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那些不曾被面对的问题,或是不自觉中被我们掩盖的问题。其实它并不是消失了,相反,它却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一点点酝酿。直到某天在一个不经意间,透过某件小事而让我们陷入了负面情绪。这里的负面情绪,可能会是焦虑、犹豫、愤怒、抱怨等。对于时常做自我觉察的人,可能会在生活的不经意间,感触到内在情绪的异样,并在深入的觉察和自我剖析中,进一步的触碰到内在的核心问题。
一般,我经常会在一早醒来的那个时刻,突然一个问题呈现在脑中,毫无征兆。但是我隐约能感觉到,这个问题似乎有些让自己不太舒服,起码不能让自己很放松。过去的自己,往往对于这类现象,直接忽略掉,并没有想太多。或许是一直学习身心灵知识的缘故,我很快敏锐的意识到。当我们在刚睡醒的状态下时,我们的意识和理性的能量是相对较弱的,那么这个时候,我们潜意识的问题,往往就能轻松的暴露出来了。也就是说,这是我们离内在小孩的问题,最接近的机会。既然如此,我相信突然冒出的这个困扰,势必反映了我内在心理的某个问题。
那么,一早困扰我的究竟是什么问题呢?原来我突然陷入了一种担忧,如今作为单亲妈妈,我很自信,在妈妈角色方面我很称职,也没有将自己的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但是作为父亲这个角色,我是无法取代的。而这也是离婚以来始终没能彻底考虑清楚的地方。
而近期,总是在课堂上听到老师提到妈宝这类现象。这无形中,与内心所担忧的问题产生了共鸣。因为一直以来,我都在尽我所能去做好一位母亲,也在努力的鼓励孩子的父亲多来看望孩子,以便消除孩子缺失父爱的影响。但是,说实在的,真的有些累了。因为几乎每次都是我在主动询问孩子爸爸是否想来看看孩子,或是我主动将孩子的境况汇报于对方。目的就是想增强他对孩子关心的主动性。但是,收效甚微,也时常让自己陷入一种失望和失落。
当然,我会用曾经学到的各种正念,去鼓励自己,去接纳这样的现实。
我问:
如果因为担忧孩子缺失父爱,你会选择再回头回到这个婚姻中吗?
内在的自己说:
不,我坚决不会回去,因为他的问题,给我带来太大的痛苦,而我也没有能力和必要去代替他解决。如果无法改变,那就意味着隐忍。那是我想想就痛苦绝望的路。所以我坚决不会回头的。
我问:
既然选择了独立面对抚养孩子的责任,那你此刻正在抱怨什么?
内在的自己说:
我在痛恨他不够关心孩子,即便我如何的关心他,体谅他,他对孩子的那份主动性似乎都太少了,我甚至有些讨厌这样的父亲,没有担当,或者说他的能力太弱了。虽然我知道他也有原生家庭的困扰,但是我都能面对生活的困境,为何他的力量如此薄弱,还不如一个女人。我有点怒其不争的愤怒。
我问:
亲爱的,你跟他已经分开了,不再是婚姻关系了。也就是说,他的生活状态与你无关了。可是你为何还要给他套上如此沉重的帽子呢?
内在的自己说:
我意识到了,其实这无非是我内在无力感的投射。我对孩子缺失父爱的痛苦,陷入了一种无奈。而又将这份无力感,迁怒于他。但这是我无力去改变的。我能做到的就是做好我自己。可是孩子的父爱缺失,又该如何处理呢?
我问:
在你的主观认知里,缺失父爱的孩子,一定是妈宝吗?一定是缺乏独立自信的人格吗?
内在的自己说:
的确不是对等的,而这只不过又是自己内在的担忧和无力感,所带来的狭隘的判定和认知。
(这一刻,当我触碰到内在那个无力感的自己时,我哭了。因为感觉这样的自己,真的好累,也好心疼这样的自己。一直以来,我都在用不可能做到的压力,去折磨自己,让自己始终处于一种背负着本不该我承担的责任。)
我说:
亲爱的,我看到了你的无奈和痛苦,你就像个无助的孩子,又像一个总是被拒绝的孩子一样。亲爱的,不如放下吧,你已经做到了你本该做到的,剩下的就交给老天去安排吧。当我们保持这样的一个警觉就可以了。你所担忧的事情未必就一定是存在的,与其担忧,不如做好我们自己,过好每一天每一刻的当下。
内在的自己说:
是呀,我不想再自我折磨了,这无非是我的无助和担忧的一种投射罢了。何必庸人自扰呢?我们应该学会放手,学会信任生命带给我们的指引。即便孩子将来存在某种个性问题,这也是他需要成长面对的,我已经尽我全力去呵护他健康快乐的成长了。如果过于自责和承担压力,那我反过来会给孩子带去更多负面的影响。
这就是人生的功课,让我们一点点学会给自己松绑,学会放下。用一种释然的和顺其自然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一个又一个困境。而往往在这样的心态下,很多困扰也就淡然无存了。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meiwen/sanwen/8157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