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近年来,不少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在任务型教学课堂中融入对语言形式的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习者的语言习得水平。本文介绍了“重形式教学”这一概念的界定及其分类,讨论了如何在任务型教学中有效融入这一教学模式,以及课堂环境下实施“重形式教学”时教师所充当的角色,最后提出了几个目前在这一领域仍需解决的问题以供未来研究之用。
论文关键词:重形式教学,任务型教学法,教师角色
在二语习得领域,对语法教学在语言学习中的地位、语法教学的手段及方式的研究与探讨可谓纷争不断,至今亦尚无定论。在这一过程中,语法教学,与语音、词汇、语篇的教学一起,渐渐地被纳入到对语言形式的教学中来。与此同时,语言的形式与意义,二者究竟孰轻孰重,更是成为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焦点。特别是近年来,“重形式教学”(FocusonForm)这一概念的提出(Long,1991)更是引发了人们对课堂环境下语法的教学到底应该何去何从的进一步思考与探索。
1.“重形式教学”概念的界定及类型
所谓“重形式教学”,并非如其名所示那样单纯侧重于对语言形式的教学,而是指形式与意义兼顾,在关注意义和交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理解或表达困难而短暂地将关注的重点转移(temporaryshiftsinfocalattention)到语言形式上来(Long,1991)。为了更好地区分和说明“重形式教学”,Long同时还提出了“全形式教学”(FocusonForms)和“重意义教学”(FocusonMeaning)这两个概念与之相对应。前者顾名思义只关注语言形式,一般被认为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把形式作为教学的目标,交际则是语言学习的结果。而后者则侧重于对意义的学习,认为意义高于形式,把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当成是教学的目标,而不刻意强调语言的准确性。
此后,不少学者沿用了Long的“重形式教学”这一表述,并将其内涵进一步扩大。Ellis(2001)把课堂教学划分为“以形式为核心的教学”(form-focusedinstruction)和“以意义为核心的教学”(meaning-focusedinstruction)两种类型,其区别就在于前者把语言当成学习的目标,而后者把语言当成交流的工具。并在此基础上,又根据形式在语言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和地位把前者进一步划分为“重形式教学”(FocusonForm)和“全形式教学”(FocusonForms)。
虽然划分的依据以及归类不同,但是Long和Ellis可谓殊途同归,他们都把形式和意义两者之间的关系看作是确定语言教学类型的重要前提,提出了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重形式教学”,只重形式不重意义的“全形式教学”和只重意义不重形式的“重意义教学”。尽管如此,Long和Ellis在对“重形式教学”的具体表述上仍有差异,Long认为“重形式教学”是学生在处理附带(incidentally)出现的语言问题时进行的注意力转移,而Ellis则进一步拓展了Long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不但把“附带性重形式教学”(incidentalfocus-on-form)细分为预先型(preemptive)和反应型(reactive),还认为存在“计划性重形式教学”(plannedfocus-on-form)。而Doughty和Williams(1998)也同样认为“重形式教学”应该包括前摄型(proactive)和反应型(reactive),前者要求教师在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时先找出其需处理的语言形式,从而在交际活动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习者注意该形式,而后者是指学习者在交际活动中出现问题时对语言形式进行临时的处理。
此外,国内外语界目前对FocusonForm,FocusonForms以及FocusonMeaning等术语的中文表述尚未达成定论,本文为叙述方便,暂且使用张一平(2006)的中译名,即“重形式教学”,“全形式教学”,以及“重意义教学”。
2.“重形式教学”与任务型教学法
近年来,随着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越来越受到学者和教师的重视,交际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在国内英语教学界风行一时;与此同时,传统的语言教学手段,包括对英语语法的教学,受到了强烈的质疑甚至否定。其实,“重形式教学”与任务型教学法并不冲突,而应当作为任务型教学的重要方法论原则之一。Long认为,任务型教学并不排斥处理语法知识,但也无需回归传统利用语法大纲进行结构式语言教学。恰恰相反,它可以通过“重形式教学”这一途径实现对语言形式的教学。
在任务型教学环境下,教师为学习者提供并创造尽可能真实的语言环境,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再由学习者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从而提高学习者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的任务型教学,由于过于强调语言环境和材料的真实性和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以及过于追求完成交际任务的目标,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在语言输入过程中以及在进行反馈时对语言形式准确性的要求(Williams,1995)。此外,Long(1991)发现,年龄较大的.语言学习者仅凭语言输入或通过交际并不能达到母语使用者的语言水平,并往往会产生中介语石化现象。
因此,Celce-Murcia(1991),Ellis(1993)等学者认为纯粹的重意义教学虽然有助于学习者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但其语言的准确性和复杂性却远不及母语使用者,故而有必要在交际型教学的课堂上重新考虑对语言形式的教学,尤其是在任务型课程中应当令学习者注意到语言形式在这其中所充当的角色。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主动就交际过程中所产生的理解或表达上的困难而就某一语言形式进行提问。当然同时,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作用也不容忽视。
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的重难点以及学习目标在设计交际任务时预设形式焦点,使学生能够在以意义为中心的情景中引发对某一具体语言形式的使用,或者将这一具体的语言形式作为交际的主题,即有计划地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采取“重形式教学”。此外,在英语课堂中,即使还未发生理解困难或言语错误,如果教师认为某一语言形式可能会给学生带来理解或交际困难,也可以暂时将他们的注意短暂地转移到这一语言形式上,即采取“预先型重形式教学”。
另一方面,在很多情况下,由于“重形式教学”是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出现理解困难或由于言语错误而引发的交际困难时发生的,即基于学生的实际反应而采取的针对语言形式的一种教学策略。此时教师和学生在交际过程中所注意到的就不是某一具体的语言形式,而是一般的语言形式,即可能有多个语言形式同时被注意,而不是单个语言形式被多次地注意。在出现理解或言语错误时,教师可以通过会话或者说教的形式,对语言意义或者语言形式进行协商。此时,教师可以重复学生话语中有错误的部分,向学生要求确认,也可以让学生重复其话语,向其要求澄清。
而在进行反馈的时候,教师可以直接指出学生话语中的错误,或提供与正确语言形式相关的元语言信息,即采取显性反馈;也可以不直接指出错误,而是在不打断交际的前提下用隐晦的话语对学生的错误进行重铸(recast),或者通过诱导(elicitation)的方式使学生注意到自己的语言形式,从而引发学生修正自己的错误表达。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在任务型教学课堂环境下,隐性反馈更为合适,而学生在显性反馈中更有可能注意到语言的形式,达成“重形式教学”的意义。
3.结语
目前,对“重形式教学”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不少学者也做了大量相关的实证研究,但是对于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怎样具体实施这一教学模式这一问题,仍存在不少疑惑。如:教师究竟应该在何时介入学生的交际活动中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语言形式上来?在进行“重形式教学”时,应该采用会话还是说教的形式?在进行反馈时,又应该采取隐性还是显性的手段才能既不影响交际活动又达到对语言形式的注意?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仍然需要进一步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 Celce-Murcia, M. Grammar pedagogy in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J]. TESOL Quarterly, 1991, 25:459-480.
2 Doughty, C. & J. Williams. Pedagogical choices in focus on form [A]. In C. Doughty & J. Williams. (eds.), Focus on form in classroom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3 Ellis, R. The structural syllabu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J]. TESOL Quarterly, 1993, 27:91-113.
4 Ellis, R. Introduction: investigating form-focused instruction [J]. Language Learning, 2001, 51:1-46.
5 Long, M. H. Focus on form in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6 Williams, J. Focus on form in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findings and the classroom teacher[J]. TESOL Journal, 1995, 4(4):12-16.
7 张一平.“Focus on Form”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4.
【课堂环境下语言形式的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3.中西语言教学论文
5.abb形式的成语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477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