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精选
一、知识掌握
1、《我的叔叔于勒》一文选自短篇小说集 ,作者 是 国著名作家,其代表作有 。
2、“我母亲对我们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买日用品也是常常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
这段文字写出了“我”家经济的 (从原文中找一个词),小说之所以一开始就从“我”家庭经济的拮据写起,是为 。
3、请简要分析这两句话所表现出的人物的心理。
只要一看见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
二、能力提高
1、找出文中父母对于勒不同称呼的词,并分析其作用。
。
2、从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差异看,他们的确是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市侩,是可鄙的,但我们更应看到当时他们生活的社会环境,正是他们身处的那样一个社会使他们沉沦下去,用金钱关系去衡量亲情的近、疏,请你结合自身的经历,结合《公民道德实施纲要》谈一谈如何确立新型的人际关系。
。
3、本文的故事情节的发展中有哪些出人意料之处?
。
4、我总认为这个青年之所以不再迟疑而下决心求婚,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
“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的女婿起疑心。”
这两句与小说的中心有什么关系?
。
三、延伸拓展
盲人看
毕淑敏
每逢下学的时候,附近的那所小学,就有稠厚的人群,糊在铁门前,好似风暴前的蚁穴。那是家长等着各自的孩童回家。
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有个人,倚着毛白杨,悄无声息地站着。从不张望校门口。直到有一个孩子飞快地跑过来,拉着他说,爸,咱们回家。他把左手交给孩子,右手拄着盲杖,一同横穿马路。
多年前,这盲人常蹲在路边,用二胡奏着很哀伤的曲调。他技艺不好,琴也质劣,音符断断续续地抽噎,听了只想快快远离。他面前盛着零碎钱的破罐头盒,永远看得到锈蚀的罐底。我偶尔放一点钱进去,也是堵着耳朵近前。后来,他摆了个小摊子,卖点手绢袜子什么的,生意很淡。一天晚上,我回家时一下公共汽车,黑寂就包抄过来。原来这一片突然停电,连路灯都灭了。只有电线杆旁,一束光柱如食指捅破星天。靠拢才见是那盲人打了手电,在卖蜡烛火柴,价钱很便宜。我赶紧买了一份,喜滋滋地觉着带回光明给亲人。
之后的某个白日,我又在路旁看到盲人,就气哼哼地走过去,说,你也不能趁着停电,发这种不义之财啊!那天你卖的蜡烛,算什么货色啊?蜡烛油四下流,烫了我的手。烛捻一点儿也不亮,小得像个荧火虫尾巴。他愣愣地把塌陷的眼窝对着我,半天才说,对不起,我……不知道……蜡烛的光……该有多大。萤火虫的尾巴……是多亮。那天听说停电,就赶紧批了蜡烛来卖。我只知道……黑了,难受。
我呆住了。那个漆黑的.夜晚,即便烛火如豆,还是比完全的黑暗好了不知几多。一个盲人,在为明眼人操劳,我还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他,我好悔。后来,我很长时间没到他的摊子买东西。确信他把我的声音忘掉之后,有一天,我买了一堆杂物,然后放下了50块钱,对盲目人说,不必找了。
我抱着那些东西,走了没几步,被他叫住了。大姐,你给我的是多少钱啊?我说,50元。他说,我从来没拿过这么大的票子。
见他先是平着指肚儿,后是立起掌根,反复摩挲钞票的正反面,我说,这钱是真的,您放心。他笑笑说,我从来没收过假钱。谁要是欺负一个瞎子,他的心先就瞎了。我只是不能收您这么多的钱,我是在做买卖啊。
我知道自己又一次错了。
不知他从哪里学了按摩,经济上渐渐有了起色,从乡下找了一个盲目的姑娘,成了亲。一天,我到公园去,忽然看到他们夫妻相跟着,沿着花径在走。四周湖光山色美若仙境,我想,这对他们来讲,真是一种残酷。
闪过他们身旁的时候,听到盲夫有些炫耀地问,怎么样?我领你来这儿,景色不错吧?好好看看吧。
盲妻不服气地说,好像你看过似的!
盲夫很肯定地说,我看过。常来看的。
听一个盲人连连响亮地说出“看”这个词,叫人顿生悲凉,也觉出一些滑稽。盲妻反唇相讥道,介绍人不是说你胎里瞎吗,啥时看到这里好景色呢?
盲夫说,别人用眼看,咱可以用心看,用耳朵看,用手看,用鼻子看……加起来一点不比别人少啊。
他说着,用手捉了妻子的指,沿着粗糙的树皮攀上去,停在一片极小的叶子上,说,你看到吗?多老的树,芽子也是嫩的。
那一瞬,我凛然一惊。世上有很多东西,看了如同未看,我们眼在神不在。记住并真正懂得的东西,必得被心房茧住啊。
后来盲夫妇有了果实,一个瞳人亮如秋水的男孩。他渐渐长大,上了小学,盲人便天天接送。起初那孩童躲在盲人背后,跟着杖子走。慢慢胆子壮了,绿灯一亮,就跳着要越过去。父亲总是死死拽住他,用盲杖戳着柏油路说,让我再听听,近处没有车轮声,我们才可以走……
终于有一天,孩子对父亲讲,爸,我给你带路吧。他拉起父亲,东张西望,然后一蹦一跳地越过地上的斑马线。于是盲人第一次提起他的盲杖,跟着目光如炬的孩子,无所顾忌地前行,脚步抬得高高,轻捷如飞。
孩子越来越大了。当明眼人都不再接送这么高的孩子时,盲人依旧每天倚在校旁的杨树下,等待着。
1、文中的盲人用什么去看世界?(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
2、第二自然段第一次写了接孩子的情景。联系上下文,看看对本段的分析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
① 盲人带着孩子回家,是盲人在引路。( )
② 此时的孩子已经长大,可以做盲人的带路人了。( )
3、作者为什么说自己“又一次错了”?( )
A、因为作者又一次错怪了盲人在做“黑”生意。
B、因为作者明白了盲人需要的并不是别人的施舍而是尊重。
C、因为盲人责怪作者多给了钱。
D、因为盲人看透了作者炫耀自己有钱的阴暗心理。
4、盲人说“多老的树,芽子也是嫩的”。这说明盲人 。
5、倒数第二、第三自然段都写了盲人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情景,采用的是 手法。
6、当明眼人不再接送孩子的时候,盲人依旧如故。下面分析正确的是(多重选择)。( )
A、表现出盲人对孩子的深深父爱。
B、表现孩子已成为盲人的眼睛,盲人一天也离不开孩子。
C、表现盲人的思维还滞留在孩子小的那一阶段,对孩子不放心。
D、表现盲人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世界,即使孩子长大了,在他的心里依然是孩子。
【参考答案】
一、知识掌握
1、《羊脂球》 莫泊桑 法 《羊脂球》《俊友》《一生》等
2、拮据 人物设置具体的生活环境,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
3、表现菲利普盼望于勒,实际上也是盼望金钱的望眼欲穿的心理。
二、能力提高
1、称呼略。作用:于勒的好与坏,亲与疏完全取决于钱财,充分刻画了“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唯利是图的性格”。
2、合理即可
3、主要有两处。一是“行为不正,糟蹋钱”的于勒被打发到美洲以后,没想到竟然发了财,而且来信“希望能够赔偿”菲利普损失。二是十多年未见的于勒一下子成了穷水手。
4、这些话说明,金钱的势力无孔不入,有时爱情也是以金钱为转移的。这从另一侧面表现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阴暗面。
三、延伸拓展
1、用心看,用耳朵看,用手看,用鼻子看。
2、① ×
② √
3、B
4、盲人用心看世界
5、对比
6、AD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ti/29773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