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认为:科学与人文精神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缺一不可。数学是关于方法的科学,在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最后的知识技能获得,更应该将眼光放在长远的人文精神培养上,这才是完整的数学。对于数学的主阵地——数学课堂,一向是知识技能的主场。如今教学目光的提升,对学生终身负责的信念,在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显得紧迫而更有深远的重大意义。从数学文化教育的角度来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就是培养学生的学数学(思想、精神、方法、文化、知识等)能力,用数学(实践操作、主动、合作、体验探索、创新、思维、处理问题等)态度方式,爱数学(感受数学美、价值等)的情感。
一、知识延伸,重历史知识熏陶
在课堂教学的三位目标里,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发展离不开数学历史知识的熏陶,在知识概念的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数学史的用处在于历史公正地衡量每一个人,使得后人可能得到同样的称赞,促进了自我实现的满足感,更体现了一种哲学,将影响学生的学习观。因此,数学的基础知识概念教学中,作为知识的有效延伸,数学文化历史知识的渗透非常重要,在教学环节中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在数学历史的了解中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产生有初步的感知,数学历史的探讨中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的发展过程进行体验。学生对数学学科有了一个整体的宏观认识,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关注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叹数学发展的伟大成就,对数学文化的底蕴有更深层次的感悟。在教学“年、月、日”时间概念之后,对于现行历法的来历,通过相关的天文地理知识和数学历史知识的简单讲解,让学生知道“大时间单位”的来历,弄清楚时间知识的来龙去脉。还可以将其他的历法,如我国的阴历历法、24节气向学生做一介绍,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与生活密切相关,是具体可见的,而不是一味抽象,深不可测,激发学生去探索世界上其他历法来历。用数学历史知识向同学们展示历法的演变过程,使他们感悟到:我们今天虽然有了公历这个历法,但之前却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最初是日出、日落,再有四季变化,接着是月亮的阴晴圆缺到现在的地球自转、公转。这个历法发展过程聚集了先人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以历史激起学生热爱生活,喜欢数学的情感!五千年的中国古老文明,灿烂的数学文化孕育在生产力发展中,祖冲之、刘徽、华罗庚、苏步青等伟大的数学家和传世之作《九章算术》应运而生。在教学环节中,这些珍贵的'教学资源的拓展让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并自主学习祖先的精神、方法,并迁移到现实生活中。用心关注生活与数学的密切关系,自主向生活学习,用数学的方法、知识、技能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数学历史知识的熏陶,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辩证发展观,更重要的是使数学人文教育水到渠成。
二、动手体验,重操作价值感悟
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去体验新知识的发生过程,并树立“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教学理念,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数学的价值,逐步形成科学的数学发展观。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应用意识;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建立自信心;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质疑的能力。在小学苏教版数学课本中,数学思想的渗透放在日益重要的地位:转化思想、集合思想、统计思想、概率思想、极限思想等都蕴涵在丰富的教学内容中。然而,对教材的深层次挖掘和理解,则需要我们数学老师的高度重视和再创造。对于这些丰富的数学思想必须通过动手操作,然后才能感悟数学过程价值。例如:可能性教学中的抛硬币实验,可是书上的要求只有20次实验,这对于实验的精确性来说,实验的次数太少了,误差产生的几率大。在让学生操作后,对得出的结论进行比较,提出了自己的质疑。而对于1/2可能性的结论,其产生的过程则是:先提出猜想、然后实验操作、然后论证得出结论,这个全程是严谨而科学的。数学家们通过了上千次上万次实验操作,才能接近这个结论,并且操作的次数越多,操作结果将会越接近这个结果。于是,让学生分享操作体验,大胆提出质疑、讨论改善操作方法,教师适时结合书上的例题,把此相关背景资料介绍给学生,并且让学生自己设计操作方法,并动手体验,小组合作。这样看看是不是操作次数越多,正反面朝上的可能性越接近,最后可能性是相等的这一结果。操作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统计、极限、概率的思想,更体验到合作的价值。同时,对数学动手操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数学人文精神价值。
三、学以致用,重情感的内在升华
学生热爱数学,源于数学的趣味、价值、美感,这种深厚的内在情感需要通过数学文化的魅力去激发、沉淀、升华。教学内容过程中结合生活中的美,让学生捕捉到生活中数学运用的美,让美激起他们对数学文化美的感叹,使热爱数学的内在情感得到升华。例如:轴对称图形这一教学内容教学时,第一环节:问谁的风筝能飞起来,让学生感知必须是对称的风筝能飞起来,用数学的价值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第二环节,用长方形纸去认识轴对称图形,通过操作感知不同的操作可以得到不同的对称图形,并对非对称图形提出质疑和深刻的讨论,深刻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通过分享,让学生感受图形中的多元文化。第三,欣赏巩固环节,让学生欣赏对称图形:自然界动植物中的对称美、生活建筑的对称美、艺术设计的对称美,让学生对数学美叹为观止。第四,设计应用环节,学以致用,让学生自主设计美丽的图案,学生便主动地展开丰富的想象去创造,最后将不同的设计进行展示,在相互欣赏中,设计理念和个性设计的撞击使学生收获更多的体验,产生成功的快乐感,不断改进图形设计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掌握。在学以致用中,学会了分享、学会了自我提升,实现了自我的价值,提升了对数学的情感,提高了审美能力,发展了创造能力。
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给了我们一个方向:数学文化,浸润在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充分地体验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也就让学生有机会领悟数学的价值;有机会体会原来数学并不是来自权威和课本,自己也能创造数学;有机会感受成功的喜悦,有机会去创造美。在数学课堂中,数学文化的浸润和融合,既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提升,又培养了他们的人文精神。
【浸润课堂文化培养人文精神的论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2814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