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
A、脂肪B、蛋白质C、糖类D、维生素
2、坏血病患者应该多吃的食物是()
A、水果和蔬菜B、鱼肉和猪肉C、鸡蛋和鸭蛋D、糙米和肝脏
3、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转变成()
A、脂肪酸B、氨基酸C、葡萄糖D、甘油
4、小肠绒毛不能直接吸收的营养物质是()
A、氨基酸B、麦芽糖C、维生素D、脂肪酸
5、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是()
A、蛋白质B、糖类C、脂肪D、维生素
6、下列哪项不是小肠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A、小肠长约5-6米B、粘膜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
C、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D、小肠壁内有肠腺
7、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A、食道B、胃C、小肠D、大肠
8、某护士将葡萄糖针剂从病人的前臂静脉输入体内,当葡萄糖流经肺泡的毛细血管时,所经过的途径是:()
a上腔静脉b下腔静脉c右心房d左心室
e右心室f左心房g肺静脉h肺动脉
A、acehB、bcfgC、adgcD、bcef
9.甲状腺有很强的吸碘能力,用放射性碘注入肱静脉后,首先测到放射性碘的是()
A、主动脉B、甲状腺静脉C、肺动脉D、肺静脉
10、将10毫升血液放入盛有少量抗量抗凝剂的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以后,分为上、下两部分。在上、下两部分的交界处是()
A、呈暗红色的红细胞B、呈淡黄色的血浆
C、呈白色的白细胞D、呈白色的白细胞和血小板
11、红细胞的形态为()
A、两面凸的圆饼状B、球形C、不规则形状D、两面凹的圆饼状
12、人体心脏的左、右心室射出的血()
A、都是动脉血B、都是静脉血
C、分别是动脉血、静脉血D、分别是静脉血、动脉血
13、衡量心脏工作能力高低的主要标志是()
A、心率B、血压C、心动周期D、心输出量
14、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有()
A、唾液腺、肝脏、胰腺B、肠腺、胰腺、胃腺
C、唾液腺、胃腺、肝脏D、肝脏、胰腺、肠腺
15、维生素C是人体必需的物质,缺乏它将会患坏血病,它主要有在于()
A、动物肝脏B、大米C、牛奶D、新鲜蔬菜或水果
16、血小板的生理功能是()
A、运输氧气和一部分二氧化碳B、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C、止血和加速凝血D、吞噬病茵,起防御和保护作用
17、动脉血是指()的血液。
A、在动脉里流动的血液B、含二氧化碳比氧多,颜色鲜红
C、含氧丰富,颜色鲜红D、含二氧化碳丰富,颜色暗红
18、下列对动脉的`叙述正确的()
A、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B、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C、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D、管腔大、管壁薄、弹性小
19、心脏瓣膜只能朝一个方向开放,保证了血液的流动方向是()
A、由心室—心房—动脉B、由心室—心房—静脉
C、由心房—心室—静脉D、由心房—心室—动脉
20、在剧烈运动时,突然停下来会造成暂时性贫血,引起恶心、脸色苍白等现象,其原因是()
A、流回心脏的血液增多B、流回头部的血液量不足
C、心脏输出的血量增多D、血液中的含氧时增多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21、按顺序写出人体消化道各器官的名称:口腔、咽、食道、()、()、大肠和肛门等。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小肠)。
22、红细胞有一种红色含()的蛋白质,叫做血红蛋白。其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
23、人类ABO血型系统包括四种血型:A型、B型、O型和()型。输血时应该以输()为原则。输血时受血者和输血者的血型不合,受血者的()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而引起严重后果。
24、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器官,心脏搏动推动着血液在由心脏和血管组成的管道系统中。
25、人体的血液循环分体循环和()循环。这两部分的血液循环是()分别沿着不同的途径进行的,并且在()处汇合,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
26、在观察小肠绒毛的实验中,用肉眼可以见到小肠的表面上有很多环形(),进一步用放大镜观察,则见小肠的内表面上有。
27、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血浆主要是运载(),运输()和废物。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28、各类血管在循环系统中所处的位置虽然不同,但它们的血压是相同的。()
29、动脉血管流动脉血,静脉血管流静脉血。()
30、食物中的水也属于营养物质。()
31、肝炎病人由于胆汁分泌不足影响对脂肪的消化,因此,厌油腻食物。()
32、口腔中的唾液能消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
33、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功能是相同的。()
34、为了防止肥胖,青少年应拒食含油脂和食糖丰富的食品。()
35、只要填饱肚子,青少年不必注意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
36、血液的流动有一定方向,是因为瓣膜只能单向开放。()
37、在安静时,心率大的人,心输出量也大。()
【生物同步练习试题】相关文章:
3.语法同步练习试题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ti/22357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