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调研报告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在调研宜昌市酒店从业人员的职业核心能力、职业素质、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建设等问题的基础上,以统计法为主,分析了我市酒店基层员工职业能力的掌握情况、企业管理层对基层员工职业能力的要求情况、专业课程设置认同情况等,提出了重新调整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扩大职业资格证范围、更加科学完善课程设置、更加规范学生顶岗实习等专业对接产业实现改造升级的具体措施,并对如何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稳固校企合作机制等问题作了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酒店从业人员;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对接产业
一、调研背景
宜昌市委、市政府于2013年5月提出要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千亿支柱产业,到2016年,全市文化旅游业产值要突破1000亿元;到2020年,文化旅游业规模、质量、效益要走在中部地区和长江沿线同等城市前列,建成文化强市和全省文化高地,成为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酒店业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我校应对蓬勃发展的宜昌酒店业而开设的酒店管理专业在培养旅游人才、服务旅游产业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为顺应宜昌旅游业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我校酒店管理专业近期组织师生开展了一次专业对接产业的专题调研活动。基本情况如下:
二、调研基本情况
调研主要围绕宜昌市酒店从业人员的职业核心能力、职业素质、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建设等问题进行走访调研,目的`在于为酒店管理专业建设的改造升级提供依据,最终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调研历时3个月,20多名师生走访了宜昌市城区各种类型的30家酒店,包括2家五星级酒店、2家挂五星酒店、10家四星级酒店、10家三星级酒店、6家连锁餐饮会所,其中桃花岭酒店、峡州酒店、上海葛洲坝酒店等属于本土品牌酒店,均瑶大酒店、华美达酒店等是近几年进驻宜昌的高端酒店,还有刚刚兴起的快捷酒店如如家、运七等。调研活动主要采用座谈、现场访谈、问卷调查、实习生座谈会、校企联谊会等多种方式,调研对象从管理层到基层的各种岗位。
三、调研结果分析
调研总计发放问卷300份,其中发放基层工作人员18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162份,有效率90%;发放管理层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5份,回收率为87.5%。我们运用SPSS19.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以下分析结果:
(一)企业基层员工职业能力掌握情况
根据分析结果(表1)得知,酒店基层员工对“基础理论”、“酒店实务”和“实践经验”的掌握程度得分均值分别为4.01、3.92、4.00,表明他们对这三项能力的掌握处于较好阶段。酒店基层员工对“熟练操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掌握程度的得分均值最高,分别是4.22、4.16、4.27,表明他们对这三方面的掌握最熟练;其次,对“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职业礼仪规范”、“电脑操作能力”的掌握也较好;但是对“英语交流能力”的掌握较差,得分均值仅2.59。酒店基层员工对“适应能力”、“亲和力”等关键能力的掌握最好,得分均值为4.31和4.20,其次是“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均值都是3.94,掌握较差的是“创新能力”,得分均值为3.61。
(二)受领导赏识情况与职业能力掌握程度之间的关系
为了探讨受领导赏识情况与酒店基层员工对职业能力(基础知识、技能操作、关键能力)掌握程度之间的关系,本次调研运用SPSS19.0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将受领导赏识情况与酒店基层员工对各职业能力掌握度进行了配对分析,分析结果中显著性(双侧)的值小于0.005,即说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关系,分析结果中显著性(双侧)的值大于0.005,则说明两者无关。(见表2,表3,表4)3显示,酒店基层员工能够得到领导的赏识,与掌握“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与人沟通能力”、“职业礼仪规范”的程度显著相关,与“熟练操作技能”、“团队协作能力”、“电脑操作能力”、“英语交流能力”无关。表4说明,酒店基层员工能够得到领导的赏识,与掌握“应变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的程度显著相关,但与“适应能力”和“亲和力”无关。
(三)企业管理层对基层员工职业能力的要求情况
通过对企业管理层调查数据的分析(表5),可看出企业管理层对基层员工职业能力(基础知识、技能操作、关键能力)的实际要求。在基础知识方面,管理层更看重员工的酒店实务、实践经验;在技能操作方面,管理层更看重熟练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职业礼仪规范;在关键能力方面,管理层更看重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专业课程设置认同情况
通过对专业课程设置认同情况的调查分析(表6),可知企业管理层普遍认为以下课程需要增加课时:酒店市场营销学、餐厅服务与管理、酒店服务礼仪。不太适应企业需求的课程为:调酒与酒吧管理、康乐服务。
四、专业对接产业实现改造升级
我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遵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专业建设对接产业,校企合作不断深化。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更明确了专业对接产业实现专业改造升级的必要性和科学性,并对现行人才培养方案作了适当调整:
(一)人才培养目标重新调整定位
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酒店从业人员现状和人才需求,我们将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由“基层骨干、中层管理者”调整为“中基层管理者”,同时鼓励和引导学生就业追求“高平台”,工作勇于起步“低起点”。
(二)职业资格证范围不断扩大
通过调查、分析酒店的工作岗位和职务要求,为拓宽学生的就业面和发展空间,我们增加了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资格,即在“三证”(餐厅服务员资格证、客房服务员资格证、前厅服务员资格证)的基础上增加了人力资源师资格证、心理咨询师资格证、调酒师资格证等相关职业资格证。
(三)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完善
通过调研,酒店管理专业将逐步增加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职业礼仪规范等突出管理者素质的课程,目前已增加了康乐服务、宴会策划实务、酒店财务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实务、酒店市场营销、酒店公共关系学、三峡民俗文化等课程,不断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
(四)学生顶岗实习更加规范科学
调研中了解到,近几年的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如实习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实习期间的学生管理不够严密、学生实习岗位过于单一等。调研中通过沟通和协商,现已将实习时间由6个月缩为4个月,学生管理实行学校、企业、家长、学生的四维管理模式,企业尽量满足实习期间轮换实习岗位的要求,以便让学生对企业行业有更全面的了解和体验。
五、专业对接产业的进一步思考
(一)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专业与产业的结合度
制定以产业需求对应人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比如:酒店管理专业的建设发展要顺应宜昌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文化旅游产业持续上升的发展态势,将产业中最前沿、最有生命力的部分建成品牌、做出特色;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与宜昌市酒店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相对应,要重视学生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降低专业学生的可替代性;酒店专业的人才培养要与职业岗位任职标准相对应,围绕职业人的成长规律,结合各酒店对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二)稳固校企合作机制,提高专业对接产业的长效性
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是实现专业对接产业的有效保证,如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文化,相互渗透、实现融合;采取互聘兼职教师、共同开发校本课程、开设讲座型课程、企业订单培训、统筹安排实践教学等方式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近几年,为服务宜昌特大城市建设对高端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与湖北峡州旅业集团、桃花岭饭店、均瑶酒店等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调整课程,如新增的宴会策划、会展管理、西点与酒水调制等课程,帮助学生掌握核心职业技能,确保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定岗实习的无缝对接,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发展调研报告[R],2009.
[2]李敏.秦皇岛市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2.
【酒店从业人员职业素质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8.职业素质教育论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628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