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农业院校高等教育的认识规律和高校“实践,认识,再实践”,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有必要提供实践机会,以吸收和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及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本文结合虚拟项目教学的特点,根据高等农业院校的特点,设计出最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在最大限度节约教学硬件设备的基础上,将虚拟开发项目与教学相结合,设计出更加贴近企业实际的教学情境,创造出适合教学情境的课程。
关键词:农业院校;多维平台;大学生;创新
根据创新系统理论,我国在当前这个时期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新。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创新是中华民族不断进步的动力。目前知识创新、知识传播以及知识应用主要依靠高等院校。高等院校的教育任务是培养出高等教育的创新型人才。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表示,在实现国家创新现代化的过程中,高校肩负着培养综合人才的重任,对社会工作人员的支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一所高等农业院校,如何使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同时还能够突出农业的特点,是高等农业院校在中国现阶段的探索与期望。
1农业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经济学家Inpet提出了科学技术进入生产系统的创新理念。Inpet认为,“创新”是经济,而不是技术,不仅是一种涉及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而且还是一种企业结合最新的科学技术所形成的新的生产能力。在生产中,为了获取潜在的价值与利润,将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再引入,这就是所谓的创新。虽然创新的内涵在不断的扩大以及深化,但是创新的基础仍然不能抛弃实践。所谓的创新教育,实质上是通过实践的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作为高等农业院校,就有必要为大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且具有农业特色的实践平台。计算机科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高等农业院校与其他高等院校相比,最突出的需求是农业信息。不仅要掌握农业、信息理论知识和农业信息化前沿知识,还需要使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具有农业特色的实践能力。吉林省是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大省,农产品加工更是吉林省的重要经济产业。因此,以吉林农业大学计算机专业为研究对象,探索农业信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现实意义和可行性。基于对中国高校现状的分析和对国外经验的研究,本文将以“学生为中心”为理念指导,使课堂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面对具有农业特色的创新能力培养提出了创新能力多维实践平台的构建。“多维实践平台”是学校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和课程设计)、校外实践环节(主要包括生产与实习)和校企产学研有机结合的三个重要实践环节,可以使学校生产实习基地、学校实验室和校企联合研发中心三者组合并形成一个面向全体学生、多角度、多层次,一个实用的学生学习平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建立研发中心为桥梁、协调学生实践的运行机制、促进合作这三个方面,在实践中取得巨大成功,实现学生、学校、企业的多赢局面,促进学校的发展,同时使大学生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2农业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和研究过程
根据对高等农业教育综合工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以就业为导向,根据信息技术领域和农业信息的位置要求,课程发展根据行业企业的合作来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按照创新能力的目标层次和类型,在遵循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的前提下,根据实际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通过不断地实践,设计和总结出典型的项目内容和学习任务,实现高水平的“教、学、做”一体化,体现出实现虚拟仿真教学的优势。
2.1农业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依据高等农业院校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了一系列实用性较强的虚拟教学方案。通过研究,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2.1.1将学生特点和行业需求进行科学的分析,进一步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研究组将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高等农业院校学生学习的特点和需求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在组织教学内容方面,结合高等农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本专业的最新技术、最新情况和实际需求,借助虚拟仿真技术构建出更贴近实际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整合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1.2三位一体实用平台硬件的构建一方面,对现有的外部生产实习基地进行巩固,加强规范,在此基础上开辟新的学生生产实习基地,同时提高实验室的开放性,并以提高学校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水平为基础支持;另一方面要促进教师工作室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并加强企业和学校的联合研究与发展中心规范化建设。2.1.3三位一体实践多维平台运行机制的构建构建生产实习基地、实验室与教师工作室的相互互动、相互合作的机制,推动校企多维实践教学的平台建设,搭建研发中心,协调学校内外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1.4校企合作,师生共建一个更高水平的实验实训基地高水平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设备的支持,有利于高等农业院校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这些教学环境必须要与企业的实际发展情景相类似,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让学生接触到越来越多的环境与场景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与企业密切合作,可以提高培训条件,创造更加真实的例证,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掌握技能。
2.2农业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构建过程
本文研究了其他高等院校大学生培养创新能力的多维实践平台的构建,同时对国内外高等农业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对比和分析,总结出了其他高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成功经验。本研究在吉林省高校计算机专业中进行了大量的数据统计。采用统计分析的评价模型,对吉林省的计算机科学进行描述、统计和分析,以了解吉林省计算机科学的就业情况。利用专家在计算机科学教学中的经验和知识,选择相关专家,咨询专家意见和其他形式。在对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面对行业的实际需求,本研究将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混合学习理论为指导,根据对综合改革的基本要求来设计高等农业教育课程,结合虚拟文本开发环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借鉴信息和文献教育。学习和设计方法,探索基于典型任务和任务的虚拟仿真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设计。该模型由“文章介绍”、“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成绩展示与评价”四个环节组成,其中虚拟文本开发教学贯穿于模型的各个方面。
3结语
本文的研究成果可扩展到其他专业的教学中,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具有农业特色的多维实践平台,可以为生产实习基地、实验室和教师讲习班建设出多维的实践教学平台。它将虚拟文本开发教学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减少了教学条件,提高了教学效果。以最少的设备和实验经费消耗,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实习班和学生的操作技能都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宏伟,钮后坤,关慧,于春洋.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8(09):65.
[2]顾莉丽,刘帅,姜会明.高等院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调查与对策建议———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07):232-235.
[3]刘宏伟,乔增正,宋运娜.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的思考和探析[J].中国高新区,2018(08):44.
[4]符繁荣.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推进机制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8(07):67-70.
[5]姜贵平,贺安坤.基于实践教学改革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06):3-4.
[6]尚海龙.依托科技型社团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与具体实践———以上海电机学院机械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13):210-211.
[7]李凯.基于胜任力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素质培养与评价[J].高教学刊,2018(06):29-31.
[8]冯海,赵本纲.创新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职业技术,2018,17(03):15-17.
[9]王杜春,马海鹍,张伟,张海红.高等农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4(03):84-89.
【农业院校中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0401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