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每次我和人吵架打架,最后闹到老师那里,老师的处理往往是“各打五十大板”。如此处理的依据,则是来自一句百搭的经典名言:“一个巴掌拍不响。”
这样的经历,让我对我国的这一系列俗语,都充满了怨恨。
后来我却慢慢发现,这种教育逐渐形成了我的一种思维习惯,而这种思维习惯竟然并不是一件坏事。
例如昨天我姐在狭窄的巷子里开车,一辆笨拙的电动车蹭了她的车门一下,停都不停就跑了。我姐下车就骂了那人两句“蠢货”,叫那人回来跟她理论。电动车自然没听话地回来,而我姐回到车上,虽然神情还是很愤怒,但是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刚才是不是太凶了?其实车也没怎么被他蹭坏,我这样是不是过分了点?”
这么想想,也就没什么好生气的了。行车的巷子确实窄,加上下雨路滑,人家一辆小电动车本就行动艰难,何况人家最后也没怎么蹭坏我们的车,我们又何必斤斤计较?
例如我前段时间一份录取都没收到,正在后悔自己没申请保底学校、恐惧自己今年又没书读之际,我跟闺蜜出来喝茶。闺蜜如今事业爱情两得意,言谈间不无炫耀,更让我觉得自己处处不行,心里很不是滋味。
回到家,我自己钻牛角尖想了一阵子,忽然就豁然开朗起来。我对自己说:人家跟我讲她的生活,未必是有意在炫耀;就算是在炫耀,这也是闺蜜间的一种信任。只是因为我自己最近诸事不顺,所以才特别敏感,容易从别人的日常行为中解读出恶意来。
这样一想才觉得,我这种酸溜溜的心情,还真是有几分小人之心。
上两周,朋友圈里有一段香港反水客的视频,流传甚广。我那些在香港读书的朋友们,纷纷义愤填膺地转发,说自己恨不得早点毕业回家,不愿待在这个对内地人充满了恶意歧视的地方。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meiwen/riji/7462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