上无明显分布规律。
2.4.5深层水含水层组结构及富水性
1.含水层结构特征
(1)含水层综合岩性
调查区内深层水含水层综合岩性较简单,仅有以细砂为主区和以粉砂为主区两种类型,空间上呈北向东展布。
以细砂为主区:分布于市区中、西部以北地区,分布面积最小为80km2。
以粉砂为主区:分布于以细砂为主区以外区域,分布面积最大为320km2。
(2)含水层厚度
调查区内深层水含水层厚度多在50-70m间,其次为30-50m,局部地区小于30m,其空间展布整体呈北东向。
2.富水性
2.5地下水资源均衡计算
依据前述深、浅层地下水水位与开采量调查,地下水补、径、排特征研究,以往及本次水文地质试验,合理确定各项水文地质参数,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与数学模型,按丰、平、枯三期分别进行深、浅层地下水均衡计算。
2.5.1浅层地下水
浅层地下水总补给量小于总排泄量,补排差为422.09×104m3。
2.5.2深层地下水
2.6主要结论
2.6.1含水层组的划分
依据含水层水位动态特征、开采利用现状、水化学特征以及本次工作实际需要,将区内含水组划分为:潜水含水层组(浅层地下水)、深浅层过渡带含水层组(过渡带地下水)与深层淡水含水层组(深层地下水)。
2.6.2浅层含水层底部隔水层特征
浅层含水层底部隔水层顶板埋深变化较小,以40D45m深为主,局部有小于35m和大于45m分布区。隔水层厚度多在3-15m间,全区平均厚度9m左右。
2.6.3地下水流场特征
浅层水:在西北部北辛庄乡,由于浅层地下水开采强烈,形成了以北辛庄乡为中心的调查区内最大的浅层地下水降落漏斗,其周边地下水向漏斗中心运移。中心区浅层地下水亦受到北辛庄降落漏斗影响,地下水自南东向北西流向漏斗区。在调查区西南部一带,浅层地下水开采量较少,地下水位较高,浅层地下水以此区域为中心分别向北西、北、北东、东、东南向径流。
深层水:受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影响,地下水均由调查区周边向西环路的思贤村DD长洋淀DD油田区南小征一带低水位中心汇集。厂区位于任丘市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北侧,地下水自北东向南西径流。
3小结: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都直接或间接的对水文地质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水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资源,无论生存还是发展,都离不开水资源。所以在城镇建设或项目实施前期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是非常必要的,而水文地质调查评价作为环境影响评价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做好水文地质调查评价对城镇建设、项目建设和环境影响评价具有重大意义。
【水文地质调查评价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论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2986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