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
你们好!
首先,我代表我的母亲,代表我的兄弟姐妹,代表我们全家,向你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我父亲的追悼会,和我们一起与我的父亲作最后的告别。
“秋风起人憔悴,叶儿落心流泪”。在这个秋天的日子里,我父亲因病医治无效,于****年**月**日早上**点**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生前的亲朋好友们,我们表示深深的悼念。
我父亲出生于****年,三岁丧父,年少的日子随母兄,其生活艰苦,与母兄相依为命,练就了坚强的性格。
父亲,您一生正直做人,忠诚做事,勤俭持家,严谨门风。做为国家公职人员,安贫乐简,从不因自己有收入而铺张浪费,平时衣着朴素,住行简约,始终保持着清廉节俭的良好家风。您一生面严心热,乐于助人,亲邻友舍遇到困难您总是尽力解囊相助,从不推辞;有矛盾纠纷您总是公道正派,尽力调解,绝无私心。在家中您身体力行,辛勤劳作,和母亲一道作田务农,春种夏打,秋收冬藏,给我们营造了一个温馨的栖息地;您没日没夜的操持着家务,尽力分担母亲的生活负担和精神压力,对我们姐弟四人,您历来是宽严相济,言传身教,以实际行动为我们诠释着光明磊落处世、堂堂正正做人的至深哲理。您一生不但给了我们健全的躯体,更给了我们高尚的灵魂。您的一言一行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您的高尚品格将永远鼓励着我们!
父亲,您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普通的一生,但在我们心目中,却是伟大的一生。平平淡淡才是真,于无声处听惊雷。宇宙无限大,人生有限小,您就是在这有限小的人生空间里,将您高尚纯洁的品德升华到了无限大的宇宙之中!您逝去的是衰竭的躯体,升华的却是永恒的灵魂!您的生命虽然结束了,但我们的身上却永远流淌着您的血脉,这不就是您生命的延续吗?您的思想和品质传给了我们子女,并将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直到永远。您留给我们的是今生乃至后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之源、精神之源、力量之源!
父亲,此时此刻,您可知道我们的悲伤和思念?您去了,母亲体弱多病,形只影单,白天黑夜,谁来陪伴?您去了,儿女愚顽不化,迷津未开,人生路途,谁来指点。您去了,孙儿天真烂漫,童趣天然,春来暑往,谁来怜爱?忘不了,您一生起五更睡半夜,两肩撑起家中日月,双手挣来全家衣食,养育我们长大;忘不了,夏夜您为我们驱蚊,冬夜您为我们盖被,关怀备至,望子成龙;故土难离,叶落归根。就是在您生命将要结束的最后几天里,您还是眷念着年迈的母亲,牵挂着您的儿女,惦记着孙子,您强忍着难以忍受的痛苦,用微弱的语调给母亲留下了她老人家今后生活怎么安排的遗言。
父亲,儿女不孝,无力分担您的痛苦;儿女不孝,无法找到回天之术。千金可以买良药,千金却不能挽回您的生命。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禽兽尚知报恩,何况为人子者?三春之晖未报,寸草之心何安!多想再为您侍奉汤药,多想再听您早晚教诲,多想回家时能看到您的音容笑貌,亲热地叫您一声“大”!可惜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从此之后,进门不见父亲面,出门谁与儿叮咛。
父亲,您是一个正直的人!风风雨雨几十年,是非分明,对人忠诚,从不说违心的话,更不做违心的事!
父亲,您是一个勤劳节俭的人!兢兢业业几十年,吃苦耐劳,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从无怨言!
父亲,您是一个生命不止、学习不停的人!你一直坚持学习、积极进取。您这种认真学习的态度和精神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父亲,你是一个既善良又充满爱心的人。
父亲对别人慷慨大方,对自己却是那么吝啬。在生活上,始终是低标准,低要求,从不奢侈浪费!即使是病重期间,我们多烧一点给你补充营养的点心,你也说太浪费!令终日陪伴其病榻左右的我们心疼不已!我们多么希望我们的父亲能多吃点以补充营养啊!
父亲,我亲爱的父亲!您和亲爱的母亲不但给了我们生命,还给了我们一个幸福的童年,给了我们温暖的家。我们是您生命的延续,我们将继承您的优良品质,像您一样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做一个善良正派的人。我们会永远记住您和母亲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像您和母亲孝敬我们的奶奶一样孝敬和照顾好我们的母亲!
亲爱的父亲!请您停一下离去的脚步,再看一眼与您相伴了近**个春秋的老伴及深爱您的孩子们!再看一眼为您送行的亲朋好友们!您可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您啊!
亲爱的父亲!在与病魔搏斗的这些日子里您很坚强!我们知道您现在已经很疲惫,需要休息,那您就好好安息吧!我们相信逝去的是您衰竭的躯体,而升华的却是您永恒的灵魂!“生如春花之绚烂,逝如秋叶之静美”,爸爸,您一路走好,如果有来生,我们还做您的儿女,您永远是我们的好父亲,安息吧!安息吧!
再次感谢今天前来参加我父亲追悼会和未能前来的所有领导和亲朋好友,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父亲病情的关心,对我们全家的关怀和帮助;感谢在我父亲病重期间前来探视的亲朋好友!感谢所有在过去和现在帮助过我们的人们,我们将永远保持这份真诚的谢意!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gongwen/daoci/3825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