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学意识是指教育工作者基于对教育的理解与认识,发现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的敏感性以及研究问题的自觉性。它主要表现为对人的伦理关怀、对教育问题的敏感性和研究教育问题的自觉性。教育学意识的生成主要通过理论的学习与思考、教育教学实践两个方面来实现。
关键词:教育学意识;师范生;伦理关怀
在当前师范生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种倾向,那就是只管进行教育学学科知识的讲授,有的也相应地进行了一些教学技能素质的训练,而不对他们进行一种“教育学意识”的培养。以至于当这些师范生进入到实践领域之后,经常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比如:灌输式教学、对学生的体罚和变相体罚、通过评价对学生分等级和贴标签等。之所以会这样原因很多,但在他们的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中缺乏一种教育学意识的关照,无疑是一重要原因。
一、教育学意识的内涵及其价值
(一)教育学意识的内涵
教育学意识是指教育工作者基于对“真正的教育”的理解与认识,发现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的敏感性以及研究教育问题的自觉性。这一定义中:①教育学意识的主体是教育工作者,包括来自各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等教学和研究机构里的学习者和研究者以及广大中小学一线的教师群体。②对“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的理解与认识是核心,没有理解或者错误的理解,都形成不了教育学意识。③发现问题的敏感性主要是指教育工作者基于对教育的理解与认识,敏锐地感觉到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存在哪些问题。其中教师群体主要是发现自己教学实践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这种敏感性是教育学意识由内到外的重要中介。④研究问题的自觉性主要是指教育工作者在发现问题以后,能够主动使用各种方法,利用各种资源来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它是教育学意识的最直接表现。
教育学意识的核心是对教育的理解与认识,主要是对“什么是教育”或者更准确一点“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这一问题的理性思考与回答!之所以强调这个问题,就是因为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存在着太多的伪教育,不是在培养人,而是在扼杀人。比如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对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忽视、以所谓的标准答案或权威意见钳制学生的观点和思维等等如此做法都不是教育应有之意。在这样的教育过程中体现不出对学生的尊重,培养不了学生的主体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属于伪教育,有害的教育。美国教育学家马克斯·范梅南说,“教育学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能有效地把那些对小孩或年轻人来说合适的与不合适的言语或行为区别开来。”[1]但是由于很多教师不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往往发现不了问题,不能有效地区分合理的与不合理的教学言语和行为。
(二)教育学意识的价值
由“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这一思想内核出发,教育学意识的价值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1.有助于教师发展起一种对人的伦理关怀从“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这一问题出发,势必走向的是对人的关照,也即对学生的尊重与关怀。这种关照不仅仅是对身体、生活方面的关怀,更重要的是对人的主体性人格及其独立思考之精神的尊重。因为所有的伪教育的表现都是在摧残人,而不是在使人更加成为“人”。这是教育学意识最内隐的表现,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对学生的伦理关怀,主要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能够尊重学生、依据学生、为了学生,包括教育目标的拟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评价的理念和方法等。但现实中,很多教师都没有注意这一点,而是根据成人的主观愿望对学生进行塑造,并由此导致一些不应该有的教学言语和行为。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认为,“人,不仅是他自己所设想的人,而且还只是他投入存在以后,自己所志愿变成的人。”[2]“人的本质是人自己通过自己的选择而创造的,不是给定的。”[3]这些观点揭示出,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来活动和生存,发展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而这个他“想要成为的人”,是他自己选择的,不是外在给定和强加的!这提示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尊严。
因此,在教师的意识里,必须关注每个学生这个活生生的个体,必须关注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问题,倾听每个学生的心声,让每个学生的生命在通过教育之后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彰显和培育,使他(她)自己更加成为自己,而不是走向反面。这不仅是教育伦理的诉求,也是今天构建人本教育的时代呼唤!2.有助于教师形成对教育问题的敏感与直觉基于对“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这一问题的理性思考便很容易发现在自己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种敏感来自两种反思:一是从社会宏观层面出发,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趋势,自觉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也即“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必须培养个性更加鲜明、会学习、会创新的实践能力强的综合素质人才,那么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教学又该做何改进呢?这一问题思考的角度是社会,但是着眼点还是基于人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二是在微观层面,教师基于对“真正的教育”的认识,思考在自己的教育与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如:教育目标的问题,是否存在脱离学生实际而任意拔高课程目标和增加课程内容难度的现象;教学方式的问题,是否存在灌输式教学,没有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管理的问题,是否存在体罚与变相体罚,把学生分成快慢班区别对待,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座位的前后排序等不当方式;评价的问题,是否存在贴标签、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的现象,没有发挥评价对改进教学及学生学习的积极功能。
3.有助于教师研究教育问题的自觉与深入教师通过自己反思而发现的在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对教师而言具有真实性和紧迫性,因此,教师对解决这些问题具有自觉性和深入持久性。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研究方法的选择和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以及可能的实验设计等。研究方法的选择是指教师能够针对自己特殊的教学问题,从众多研究方法中选择合适的一个来加以运用,一般而言,叙事研究和行动研究对教师更具有生命力和适用性。研究的进行除了要收集来自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和数据之外,还需要调动各种资源,这些资源主要包括文献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在教学改进过程中可能会利用到的其他物质资源,可以是校内的也可以是校外的。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主要提供思想的来源和方法的指导,教师可以向文献学习,也可以直接请相关专家做指导,物质资源主要为教师的研究提供相关的条件支撑,以帮助研究的进行。
概而言之,教育学意识能使教师做到“目中有人”,切实地对每个学生个体表现出关怀和尊重,而不是不择手段地向学生传授所谓的知识;教育学意识能使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自主意识和专业成长能力,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总是以一种研究的意识来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足,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不足。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教育的回归和教师专业自主能力的成长与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332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