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是由德国物理学家提出的一个概念,现代全息理论是以"全息"概念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科学,其核心思想是"整体中的任何一个部分(子系统)都包含整体(母系统)的信息".随着全息理论的发展,教育领域内以现代全息理论为基础,逐渐形成了全息教学论,其已成为现今应用最广泛、最有影响力的教学理论。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相对于语文教学是一个"子系统",阅读文本中的字词相对于句段也是一个"子系统".
一、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解得多,学生阅读得少,教师讲解和学生阅读的目的不是灵活地运用知识,而是为了应对考试、提高成绩。这不仅降低了阅读的实用性,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全息理论充分认识到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独立性,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学习,而不是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和灌输。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运用全息理论教学时,教师应注重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进行简单的背诵和默写;督促学生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总结,并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为了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全息理论要求教师转变思维,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教学实践落到实处,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创造民主、和谐的氛围,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如教学《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文时,对贾雨村充发门子这一情节,大多数学生认为贾雨村是个阴险毒辣、过河拆桥、背信弃义的人。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由于门子过于精明,且喜欢乱卖关子,贾雨村这样充发门子是否也能够被理解呢?过于片面地说贾雨村阴险毒辣是否冤枉了他呢?通过创设这种问题情境,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思考,可以激发其自主探究和创新创造的精神。
二、重视对语言规则的理解
全息理论关注的重点是学习方法的科学性、有效性,具体到阅读教学中,则是学生能否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只有学会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学生才能学会阅读。比如,学生喜欢默读,喜欢在阅读过程中查字典,而这两种阅读方法隐含的要求是逐字逐句地读文章。其实,纠结于文章的生字生词难点既不利于对文章整体的把握,又容易浪费大量的学习时间,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对此,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应大声地读出来,尽量少查字典,注重筛选有用的知识,忽略不重要的生词和难懂的长句子,侧重理解文章整体的意思。对于那些生词,可以根据构词法进行推敲,然后根据句子所要表达的内容来推断其意义;对于那些晦涩难懂的长句子,可以把其分解成一个个自己能理解的短句,然后根据上下句确定其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是会或多或少地误解一些词汇和句子,对此,教师不应直接指正其错误,而应引导学生对误解的词汇和句子进行反复的分析和推敲,直至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对于那些学生很难理解或经常误解的词汇,教师应在课堂上专门拿出时间,鼓励全班学生参与到讨论中,开展"头脑风暴",发散学生的思维,最终解决问题。
如教学屈原的《离骚》时,有不少学生反映这首诗晦涩难懂。若从字面上来看,读此诗确实障碍较多,学生的学习难以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可采用提问法、讲解法、点拨法,对学生逐步引导,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反复朗读,主动鉴赏,着重理解难词、难句。
三、加强快速阅读训练
快速阅读训练主要在课堂上开展,由教师给出文章和问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到问题的答案。其中,文章的选择和时间的控制是关键。文章要难易适中,确保大多数学生能看懂;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学生必须查字典去翻译文章,以锻炼学生猜词和分析句子的能力。不过,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信度,在开始的时候选择的文章可以简单点,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逐步增加文章的难度。教师应鼓励学生尽可能用文章中的词语或句子来阐述观点,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在提问结束后,教师应着重讲解文章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容易理解错的地方,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再次阅读文章。
如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讲述了一位老画家贝尔曼为了激发生病的琼姗的生命意识,竟半夜冒着风雨在窗外画上了一片永不凋落的叶子。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快速阅读,使学生初步了解小说主人公贝尔曼舍己为人的精神,感知其深刻的世界观及人生观。在快速阅读的过程中,应重点把握"扶弱济(j)ì困""窗槛(kǎn)"等字词的正确读音及含义,并找出文章中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的句子,初步感知主人公的形象特征,进而对"贝尔曼"给予重新审视,归纳其形象的典型性。
四、建立真实的场景
语言是一门工具,传承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所以说要想阅读得好,除了提高阅读能力外,还应积极了解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全息理论鼓励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视听教学,通过图像、声音、视频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情境,加强学生对背景知识的了解。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还可以让他们认识到阅读的重要作用。而要想建立真实的场景,单纯地依靠多媒体远远不够,教师应多向学生介绍一些刊物,比如优秀的书籍、杂志和影视作品等。此外,我们应加强教学资源的开发,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允许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要,适当地开设学生感兴趣的阅读训练课程。通过阅读训练课程,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对阅读教学的接受程度。比如,可以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理解文章主题。
如教学《智取生辰纲》时,笔者将全班学生分组,四人为一组,并挑选学生扮演文中人物,让他们自己琢磨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征,思考如何表演才能生动形象。剩下的未参加表演的学生,教师可要求他们边看表演边质疑,并提出问题在小组内讨论。
全息理论释放了学生的智力潜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转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对于改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瑜".全息式阅读"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语文教学通讯,2014(1D)。
[2]胡晓宇。运用全息理论进行高中诗歌教学的探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5.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全息理论的运用论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19347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