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写议论文时,有的文章却脉络不明,似断似连,甚至出现裂痕,缺乏过渡这个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桥梁纽带。不妨回顾一下,我们读过的许多文章,学过的不少课文,之所以如行云流水般通畅自然,没有人工斧凿的痕迹,是与恰当安排过渡分不开的。那么议论文中的 过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呢?
一、材料与观点的过渡,常用的表述方式:
(1)这则材料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得到了这样的启示……)
(2)这虽是一则寓言,但却形象地说明了……(这则材料的寓意是……)
(3)由此观之……
(4)为什么会这样呢?
(5)由此,我明白了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
【例1】
我曾读过一本书,是说美国人的消费,美国人都是花未来的钱,而享受现在,‘举债度日’,我想一旦出现无赖不肯还钱,怎么办?原来美国有个信用局,若某君出现信用违规,即通知各大银行,封杀他的所有借款,此招足以使其无立身之地。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诚信,诚信是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
二、论点与论述之间的过渡
话题作文,学生从话题包含的内容,生发开去,阐述见解。一部分学生写议论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结合生活和社会现象对论点进行论证,但缺乏必要的语言过渡,使观点与材料分离。写作中,由提出论点到联系现实进行分析论证,学生常常使用“现实生活也有同类者”“我不禁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同类现象”等句子进行过渡,形成观点与论述之间的自然转换,文气贯通。
1、由此,我联想到我们人类社会……
2、物性如此,我们人类何尝不是这样……
3、……这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
4、物犹如此,人亦然。
【例2】
马卡连柯的话令人深思。对花赞赏之余,为什么要手里拿起铁铲、剪刀和巴黎绿呢?为什么不考虑花是否愿意接受呢?这是因为花虽美,但美中也会有不足之处,美中会有隐患。如果不及时清除那些杂枝、病枝、虫害,再美的鲜花也会衰败、凋零。物性如此,人类何尝不是这样,我们的师长在表扬肯定我们的优点和成绩的同时,更要指出我们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也就是说,要想“爱之深”,就得“责之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gaokaozuowenzhidao/481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