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的高职教育追求学生智力、技能、体能、品德的全面发展,针对体育教学,已经不单单是强身健体那么简单,培养优良的心理素质、公平的竞技品德、顽强的拼搏精神也已经成为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内涵目标。
【关键词】体育;精神;品德;教学
体育运动是一种通过人的肢体或思维活动来提高身体素质,协调性,思考能力的文化活动。随着社会人文的进步,体育运动以不再是仅仅追求强健的体魄、敏捷的思维,在运动的过程中培养坚持、超越、团结、尊重的品行,也成为了体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内涵。这些品质将会会影响一个人在其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态度,体育精神对高职学生的人格培养也有其积极意义。
1高职教学重视体育精神培养的意义
素质教育是目前我国重要的教育方针之一,体育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环。通过体育运动中的肢体动作、团队对抗、耐力训练,能够明显的提升学生道德品质与意志。有利于学生建立起果断、坚毅、无畏的品质。通过合理安排体育运动,组织团队对抗,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抒发情绪,让学生明白规则、纪律在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其他领域中也养成顾全大局、以礼待人、遵从规则的良好习惯。当学生步入社会后,这些品质与习惯将延续到他们的工作岗位及家庭生活中,并发挥到社会建设中。
2现代高职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学生方面来说,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各种保护,使他们的意志品质变得较为薄弱、自我中心意识强,缺乏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的精神。对于体育教育工作者,体育教学受到传统教学思维及社会重视程度的影响,许多学生与教育者都不能深刻认识到体育教学的内涵。目前高职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仍然是较为重视对于学生在基本体质指标的培养,而轻视学生心理人格及人文素质的培养。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强调学生能否达到某项指标,如百米成绩;或是否掌握了某个技能动作,如投篮等。对于学生的运动态度、创造性、团队合作性、竞争意识的把控就不太到位。往往看到一堂篮球课,老师在示范了几个技术动作,指导学生做几遍后,就让学生自由练习,许多同学在做了动作后因为缺少组织、指导与实际应用,便慢慢失去了运动的兴趣,更不用说培养体育精神。
3强化体育精神培养的举措
3.1提高教师对体育精神培养的认知
作为高校体育教师不但要教导学生运动技能,更要认识到体育精神对人的巨大影响,把体育精神的培养和技能教育有机地融合。体育教师必须明白自身不仅仅是一个在课堂中上课的教师,同时也肩负着提升民族素质、培养造就具有较高体育素养、体育精神、身心健康的人才的历史使命。要能够培养学生,首先自身要深化认知,强化学习,提升各方面素质。一个优秀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可以分为两个级别。
3.2改革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方式
改变以往单纯培养学生体能、体质为主的体育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扩展到体育精神的培养层面。培养学生的遵守规则、公平公正的竞争意识,嘉奖不靠投机取巧,通过自身努力取得成功的学生。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考察学生不畏困难、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通过组织小范围竞赛,观察学生的团队意识、大局观及协作能力。在评价中充分考虑以上环节,不再以“百米秒数”、“铅球距离“作为体育课的唯一成绩。
3.3教学内容增加,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可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添加体育美德教育,让学生培养起正确积极的体育审美观。让学生理解优美的身姿、健康的体魄对人生能起到积极作用。在体育活动中也能够添加各种趣味活动和游戏,这能够让学生提升体育活动兴趣,增强自信心、团队凝聚力,也有助于调节学生在的学习压力下的情绪。同时,作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校内推广各类体育运动社团,如跆拳道、定向运动、单车等,也能够对体育教育的开展、体育精神的培养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
4结语
体育运动不仅能使体质健康,也能使人心理健康,高等教育必须深刻体会到体育精神的巨大潜力与深刻内涵,将体育精神的培养作为体育教育的重点来抓,让体育教育真正在我国高等人才培养与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明典.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与健康人格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7.
[2]孙庆祝,陈家起,陈培友.学校体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
[3]杨花.浅谈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体育精神与人格的培养[J].甘肃高师学报,2009.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16151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