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

教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

  《清兵卫与葫芦》是第五单元“情节”的第一篇小说。“情节”话题重在让学生知道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和对小说主题的作用。为大家分享了清兵卫与葫芦的教案设计,希望对老师有帮助!

  教学目标:

  1、领会小说的内容和题旨

  2、理解故事与情节的关系,并且能够举例说明。

  3、能结合作品分析情节生发的途径及其效果。(危机爆发)

  教学重点:

  1、领会小说的内容和题旨

  2、理解故事与情节的关系

  教学难点:分析情节生发的途径及其效果(危机爆发)。

  教学用具:常规用具;PPT辅助。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名人小故事

  (1)——妈妈,我想要跳到月亮上去。

  ——好啊,不过一定要记得回来喔。

  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

  (2)身材矮小的邓亚萍,喜欢乒乓球,所有人都不看好她,但是父亲对她说:你很优秀,真的!

  教师语:面对孩子的天性,我们往往缺乏足够的耐心,缺乏上时的心态。生活中,大人们常常不知就里地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样的一个孩子,感受他独特的世界,思索我们的人生。

  二:文本感知:

  1、检查预习:你会读吗?

  热衷 战战兢兢   茶卤 薪水  哆嗦   呵斥  熠熠   乖觉

  2、请几位同学复述故事情节(训练学生用间接地语言概括中心内容的能力)

  明确:它讲述了一个小学生热衷于葫芦,并且对于鉴赏和收藏葫芦有特别的天赋,但最 终在老师和父亲的压力下被迫放弃爱好的故事。

  三、文本研习

  1、小说开头这样写到:“自从发生这件事以后,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过了不久,他又有了代替葫芦的东西。正如他过去热衷于葫芦一样,现在他热衷着绘画……”

  (1)小说采用了哪种记叙方式?有什么作用?

  (倒叙:先说结局,设下悬念,引起兴趣)

  (2)阅读21——36,思考:.“这件事”指一件什么事?

  明确:这件事:(21-27)开端:清兵卫发现葫芦;(28-29)发展:教员没收

  (30-36)高潮:父亲砸碎葫芦

  (3)所谓命运,就是你周围的人。在这件事情上,周围的人都有什么样的反映?

  父亲—“圆睁着眼呵斥”“抓”“揍”“骂”“拿起槌子来一个一个地砸碎”

  母亲—“吓得战战兢兢地不敢出声”“哭”“唠唠叨叨”“怨言”

  教员—“气得连声音都颤抖”“没收”“挟着一只书包来访问”

  (4)你觉得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简单、粗暴,对孩子缺乏耐心;在家庭中拥有绝对的强权。

  (5)教员能够容忍学生在操场上唱歌,却不能容忍清兵卫在课堂上把玩葫芦,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思考、交流、表达

  参考示例:

  A、教员对当地人爱好葫芦的风气不喜欢,清兵卫又在课堂上把玩葫芦,而且还是“修身课”(讲授道德、伦理的课程。后来发展到主要向学生灌输军国主义思想,二战后被取消);

  B、教员的爱好和清兵卫的爱好形成了明显的对峙。(武士道作为封建幕府时代政治的产物,在人格上容易导致极端的两重性:自狂而又自卑;信佛而又嗜杀;注重礼仪而又野蛮残暴;追求科学而又坚持迷信;欺压弱者而又顺从强者等。)清兵卫所爱好的葫芦象征着自然、每、和谐;而教员所喜欢的武士道则象征压抑个性的外强中干甚至带点滑稽的强权。

  对于教员爱好武士道这件事,作者的态度如何?(嘲讽)

  结合具体的语句加以体会。

  (6)“这件事”对清兵卫有怎样的打击?找到相关的细节描写,要求学生体会清兵卫的心理。示例:A、于是这个清兵卫的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哭一声。

  B、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火炉边发呆。

  C、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作声。

  朗读品味这几句话。

  教师小结:简单的几笔就将清兵卫面对打击时震惊、恐惧的心理、失掉葫芦后痛苦无奈的心理、面对种种打击后已经认命与不敢抗争的心理深刻而传神的传达出来。面对教员,父亲的不理解,甚至粗暴的反对方式,年幼的清兵卫除了害怕,似乎找不到别的理由了。

  (7)概括小说主旨:批判了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呼吁人们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这也符合了作者的创作理念。(展示作者简介)

  【PPT】志贺直哉(1883~1971),日本作家,1883年2月20日生于宫城县。祖父是相马藩府的家臣。

  1910年,与人共同创办《白桦》杂志。围绕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与美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志贺直哉为“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

  2、我们仅仅读这一部分,中心故事很完整了,主题也能很精准地概括出来。如果我们删去1——20内容,,你觉得可以吗?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思考:内容1.铺叙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板书热衷、痴迷)

  2.透露清兵卫和父亲的矛盾。

  作用:为故事的发展铺垫;为矛盾的爆发伏笔

  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他这种痴迷的程度?结合具体的语句来理解。(抓住传神的细节)

  参考示例:A、(2、5)买葫芦、把玩葫芦;(狂热的收藏热情,专业的收拾技巧)

  B、(3、4)错看葫芦;(痴迷忘情)

  小结细节描写:

  教师语:读过一本小说,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的往往不是情节如何曲折怪异,而是富有表现力的动人的细节,例如:吴敬梓《儒林外史》中严监生的两个手指头、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苔》中葛朗苔的眼睛和手。

  细节从属于情节,为情节服务,正是这些具体的具有极强的表现力的细节使得整个情节更充实、质感,人物形象也更加鲜活丰满。

  【PPT】细节作用 情节更充实质感

  人物更鲜活丰满

  3、第一部分是为矛盾爆发而蓄势,那么矛盾爆发之后该这么办呢,这往往是小说家的创作契机。《清兵卫与葫芦》的矛盾爆发之后,作者又设计了哪些情节?

  参考:(1)高价出卖葫芦。

  (2)清兵卫现在的爱好

  合作探究:(1)你认为“卖葫芦”这个结局合理吗?这样一个结局它有什么意味?

  观点示例:反衬清兵卫的天才和慧眼

  天才的无奈(被小人玩弄于鼓掌)

  人性的阴暗(道貌岸然下的虚伪)

  人性的悲剧(受害者不明真相)

  人人都是清兵卫???

  (2):小说现在的结尾对表现主题起什么作用?

  参考:

  小说的结尾对表现主题有重要作用。清兵卫有了新的爱好。象征着个性解放和人道主义的精神追求的曲折胜利——在压迫下寻找新的出口。但是,这新的爱好也任然为压迫势力所不喜欢,这就蕴含了新的矛盾。小说在此戛然而止,无限的后续故事留待读者自己去想象,也许又是葫芦故事的重演,这就加剧了悲剧意味;也许是个性解放和人道主义的最终胜利。总之,这样的`结尾引起了读者在阅读之后对主题内容的继续思考。

  4、小结话题知识:危机爆发。

  “这件事”的影响的确非同寻常,对清兵卫而言,“这件事”改变了他的爱好,从小说的情节安排上来说,这件事也是情节发展的动力之一,我们称之为“危机爆发”。

  【PPT】所谓危机爆发指   情节走到一定程度,郁积的矛盾就会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爆发。之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爆发是一个转折点,是情节新的起点,因为一段故事结束了,又一段漫长的路程要走了,小说又可以大有所为了。《清兵卫与葫芦》就采用了这样的一种情节生发方式。

  四、体验感悟

  1、如果你是清兵卫,你会如何与父亲沟通?

  2、如果你是清兵卫的父亲,你会怎样对待孩子的喜好?

  3、如果你是清兵卫的老师,你会怎么对待违反纪律的清兵卫?

  五、布置作业:

  1、小说的结尾意犹未尽,清兵卫对葫芦的爱好被扼杀后,又热衷于绘画了,他的这一新的爱好能守住吗?后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合理展开想象,续写这篇小说。

  2、选取文中的一个片段,编排成课本剧。

  板书设计:

  清兵卫 ( 热衷、痴迷) 葫芦 (反对、排斥 )父亲、教员

  天性、天赋 绘画 压抑、扼杀

  个性解放VS压迫势力

  人人都是清兵卫

  教学反思

  初读《清兵卫与葫芦》,感觉文章挺简单,仔细一读,又觉得难把握,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细节描写、摇摆理论、矛盾冲突、主题把握等节点一下子蜂拥而来,不知如何传达,准确合理地进行教学。掩卷沉思,小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是葫芦由1毛钱被卖到了600块,出乎意料,但仔细一想,却又在情理之中,前文许多细节已经暗示清兵卫具有独特的个性以及非凡的鉴赏力、审美力与创造力,然而清兵卫在种种打击下,由痴迷葫芦到放弃葫芦,天性的喜好得到无情地扼杀,令人痛惜。而1毛钱的葫芦卖到600块这件事,清兵卫是不知道的,父亲、教员也是无从知晓的,于是,一切照旧,惟有清兵卫的爱好变成了绘画,小说的结尾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思考。

  本设计试图抓住高潮部分,替换文段让学生体会本文情节运行的特点,并以此带动全篇,通过讨论分析,理解摇摆起伏、细节描写传神等写作特色,适当讨论主旨。

  从课堂来看,替换文段抓高潮环节与学生的兴趣点契合,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摇摆理论,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应曲折有致,波澜起伏。学生对前文的细节描写寻找与分析均比较到位。教学过程基本流畅,重点难点有所落实突破,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

  感觉不足的是,摇摆理论、细节描写的穿插稍显生硬,细节讨论与主旨探讨有部分重复之嫌。对主题尚可深化些:天性的、自然的美在恶俗的时代氛围中处境往往非常艰难。

  更遗憾的是,文章常读常新,人却渐渐衰老。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相关文章:

1.续写《清兵卫与葫芦》教案

2.《清兵卫与葫芦》的教案

3.《清兵卫与葫芦》教案设计

4.续写清兵卫与葫芦教学教案

5.有关《清兵卫与葫芦》课堂教案实录

6.清兵卫与葫芦续写

7.《清兵卫与葫芦》续写

8.续写清兵卫与葫芦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jiaoan/272086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