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课程即有恰当而充实的技术内涵,又体现科学精神,强化人文精神!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和育人环境,赋教学内容予人文精神的内涵,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感态度的和谐发展,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形成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人文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程标准,信息技术教学
正文内容:
进入二十一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可以看到当今的学生具有比以往任何年代的学生都更优良的学习条件,拥有更多的信息和知识,但伴随而来的却是有些学生道德水平下降、厌学、社会责任感差、精神无所皈依……。这些问题的产生,究其原因是人文精神的滑坡,我们在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往往忽视了他们的精神需求和精神发展,忽视了人文精神的熏陶。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之一是在学科教学中充分渗透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是人和人类社会自我完善所需要的美好的精神要素,是对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价值理想的执著追求的总和,这包括人对完善自己的追求,对真善美的追求等等。人文精神的培养不是任何一种专业训练能够完成的,它是各学科综合教育的结果,信息技术虽然是属于科学技术性学科,但它与其它学科一样对人文精神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中就强调指出:课程即要有恰当而充实的技术内涵,又体现科学精神,强化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体现为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了三方面的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里的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与热情,更是指内心情感体验和心灵的触动;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和育人环境,赋教学内容予人文精神的内涵,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感态度的和谐发展,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学会学习知识,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我在教学中主要是从这两方面来实现的:
1、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赋教学内容予鲜活的生命力:
情感,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当学生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才会有极大的热情投身于学习和思考中。所以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与价值观,并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教学内容中,摒弃以往只重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观念和做法,赋予教学内容鲜活的生命力,这个过程不能脱离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而要有机地融合到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比如:在学习Photoshop图像处理的知识时,我给出一个总任务--每人制作一套家庭电子相册,来贯穿整章的学习,利用所学的图像裁剪修补,图像合成,图像的色彩调整等知识来对学生童年的老照片进行修复、加工、润色,学生在学习与操作过程中,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童年,在重温童年的快乐点滴之时体验长辈的关爱之情,让美好的情感渗透于学习、问题解决之中,并相互作用和影响。又比如在学习Flash 动画制作软件中的文字渐变动画时,我提前布置学生收集或自行创作若干爱心标语或励志格言,如:"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又如:"志高山峰矮,路从脚下伸。" "多一个微笑,多一点爱心,让世界更温暖"等等,上课时就用学生自己采集的标语作为素材来进行文字动画的学习与制作。接下来的课堂的就具备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情感情境,不少学生在学习中被这些语句的意境所感染,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在完成Flash这一章的综合任务时,我要求学生制作一套公益动画广告,内容可以涉及爱国、环保、教育、敬老、爱心、助人为乐、励志等题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广义的道德感,包括责任感、义务感、自豪感、尊严感、同情感、友谊感以及人道感等等,通过综合广告的制作,使学生又一次经受了一种健康、温馨、崇高的情感冼礼,从而促进了知识的掌握。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教学时创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与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并引起心灵的触动则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在学习Excel电子表格的知识时,我收集了大量有关于东莞近十年来的经济,文化,人口,教育各项领域的发展数据和图表作为教学素材,这些数据贴近生活使学生觉得很亲切,在学习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学生看到了东莞改革开放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到家乡欣欣向荣的景象,心中充满了自豪感,他们更加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同时又激发了学生们报效家乡的志向,增强了学生建设强大中国的信心和决心。
又比如在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的学习中,我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来制作班级网站,班级网站主题要求展现当代青少年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并体现同学之间的团结与友谊,同时大造声势宣传举行全年级的班级网站评比活动,接到这个任务,学生们按老师的要求分小组合作,忙得不亦乐乎,他们在争论中擦出思维的火花,学会了合作,感受到了合作的欢愉、发现的惊喜,他们力求做到最好而为自己的班级争光,从始至终学生们都强烈体会到班级体的凝聚力,感受到了合作过程中迸发的同窗之间的真挚友情,在这样的心态下作出来的网页,当然比我想象中的更具感染力!
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Word时,刚好经历了劳动节,母亲节两个节日,学生制作节日贺卡的兴趣高涨,劳动节贺卡让他们重新理解了劳动的崇高和乐趣,母亲节贺卡将他们酝酿以久的对母爱的感激之情抒发和表现出来,当设计新颖、版面精致的贺卡在手下产生时,同学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经历了一次艺术和美学的熏陶。在学习制作电子小报时,我让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实实在在地先做一些调查,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市场菜价,中学生心理现状,中学生课余生活等,同学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去收集小报的素材,与此同时,他们的内心涌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种责任感贯穿了整个小报的学习制作过程,最后学生制作出来的作品的确让人感到中学生的成熟的一面。在讲到互联网这一部分时,我精心收集了不少具有趣味性、艺术性、科学性的优秀网站网址提供给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让学生开阔视野,补充情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又如在讲述病毒等内容时,我举例讲到计算机病毒给我们造成的危害和带来的巨大损失。如电脑病毒"CIH",98年4月26日造成全球6000万台计算机被毁,此后每年的4月26日定期发作,继续造成更大破坏。触目惊心的事实让学生感到了痛惜与愤怒。从而更容易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建立了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
总之,花心思研究教材,将教学内容与情感目标有机结合,用真情包围学生,激起学生以积极情感投入到学习实践活动中。则能不断提升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 在课堂中加强师生情感互动:
教育过程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更是一个师生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双向撞击过程、在以往的技术类学科的教育中,侧重于追求教育的效率、追求教育过程的程序化、技术化,导致情感陶冶弱化,师生情感交流减少,学生本是有血有肉的人,却几乎要被培养成学习机器,导致知识与能力脱节,道理与行为分离。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在重视建构知识的同时,重视师生人际关系的建构。要有强烈的教学激情,让课堂成为富有情感的课堂。
古语说的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以爱换爱,以情激情是培养师生融洽关系的根本途径。师生间融洽的情感,是推动学生不断进步的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具有吸引力。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对学生的爱与期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作积极的"倾听者",时时以高兴、满意、慈爱、鼓励的态度欣赏学生个性化的表现,关注学生每一个微小的进步。用诸如"这个步骤的操作你掌握得非常好,还有其它方法吗?""真棒!""错了没关系,再试试看,好戏在后头呢"等语言来引导、激励学生积极探究,思索,并起到控制学生的教学活动中的情绪,使之处于最佳状态的作用。总之,教师用自身的激情,亲切的面容,期待鼓励的目光,生动的手势,使学生产生肯定的心理倾向而愉快地接受教师这种热情的感染,转化为对学习的热爱。
新课程改革正实施得热火朝天,我们不再只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的过程,应当重视人的情感、价值、态度体系在学习中的作用和发展,将人文精神融入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带着情感去学习和探索,让健康美好的情感伴随在课堂的始终,让学生不断得到精神上的充实,用人文精神去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吧!
参考文献:
王坤庆 《精神与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沈贵鹏 《试论人文教育目标的厘定》 当代教育科学 2003年第10期
彭绍东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评析》 中国教育报 2003年第7期
李萃英、赵风平 《面向新世纪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煤炭工业出版社,1999
闫承利 《素质教育课堂优化模式》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论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2814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