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转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分析了转型发展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相互关系。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性差,学校、企业和政府协调育人的互动性较差,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制约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学生学业水平评价体系单一五个方面分析了转型高校创新创业教学平台打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为转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打造提供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创新创业;双师双能;孵化基地
引言
20xx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xx]19号)文件提出:“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揭开了我国高等教育调整的序幕。现阶段本科高等教育还偏重于理论教学和学术研究等方面,导致高等学校的本科教育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培养的专业人才和社会需求存在严重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日益严重。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各大高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逐步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创业教育逐步渗透到通用课程、专业课程等方面,初步搭建了校内实习实训实验室、仿真模拟实验室、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一系列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但是在各个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搭建过程中没有有效地把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相互结合,实现良性互动。高等学校的转型发展必须以创新为驱动,以创新带动创业、就业,通过创新意识和创业氛围的营造不断地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的成功率,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就业适应力和竞争力。
一、转型发展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重点是学生创新意识、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我国的创业教育中加入了创新教育,通过创新思维的培养带动学生的创业能力,进而推动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是针对现阶段高等教育同质化、大众化和办学特色空心化等问题进行的一次深层次的教育改革。通过转型发展彻底转变教学思路,实现产教融合,致力于培养应用型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性人才,满足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在地方转型高校的改革和试点发展下,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大学生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中最具发展潜力和可塑性的群体之一。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和创新创业教育是殊途同归,都是通过思维模式转变和深层次的教育改革等形式,不断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转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平台打造存在的问题
1.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性较差转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通过创新创意思维、创业基础理论知识等方面的课堂教学等形式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现阶段,很多地方转型高校主要通过《创业基础》《创业与投资》《创业企业运营管理》等启蒙类的创业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对于创业知识有个初步的了解。专业教育中只是通过一两门专业课程硬性地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很好地融入专业教育。学生对于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方面的知识,只是通过一些创新创业协会、成功创业毕业生的讲座和交流等形式进行简单了解,学生对于团队管理、风险控制,甚至于国家、地方政府等相关扶持政策都是一知半解。
2.学校、企业和政府协调育人的互动性较差高校与区域内的企业在地方政府的牵头下,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理工科院校的优势更加明显,与地方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但是财经类院校与企业的互动性较差,未形成校政、校校和校企之间的协调发展。有些地方转型高校根据教育科学规划发展的要求和地方教育厅规定的基础上,匆忙之间利用校内闲置的教学楼挂牌成立了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学生根据校内需求创办企业,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导致创新创业项目都是一些咖啡店、蛋糕店等简单低级的形式,只是实现的创业,根本谈不上创新,以至于学生毕业后大部分没有后续的发展或者进行转让,没有真正实现创新创业平台的教育本质。
3.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制约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地方高校的教师大部分是直接从学校到学校,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欠缺,对于本专业的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能够驾轻就熟,但是对于实践类课程存在明显的缺陷。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教师不仅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还需要教师具有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积累,比如财务风险、投资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指导、管理不足等现象。地方转型高校的创业导师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部分:来源于创业类竞赛、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指导教师,但是现阶段的创业类竞赛项目、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评价标准、项目成功创业率都不是很高,只是为了比赛而比赛;来源于高校委派教师参加各类创业类培训、SYB等培训,通过实验室模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极少数创业导师来源于企业和具有创业经验的成功人士。
4.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部分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照搬重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对于理论研究等方面的教学和管理,自身的特色不是很明显,对于实践教学的安排大多是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市场调研等课堂教学形式进行,对于独立设置的实验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例较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主要是通过相关专业的创新创业大赛、专业竞赛等方面来进行模拟锻炼,学生参与度不是很高,不能大面积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合作仅依靠高校教师个人的关系来维持,导致高等院校与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存在形式化现象,合作层次偏低,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的顶岗实习主要是进行简单、低级的工作客服、市场调查等工作,不能对学生创新思维、创业能力进行综合的培养和训练。
5.学生学业水平评价体系单一从2014年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提出,到现阶段各个地区以师范院校、示范专业等方式逐步推进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现阶段各个转型高校对于学生学业水平的评价体系还是依赖于期末考试的一张试卷进行成绩的评价,通过学分、绩点等方式衡量学生是否具备毕业资格和获得学位资格。单一的评价方式导致学生形成以结果为导向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对于教学过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非考试类的实验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实践课程教学重于形式和游戏等,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理论转化实践能力,更谈不上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2738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