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古诗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教学要求

  1.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生活困苦的状况,认识封建制度下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结合句子理解字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教学重点

  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描写的内容及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幻灯片、录音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预习

  (一)老师提出要求:

  1.你知道古代劳动人民过着怎样的生活吗?请读读这两首古诗吧。读的时候,要放声朗读几遍。

  2.读句子,弄懂生字和“犹”“市”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不理解的地方记下来。

  (二)学生按要求预习:

  (三)检查预习:

  1.指名学生朗诵两首古诗。

  注意正音:

  粟(sù)闲(xián) 饿(è)

  蚕(cán)归(guī) 泪(lèi)

  罗(luó)绮(qǐ)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农民种了许多粮食,还被饿死了;养蚕的人却穿不上好衣服。)

  (四)学生质疑,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1.古风:就是古体诗,是模仿汉魏以来古诗的,不像近体诗那样受格律的严格限制。

  2.四海:古人的地理概念,认为中国的东西南北四周都被海洋包围着,所以常常用“四海”“海内”代表整个中国的疆域。“四海”在这里指所有的土地。

  3.蚕妇:养蚕的妇女。

  4.罗绮:罗,素色丝织品。绮,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罗绮统称所有的丝织品,这里指用绸缎做的衣服。

  二、简介《古风》作者及诗的时代背景

  同学们学过一首古诗题目是《锄禾》吧。学生齐声背诵《锄禾》,这首古诗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朝代的诗人?(李绅,唐朝诗人。)这首《古风》也是唐朝诗人李绅作的。他做过唐武宗李昂的宰相,是大诗人白居易的朋友。他的这两首诗《锄禾》和《古风》就是在当时已广泛传诵,一直流传至今的《悯农二首》。悯,在这里是同情的意思。

  《古风》为中唐时代的作品。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地方势力割据,不受朝廷控制,中央政权和地方割据变本加厉地压榨和掠夺农民,广大农民陷于极其困苦的境地。当时有一些政治上较有远见,生活上又比较接近人民的诗人,对这种情况不平和忧虑。从那时起,就不断有反映农民疾苦的诗歌出现。李绅就是非常接近人民的作者。他的《古风》不仅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而且语言浅显通俗,易懂,易记。

  三、朗读《古风》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背诵下来

  (一)先解词,再讲句子的意思。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提问)

  粟:就是小米。这里指稻、麦、高粱、玉米等粮种。子:子实,这里指收获的粮食。诗中“粟”与“子”意思相同。“一”和“万”都是虚数,指许多。

  句意:春天播种一粒种子,到了秋天收到许多粮食。

  2.“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海:(略)

  闲田:闲,选择:(有空、没使用、与正事无关)闲田,是空闲的田地。

  农夫:农民。夫,旧时成年男子的通称。农夫、渔夫等。

  犹,选择:(犹豫、如同、还)

  句意:四海之内,已经没有空闲的田地了,可是辛勤耕种的农民还是饥饿而死。

  (二)背诵全诗。

  四、体会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一)提问:“农夫犹饿死”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1.“秋收万颗子”粮食获得了大丰收。

  2.“四海无闲田”所有的田地都种上了粮食。

  通过“万颗子”“无闲田”再现农民的辛勤劳动。种得广,收得多,理应过上比较富裕的日子。可是种田的偏偏没有粮食吃。

  (二)提问:为什么农民会被饿死?

  1.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要交很多地租。

  2.农民还要交许多种税。

  3.地主残酷地剥削农民。

  4.丰收年农民还饿死了,要是遇到灾荒就更悲惨了。

  5.辛勤劳动的农民没有粮食吃,不劳动的地主家倒是粮食满仓,太不合理了。

  (三)提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作者对当时劳动者不得食的社会现实不满。

  2.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四)教师小结:这首《古风》,表现出作者对封建制度下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不满,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五)有感情地背诵《古风》。

  五、比较每组字的音、形、义

  粟,就是小米。栗,就是栗子。票,就是车票,门票的“票”。

  “颗”是量词指圆形或粒状的东西,如一颗珠子,一颗心

  “棵”是量词,指植物,如一棵树,一棵白菜。

  闲(xián),半包围结构“门”字里面是“木”

  闭(bì),半包围结构“门”字里面是“才”

  “闲”是空闲的意思,如闲田。

  “闭”是关上的意思,如闭口。

  六、默写《古风》,然后自查,改正错别字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背诵《古风》

  二、指名朗读:《蚕妇》

  三、简介《蚕妇》作者及诗的时代背景

  《蚕妇》的作者是宋代诗人张愈。张愈,字少愚,号白云先生,四川益州郫人。多次参加考试都未考中。后来有人推荐他,朝廷任命他为秘书省校书郎,他却不接受,隐居家乡。

  《蚕妇》写于北宋时期。当时封建官僚机构臃肿,统治阶级奢侈浪费,挥霍无度,加上与辽、西夏妥协求和,每年输纳大批绢帛、白银,使北宋政府的财政陷入了极端困难的境地。为了摆脱危机,封建统治者拼命的向人民榨取赋税。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诗人以此为背景写了这首诗。

  四、朗读《蚕妇》,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背诵下来

  (一)先解词,再讲诗句的意思。(提问)

  1.“昨日入城市”。

  昨日:昨天。 入:进到的意思。

  选择字义:

  “昨日入城市” 市:(1)集市 (2)城市

  (3)买卖(mài)

  提问:谁入城去?(蚕妇、养蚕的妇女。)

  住在什么地方?从哪里看出?

  (她住在乡下,从“入城”可以看出。)

  到城里集市上去做买卖,一般叫做什么?(赶集)

  连起来怎么讲?

  一个住在乡下的养蚕的妇女,昨天到城里去赶集。

  2.“归来泪满巾”。

  归:回来。 泪:眼泪。

  满:说明泪水流得多。

  巾:手巾或其它擦抹用的布,古代妇女多佩带在身上。

  句意:回来的时候泪水不断,走一路,哭一路,泪水把手巾都浸透了。

  3.连起来说说“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这一诗句的意思。

  4.“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遍身:全身上下。

  罗绮:罗,素色丝织品。绮,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罗绮统称所有的丝织品,这里指用绸缎做的衣服。

  罗绮者:就是穿绸缎衣服的人,泛指剥削者。

  句意:穿绸缎衣服的人,并不是养蚕的。

  (二)背诵全诗。

  五、体会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一)提问:蚕妇到城里,为什么回来时泪满巾?

  1.她看到“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2.泪满巾的“满”字,说明蚕妇到城里去赶集,在集市上看到了许多身穿绸缎衣服的人,都不是养蚕的人,都不是劳动者。

  3.蚕妇看到自己整天辛勤劳动,却连好衣服都穿不上,想到自己悲惨的生活,心里十分难过。

  (二)提问:为什么不是养蚕人却遍身罗绮?

  1.地主老财欺压剥削劳动人民,他们有钱有势,买得起绸缎衣服。

  2.地主老财低价收买农民辛勤劳动得来的粮食和蚕茧,还收高额的税,压榨劳动人民的血汗,他们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

  (三)提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诗中揭露了封建制度下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不合理现实,抨击了剥削制度的罪恶,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六、默写《蚕妇》这首诗,然后自查,改正错别字

  七、比较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一)内容:《古风》前两句写丰收的年景,后两句写农民悲惨的遭遇。《蚕妇》前两句写蚕妇进城引起的悲伤,后两句揭露和抨击了极端不合理的封建社会的现实。这两首诗都是写古代劳动人民生活困苦的状况,揭露和抨击了封建制度下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不合理的社会现实。

  (二)思想感情上都表达了作者对当时不合理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八、有感情地背诵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范文】相关文章:

1.古诗二首的教学设计

2.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3.古诗二首教案范文

4.古诗二首范文

5.《古诗二首》的教案范文

6.古诗二首教案

7.《古诗二首》的教案

8.十二首李贺古诗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223837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