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色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摘要:本文明确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总结了信息化教学设计具有的五个主要特点,将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媒体与资源、互动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作为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要素进行了分析,为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提供了借鉴依据。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设计 特点 要素分析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

  参考祝智庭教授主编的《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一书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定义,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信息化教学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就,其过程可概括为:利用手段——情境安排——系统优化,其研究对象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系统。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主要特点

  传统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1],信息化教学设计在传统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还引入了构建主义、多元智能和系统科学理论[2],因而信息化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有着明显的差别,体现了许多不同于传统教学设计的特点与要求。

  (一)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关键理论基础是构建理论。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运用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的学习环境[3],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构建性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信息化教学设计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强调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式的学习,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在相应时间和空间里进行同质的学习,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二)基于开放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时,要采用开放的系统思维方式,基于开放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思考整个教学过程,以克服传统教学设计相对封闭、线性思维的特征,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下,按照自己的学习需求,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化的学习,探索和解决问题,改变以往封闭、被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三)以问题、任务为驱动。问题或任务是学习目标的情境化体现[2],教师要以教学课程的大概念为背景,围绕一个完整的问题或任务设计、安排教学,让学生成为问题(任务)情境中的角色,促使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创新思考,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能力。

  (四)反馈调节与学习评价的及时性。信息化教学设计要求对教学过程实施迅速、及时的评价。教师根据收集到的“实时”信息,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迅速的评价和反馈,学生通过反馈结果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做出相应的学习策略调整,以达到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调节。同时,通过采用网络化教学评价系统,可促使学生养成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评价和反馈调节的效率。

  (五)要求师生具备相应的信息化素养。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进行基于任务、基于合作、基于研究的学习。这就要求师生必需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否则就会在“信息的海洋”中迷失。只有当师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达到相应的水平,才能保证信息化教学设计被广泛应用且富有成效。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要素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要素大致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媒体与资源、互动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双方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制订教学目标通常要考虑以下问题:1.使学生学到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2.巩固哪些知识?为学习哪些知识做准备?3.要结合日常学习、生活中哪些实际情况?4.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并达到什么程度?5.使学生受到哪些思想教育?纠正哪些错误的观点?6.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等等。教学目标要定得恰如其分,过高、过低或模糊不清,都不便于执行和落实。

  (二)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并不是固定的,根据不同课程的教学特点和教师的'教学风格,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的主要模式有:1.多媒体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下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利用计算机、投影等设备辅助其课堂教学,该模式适用于理论讲授、专题讲座等,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网络教室模式。这种模式通过网络形成一个教学交互系统,除具备大屏幕投影外,教、学人员都应有一台计算机,该模式适用于有交互操作的教学内容,在计算机操作和网络化模拟操作中应用较多。3.网上自主学习模式。这种模式下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进行自主学习,是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该模式主要适用于课堂教学的巩固与提高,前提是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相应的教学环境。4.网上协作学习模式。这种模[4]

  式通过网络实现学生与计算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和交互,该模式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可调动教、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必须有相应的网络教学平台作支撑。5.研究性学习模式。采用这种模式时教师提出问题,同时提供大量的网络资源或其他信息资源,让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研究得出相应的结论,该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和研究能力,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媒体与资源。选择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资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内容的展示、助教和助学活动的开展等都需要通过教学媒体与资源来体现。

  1.教学媒体的选择。媒体的选择,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储存和体现教学信息的载体(如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媒体直接介入教学活动过程,用来传递教学信息,可使学习者的感官受到最直接的刺激。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呈现事实、创设情境、提供示范、解析原理等。

  2.助教型教学资源的设计。目前在教学中,助教型教学资源的应用主要形式是电子讲稿。它是传统板书教学的补充与拓展,使用得当有利于增强教学内容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增加教学的信息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3.助学型教学资源的设计。助学型教学资源是为适应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需要而设计的,它是助教型教学资源的补充与完善,它的主要形式是多媒体课件。设计助学型教学资源时,必须突出自主学习功能,以解决某一特定问题为主要目标,选择那些适于多媒体表现的内容,采用模块化结构,将教学资源设计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导航器,并使其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及人性化的界面。

  (四)互动教学活动。互动式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推动教学的过程。现代教育理论倡导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媒体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与学是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教学工作只有当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形成双向信息交流与互动时,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通常可采用的互动教学活动有教学对话、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采取科学的评价标准,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以价值判断。教学评价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5],利用教学评价系统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互评等)进行评价,以便为教学提供及时的反馈,让教师随时了解教学开展的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剑平,李慧桂.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的基本问题研究[J]. 电化教育研 究.2005年第9期:33-37.

  [2]周坤亮.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综述[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1年1月第1期:64-67.

  [3]黄杰.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J].教育信息技术.2007年第6期:27-29.

  [4]孙志飞.信息化环境下课程教学设计支持系统研究[D].南京:解放军理工大学,2009.

  [5] 章学军.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的探讨[J].科教文汇.2007年4月上旬刊:45.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色论文】相关文章:

1.议论文的特色

2.信息化技术论文

3.有创意的特色排版教学设计

4.信息化教学设计

5.2020信息化教学设计

6.职业教育的特色与创新论文

7.信息化教学大赛教学设计项目的实践论文

8.唐代士大夫的特色及其变化论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4772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