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迁移比较,就是选用同题材的文本进行比较。如,教学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可迁移补充苏轼的《喜雨亭记》,让学生比较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通过比较、鉴别,在求同存异中学生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仅对文章内容的把握更全面了,对文章脉络、章法结构、艺术手法也有了进一步了解,而且在对文章个性化描写、艺术手法的运用、语言风格的鉴赏中获得了审美体验,扩大了阅读量,可谓一举多得。
一、借助比较,掌握文体特征
对文言文的分类,如果只单纯地按内容进行分类,虽然会对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带来方便,但却易使学生忽略对文言文文体的把握。初中教材中所选文本虽对以上所列文体涉及不多,但学生仍有必要对初中阶段常见的古代文体有所了解。应该说,多数文言文都会在题目中点明文体,比较容易看出。如,《出师表》里的“表”,《爱莲说》、《马说》中的“说”,《与朱元思书》里的“书”,《五柳先生传》中的“传”等等。笔者着力引导学生重视积累、注意分辨,并指导学生了解其文体特征。如,在教学《送东阳马生序》时,可以让学生对“书序”和“赠序”进行比较,尽快了解“赠序”这一文体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适当引入一些文体知识,与所学文章文体进行比较,不仅对学生读懂文义、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写作特点有很大帮助,还可以激发学生了解古文言文的文体兴趣,让学生对古代文体的分类情况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学生了解了这些主要文体的写作特点后,对学生的写作也具有指导意义。
二、语言比较,饱受文化熏陶
语言,承载着文化。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语文教学就是一种文化教学。文言文教学,是汉语古典文化的.教学,这种文化教学的有效方法可以通过对汉字文化意义的解析、比较,获得其背后的文化内涵。笔者尝试通过文章中同类别语言描写的分析、比较,适时给学生渗透一些中国古代文化的知识。如,文学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读这些作品不仅可以从中感受到文人借饮酒来宣泄的情绪与心理,还可以了解饮酒之人借酒来展现的文化心理、价值观、生活态度等。而这些信息,在文言文教学中,都可以挑选出来与学生交流。在教学《醉翁亭记》时,笔者有这么两个教学设计,一是“说说你眼中的太守”,学生们将关键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找出后,基本上能够将一个寄情山水,似醉非醉,醉而自醒,与民同乐的旷达潇洒的太守形象把握准。接着抛出第二个设计,“一个成天醉醉醺醺的太守,你觉得他为官能力如何,你是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的?”学生们经过热烈讨论,从醉翁的醉态等内容中感受到作者被贬之后的些许无奈和不得不随遇而安的情怀。此时,老师顺势点拨一下:从醉翁与游人同游、与众人同宴、与众人同乐中可见作者对孔子的德治教化,行仁政才能得民心的思想的接纳。通过比较,学生更好地把握了人物形象,也对文章中的儒家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新课改背景下,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文言文教学,有意识地挖掘文言文内在的文化价值内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传统文化有一定认知,并能在领略古典语言精妙运用的同时,有机会透过文章体悟古人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入思考,感受他们的生活态度,这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无疑是有帮助的,对构建语文课堂的文化品格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如何提升文言文教学水平论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631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