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用教育家的观点说,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受用不尽,像获得利息一样;要是有了坏习惯,就像一辈子有还不清的债务,总得为它付出代价。幼儿爱模仿,可塑性强,因此幼儿期是养成良好习惯最重要的时期,也是好习惯最容易形成的关键时期。可是,现在有些家长千方百计地培养孩子的外语、美术、音乐等多方面的能力,却很少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致使幼儿行为的两面性,即幼儿在幼儿园时行为习惯比较规范,但在家庭中却是相反的行为。更甚者,幼儿的有些良好行为习惯还得不到家庭的支持,文明行为反而引起周围成人的讪笑或制止,使幼儿对园内外不同行为要求感到无所适从。因此,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共同合作,幼儿园与家庭是一车两轮,必须同步调,同方向。从教育实践上可以看出,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上进行有效的家园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点,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有好有坏。习惯养的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的不好,则终身受其害。”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由此可见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对于大班的幼儿,就要培养孩子守时、守纪、爱学好问,自我评价与调控等方面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使幼儿受益终生,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随着课改的推进,我们逐渐意识到:尊重幼儿需要,培养幼儿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一.首先,良好行为习惯的规则建立或评价主体已经由老师变成幼儿。
以前,老师对幼儿的统一要求比较多,老师制定的规则比较多,现在,我们逐渐让幼儿或师生共同简历规则,幼儿会积极地遵守。老师不在是一个规则的制定者、决策者,而是引导者。另外,老师的'建设性评价往往会让幼儿产生被批评的感觉,从而产生不良的情绪。而同样的评价主体由同伴来说时,幼儿却有认同感。这说明评价主体会影响评价效果。所以在活动中,应该注意让幼儿作为评价的主体,老师作为鼓励者、引导者,制造宽松的气氛,让幼儿产生积极的态度。
二.其次,以角色游戏为主,引导幼儿自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角色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健康特点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最为幼儿所喜爱。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反复感知、体验、模仿角色的优良行为,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影响,从而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后,有意请几名小朋友做发苹果的游戏,让幼儿进入角色实际训练,结果他们都把大的、好的苹果发给小朋友。
三.另外,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内容变得越来越人文话、人性化。
一些必要性的行为习惯,比如:良好的坐姿和睡姿、餐前便后要洗手、进餐时保持干净等,应该尊重幼儿个体差异从而进行督促,让幼儿努力做到,体现人性化。比如:以前吃饭要求统一饭量,现在改变成根据幼儿身体状况来决定幼儿的量等等。
四.再次,良好行为习惯的表现形式由语言指令化转化成隐性的环境和活动材料。
教室的墙面、空间都蕴含着教育价值,可以将良好行为习惯的规则体现在环境中。比如在地板上贴上标识符提醒幼儿该把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地方。就想本学期我们的美工垃圾桶一样,我们老师并没有向幼儿正式地介绍垃圾桶应该放哪些垃圾,但是小朋友们都能根据垃圾桶上贴的标识进行有序有规律地扔垃圾。另外,我们对各个区域根据幼儿的需要进行了合理的划分,这种方法避免了幼儿因为无事可干而吵闹,也可以避免老师过多的指挥和干预,让幼儿明白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相互不干扰,能有序地进行。
五.发挥幼儿的自我教育、榜样教育及成人的言传身教作用:
利用孩子们之间的交往让其互相感染、彼此教育,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省去了老师很多功夫。爱子们喜欢模仿,特别是他身边的同年龄段的同伴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影响;而评价活动在确定正确是非观,树立身边榜样的同时,也使儿童学会了较为客观地认识自我和全面地评价自我。比如评选“好习惯之星”、颁发小红花,命名“…宝宝”等等,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发挥孩子的个性特长。结合幼儿的这一特点,这学期,我们根据我们班级情况幼儿年龄特点,设立了评比表,具体内容可以自定,有学习、生活能力、劳动意识、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我们坚持每天给予认真的记录,每周五下午通过让孩子们通过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一周评价一次,对于有进步的孩子以及孩子们有进步的方面及时给予肯定并奖励,如班长,值日生光荣称号,或小玩具等。号召全体幼儿向其学习;而对于孩子不足的方面指明努力的方向,鼓励其不断进步。孩子们喜欢围着评比栏互相比较,从中找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产生自律意识,自己要求进步。
六.家园合作:
曾经有一个家长说: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老师和家长就像土壤,而孩子就像种子。的确在我们的教育中,家庭和幼儿园担负着同等重要的责任。我们老师们要做的首先是转变自己的观念,然后去联合家长,统一观念及行动,以实现我们最终共同的教育目的。
幼儿在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中养成的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教育中的连续性、一致性是养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班级出现的问题,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培养目标和内容,科学的培育幼儿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大班中幼儿的换牙情况开始普遍,帮助幼儿缓解换牙焦虑,了解换牙、保护牙齿的知识,是大班阶段老师关注的行为习惯之一。我们通过观察醋泡蛋的实验,多媒体软件学习,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刷牙记录表建立,家园之窗的反馈让幼儿通过多种渠道顺利地度过换牙期,家园共同培养幼儿养成饭后漱口、不舔新牙、每天刷牙两次的好习惯。又如:针对班级中早上迟到现象增多,幼儿不能按时作息的现象,我制定了幼儿早晚时间作息时间表,让家长在家也配合督促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同时,根据家长反映幼儿在家出现的行为习惯问题,老师要及时进行集体或个别教育,在家园目标一致的前提下,互相补充,相互理解,注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相得益彰,最大程度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习惯要进行持久的训练,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不要指望好习惯会在一时养成,要对孩子进行反复耐心的教育,要允许孩子有反复。
【浅谈大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论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471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