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在徐小陪同区教研员听了两节六年级的课,一节是“比例的应用”,现在就听课过程中的思考简要记录如下,供做课教师参考。我就按教学环节的顺序来谈。
上课伊始,张老师首先组织学生进行复习昨天学习的内容,从比例尺的意义,到各种形式比例尺的实际意义,再到解决实际问题求一幅图的比例尺,我觉得整个环节中体现了复习知识点的同时,注重让学生理解意义,和应用意义。复习形式有个别口答和全员写练,以及学生板演等形式,效果较好。
复习之后,老师组织学生继续学习有关比例尺的有关知识,引出例1,把线段比例尺转化为数值比例尺。通过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解决,学生板演,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效果也较好。
接下来说学习例2,老师领着老师看地图,明确条件和问题后,让学生在小组或者同位交流各自的想法,接着组织学生独立解决,最后老师把学生的每一种方法展示在黑板上。这个环节教学内容上,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但是是不是可以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首先出示题目后,让学生自己仔细观察,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这个过程是静的过程,接下来让学生交流题目中条件和问题,完成审题的过程,这是一个动的过程,接下着让学生自己独立尝试解决,全员参与,老师在巡视中发现各种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展示在黑板上,这是一种静的过程,基本完成后,可是让学生先在同位或者小组内交流一下,这是一人生生互动的过程,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方法,判断正误,并进行比较异同,这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至此完成了动静结合,教师没有任何包办代替,只是提出要求,只是反问与追问,让学生明白道理,让学生弄清哪种方法侧重于哪一点。这里我主要说的是教法与学法的问题。
下面就这部分的知识,我再谈谈我的想法。知道了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的问题,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一种是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列出方程,也就是图上距离比上实际距离等于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一种是利用分数与比的关系和分数除法应用题,由比例尺得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几分之一,再利用图上距离除以几分之一,求出实际距离;第三种方法是直接种用比例尺的意义,实际距离就等于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为了计算方便,我们这时有必要把比例尺写成分数的形式,更有利于我们的计算。第四种方法就是利用一幅图的比例尺是一定,根据倍比关系,图上距离是比例尺前项的多少倍,实际距离就是比例尺后项的多少倍,第四种方法就是利用等比知识,比例尺一定时,图上距离的比等于实际距离的比,从而列出等量关系式来解决。这几种方法有的用到了算术方法,有的用到的方程,各有侧重,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的同时,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方法,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在教学设计的设计上区教研员也提出一种设计方法,就是利用一题多变,就复习中的求出比例尺后,是不是可以变换条件和问题,改为求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的题目,进一步沟能比例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再者也可以根据比例尺来转化为线段比例尺,实现两种比例尺之间的互换,更好的理解两种表现方式。这些想法,我们都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去尝试。
整体来说,张老师在设计本节课时,注重了思考,她能够把市教研员吴老师讲的理念和方法在第一时间在课堂上大胆的尝试,就说明张老师是一位很虚心上进的老师,是一位努力追求自身专业成长的老师,而且这一节课上处处能体现出张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从教学目标的定位,从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上,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上,都可以看出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gongwen/xinwengao/15712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