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顺利开展主题活动,我班在活动前都会发动幼儿收集相关的活动材料,但是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都不高,他们带回来的东西不是寥寥无几,就是没有带,每次都让我非常失望。
一次我组织幼儿进行“爸爸的印章”游戏活动,活动前我在别班借回了几个印章,教学活动到了他们自己动手在纸上尝试按印章的环节,我问:“谁愿意上来印一印呢?”小手一只只举得高高的,我顺口点了几个孩子的名字,没有想到范俊辉冲口而出:“凭什么就是他们几个人有得印啊?”我听到了马上生气地说:“你看别班的孩子都有带印章来,你们都没有带,现在没得一起印了还在那里埋怨。”听到我的大声责备,全班鸦雀无声。“现在还有谁想上来印呢?瑶瑶、晋锋、家毅……”随着我再次点名,几个孩子都出来了,家毅兴奋地说:“谢老师,我也有一个像你一样的印章。”“你有印章为什么不带来?”“有带啊,孔老师放在盒子里了。”他带头一说,其他的孩子也就附和着说:“谢老师我也有带,我带的是小猫印章”“我带的是有字的印章”“我带的是水果印章……”声音此起彼伏,我的心头不禁一紧,轻轻地走到盒子前面翻开一看,哇!满满的一盒子印章静静地躺在那里面。原来孩子们这次都带来了印章,是自己把这些印章忽略了,想起刚才还狠狠地责备他们,我的脸像被人打了一巴掌,一下子红了。我尴尬地说:“不好意思,老师刚才错怪了你们,原谅老师好吗?”声音整齐划一地说:“好。”“现在我们一起尝试印印章吧!”小朋友愉快地投入到游戏中去
经过这事件,我深刻地体会到:走在教育第一线的我不应该用惯有的思维模式去作判断,我应该凡事看了、问了、了解了才做判断,才下结论,只有这样子我以后才不会再误会孩子,错怪孩子,我才会更加受孩子们的欢迎。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meiwen/meiwensuibi/8730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