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6月9日,贵州毕节一个家庭的4个留守儿童集体服毒自尽的事情,震惊了所有人,4个孩子中最大的哥哥13岁,最小的妹妹才5岁,正是天真无邪、青春烂漫的年纪,却戛然而止,只留给世人无尽悲伤。2012年,5名身份不详的男童,被发现死于毕节城区一处垃圾箱内,据警方调查,5个小孩系躲进垃圾箱避寒时一氧化碳中毒身亡,5个死亡的男孩均在10岁左右,最大的约13岁,最小的约7岁。真是令人感到无限惋惜和痛心。此类案件屡见不鲜,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令人堪忧。20xx年全国两会上,习总书记强调:“要关心留守儿童,关注其教育及心理健康成长。”留守儿童成为两会讨论的热点话题。全国政协委员张静提交了一份《关于推进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建议》,建议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家庭尽责的关爱服务体系,保障留守儿童群体生存发展的基本权益,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和必要条件。关心关爱留守儿童问题亟待解决,我们需要从学校教育、人格塑造、心理疏导、素质培养多方面关注留守儿童,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更好的融入集体、适应社会。
1当前留守儿童的现状
由于诸多原因限制,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在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下,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尤为迅猛,沿海地区经济发达,需要大量劳动力,农村地区偏僻,生产力较为落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提高家庭收入,改变生存现状纷纷外出务工,由于户籍限制及经济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大多留守儿童由此产生,由家中老人代为看管。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中国进城务工劳动力约为1.3亿,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1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留守儿童超过4000万人,在全部的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占28.29%。该数据呈逐年递增趋势,留守儿童规模不断扩大。留守儿童据其具体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分为“母亲外出”,“父亲外出”,“父母亲均外出”三种情况类型。对不同类型留守儿童的数量分布情况进行相关调查研究,共计2032名学生(占全部学生95.4%)。从总体上看,“父亲外出”的留守儿童数量为614人(占30.2%)、“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数量为131人(占6.4%)、“父母都外出”的留守儿童数量为377人(占18.6%),三类留守儿童的总数量为1121人(占55.2%)。数据显示充分让社会感受到压力,留守儿童数量庞大,他们的教育心理健康问题亟待解决。父母纷纷外出务工,留守的孩子由谁监护和看管?谁来承担起“启蒙教育”的职责呢?孩子的心理情感缺失和精神空虚将由谁弥补?对744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发现,有230名是托付祖辈照管,占38.7%;有23名托付亲朋好友照管,占29.7%;有344名是由母亲在照管,占43.2%;由127名是由父亲照管,占18.1%。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爷爷奶奶照看,父母未能承担监护教育职责,“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尤为凸显,导致留守儿童情感教育多方面缺失,不利于其全面健康成长,不能较好的适应集体。
2留守儿童的教育及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事关其成长成才,是改善留守儿童现状的奠基石,亦是一项长远目标,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多方面协调合作,然而仍不完善,亟待解决。就完成家庭作业这一项展开调查,对比结果显示,在非留守儿童中,40.3%做作业0.5小时,35.8%做作业0.5~1小时,12.6%做作业1~2小时;在留守儿童中,33.1%做作业0.5小时,40%做作业0.5~1小时,14.6%做作业1~2小时。留守儿童每天做作业的时间略多于非留守儿童,而学习教育质量却无明显提高。留守儿童较非留守儿童在家长监督方面处于劣势,没有家长作为很好的向导,他们也许会成长的更加艰难,作业无人辅导,疑惑在家无法解答甚至需要付出更多时间才能达到相同学习效果。因此,学校教育,家长引导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留守儿童学校大多位于偏远农村和小城镇,师资力量短缺,教学物资匮乏,尚未健全寄宿制,无法客观地对留守儿童学习生活进行科学引导,教学效果质量便停滞不前,效果不佳。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儿童而言,家庭引导对其学习效果有显著影响,教育效果对认知水平、行为方式也有明显的影响,相互作用,紧密相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学习兴趣需要从小培养,父母的向导作用尤为关键,缺失了父母的引导,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严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对于孩子的作用不言而喻。父母亲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典范,才能够从根本上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品德和优秀的才干。对于留守儿童而言,失去父母的陪伴,没有父母亲引导他们认知世界,待人接物,对待问题,在这方面启蒙教育缺失将对孩子的性格塑造产生不良影响,日后孩子容易以自己为中心,变得自私自利,父母应有开阔的眼界和长远的打算,多关心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农民工及其子女是一个特殊的庞大的群体,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学校缺乏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解决他们平时心理上的一些问题,任课老师同时扮演学业教育和心理辅导员,无奈关注不够,还是易于引起留守儿童心理偏失。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走访过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一个孤儿周某家中,出现了不曾预料到的情形,也略微挫败我们的自信心。周某听说我们来了,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拼命地躲。他一直攥紧拳头,低着头,反抗着我们的关心。掏出一颗糖,给他剥好,却被他扔到路边草丛。我们很想帮他,却连最基本的沟通都做不到,没想到他的心理竟会抵触到这般,他的奶奶77岁了,聊到周某的父母,她哭得很伤心,谈及周某,她说:“这孩子很内向,话很少,不愿多说。”据邻居透露,周某从不跟其他小孩玩耍,见人也不打招呼。也许,周某的心理状况是现在贵州乃至全国的留守儿童或孤儿心理状态的一个缩影,负能量与心理缺失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很难想象这一批孩子长大后的性格及心理会怎样,他们不屑于沟通和表达自己,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如果社会上的人或事不遵从他们的内心了,他们会怎样处理,会不会很极端……虽然事态尚未发展到如此严重,但至少应该引起大家的关注。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447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