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计算机应用型软件人才的培养要面向市场、面向应用。为此,应准确定位培养目标,科学合理设置课程,不断改革教学的方式和手段,加强实验室与实验基地建设,并对评价方式进行改革。
关键词:高校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
一、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
计算机应用型软件人才的培养要面向市场、面向应用,培养的人才应具备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目前,国内高校的计算机教学体系通识化,目的是为了弥补专业教育的缺陷和不足,多数的二、三线高校都在效仿国内几所知名高校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生涩”,偏向于科研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特色,更缺少职业化个性,加之地域、学校层次、生源等方面的差别,导致大多数二、二线高校培养的学生不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笔者认为,应用型软件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见表1)。知识在培养目标中处于基础地位,而能力和素质位于其上;知识可以转化为素质和能力;能力对知识具有反作用,能够促进知识的学习。因此,高校应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了解最新的业界动态、政策、技术和用人需求等信息,通过分析这些信息制订教学计划。
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创建以工作室方式为主的虚拟企业,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工程能力,以便于学生工作时能够快速融入企业团队,当条件成熟时也可自主创业。
二、科学合理设置课程
1.知识类课程知识类课程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
包括软件设计导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网页设计、离散数学、概率与数理统计、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微机原理、Linux程序设计、需求工程、物联网技术等课程。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提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据结构、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算法设计与分析、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软件工程概论、UML统一建模、网络基础、IT项目管理等。这些课程的考核成绩若不合格,则会影响学生取得学位。
(3)专业选修课程
专业选修课设有两个专业方向课程模块:软件系统构架和软件测试。对学生的要求是,必须修读其中一个课程模块。专业选修课程是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设置的课程。
软件系统构架方向课程包括JavaWeb应用开发、SSH框架开发技术、软件测试基础、基于EJB的Web开发、WebSer-vice和SOA架构、J2EE技术整合、Java与中间件、高级框架技术实践等。
软件测试方向课程包括C++程序设计、J2EE技术整合、Java Web程序设计、软件测试基础、SSH框架开发技术、软件测试工具与应用、国际化软件测试、高级测试平台应用、测试技术工程实践等。
2.实践类课程
软件产业具有知识更新快、发展变化快的特点。因此,高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满足人才市场需求为目标设置实践课程。
专业实习实训:第一学年度和第二学年度各一次,时间为6周,计6学分。第一学年度2周,进行软件企业参观、软件行业了解和Java程序设计实训;第二学年度4周,进行Ja-va Web设计的实习实训。
学年设计:第6学期进行,根据教学内容,由教师指定题目,进行设计,计2学分。
毕业实习实训:在第7学期和第8学期的前8周进行,完成相应教学模块的实训实习,并进行相应的学分置换,计4学分。
毕业设计:在第8学期的第8周之后进行,根据在企业实习或实训的内容撰写毕业论文,计4学分。
3.素质类课程
为培养优秀的软件开发人员,使其具有较好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应开设行业素质修养、交流与表达、项目团队与项目集成管理等课程;为了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和撰写外语资料的能力以及进行国际化交流的能力,以适应跨国企业的需求,应在大一、大二开设大学英语,大三开设专业英语,大四开设科技外语(如科技日语等)课程。
三、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1.改革教学方式传统的授课方式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这对于编程类课程而言显得非常枯燥。为此,我们实施了“讲授+实践”的教学方式:1)由教师讲解相关知识点。2)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3)通过对相似的案例的模仿练习巩固学习成果。4)以软件工程的思想对学生的分析思路、解决方案进行评价。另外,在最后一个学年我们还会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专业知识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实现在学期间与企业、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使学生树立牢固的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练就过硬的职业技能,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2.改革教学手段
为了适应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的需要,我们改革了教学手段。具体措施如下:1)开展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从而给学生多方位的感官刺激,让学生在互动的环境中获取知识。2)实施双语教学,即教材讲授、课件和考试都使用英语,而教师在讲授时则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确定英语教学所占的比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和听力水平。3)实施机房教学,即将学生的上课地点由传统的教室移至机房,并实施小班化教学,确保一人一机,使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关注到每个学生。同时,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及时验证老师讲授的知识点,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动手编写程序。
四、加强实验室与实验基地的建设
1.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建设应坚持软硬件同步建设的原则。首先,应更新硬件设备,稳步改善实验和教学的条件,使其更好地发挥实验实训功能,为应用型软件人才的培养提供硬件支持。
其次,编程软件也应及时安装调试,机房应随时开放,满足师生编程和调试的需求。第三,应进一步对实验室资源进行整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第四,应利用现有资源增加开放性实验项目,建设新的开发性实验室,鼓励学生“自选项目、自选导师、自主设计、自己动手、自由探索”,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背景的项目开发,为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创造条件。
2.实习基地建设
在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方面,应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建立模拟仿真实习室,使学生在模拟的岗位环境中,在可控状态下完成实训课程。仿真教学解决了长期困扰本科教学中生产实习难的问题。由于许多著名的IT企业推出了本企业的IT认证,学校可与IT公司合作建立校内实习基地,由IT公司提供主要设备和软件,双方共同开展围绕IT公司产品的实习实训工作。这样学校可免费使用到先进的软硬件设备,比学校独立购买IT公司产品建立实习实验室成本要低得多。
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方面,学院已经与科瑞尔斯建立了常年的实习伙伴关系,学生每年两次去科瑞尔斯实习,在实践中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实践能力。另外,我院还与东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从企业外聘专职技术讲师来授课。由于他们具有丰富的开发经验,能够为学生带来前沿的开发技术。在此基础上,学院还会在2、4、6、7、8几个学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实训,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实际操作方面的综合训练。
五、改革评价方式
当前大多数高校仍然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这种考试方式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用分数来衡量学生水平,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能力。因此,应进行评价方式改革。首先,评价主体应多元化,重视自评的作用。一方面可以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公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自我监控能力以及对学习负责任的态度等。在新的评价体系中,学生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通过主动参与评价活动,更清楚地认识自我,促进自我的发展。其次,评价方式应多样化。对于基础性程序设计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应通过笔试和机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而且应增加机试所占比例(笔试30%,机试70%)。对于可视化的主流开发工具课程,应采取课程设计和项目开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对于一些综合设计课程(数据库原理与应用、UML统一建模、IT项目管理等课程),应对其设计成果进行考核。同时,应加大实践考核比例。考核时,按照IT项目管理的实际要求,与学生“公司”签订“项目合同”,最后按照需求进行验收,结合传统考试方式的卷面成绩,给出学生在该科目考核中的最终成绩。
参考文献:
[1]张顺利,李卫斌.高校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7).
[2]王琦.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J].计算机教育,2007(2).
[3]顾可民.计算机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教育研究,2007(10).
[4]柯胜男,黄明和.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研究和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7(7).
【关于高校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的探索论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19347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