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时下不少教师以新课标理念创新课堂,艰难地走出了传统“知识课堂”的窠臼。但是,纵观我们的每一次的通识培训,林林总总的名师示范观摩,学者教授的报告、讲座,常常是硬套理念,巧玩花样。有不少“新课堂”与新课标的理念“形似神异”,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肤浅和浮躁。可以说这是课程改革必然经历的一个迷惘阶段,正本清源这是我们当前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目标之伪:舍本逐末
张奠宙教授在《当心“去数学化”》一文中,指出:“数学教育,自然以‘数学’内容为核心。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劣,自然应该以学生是否能学好‘数学’为依归。”联想当前数学课堂现状,形式热闹了,活动丰富了,手段多样了,但数学的味儿却清淡了、失调了。笔者认为这主要是一些教师对数学的本质认识不清,对数学的目标理解偏失,以至没有把握住数学最根本的东西。
现象之一:知识目标失位
新课标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强调学生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由于传统教学侧重双基,淡化过程性的目标,其它目标很少涉及。而在时下,一些教师为创新课堂,过分强调了其它的三个目标,把最有数学本质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却弱化、削减。导致数学课堂的不伦不类、顾此失彼。
其实新课标明确指出:四个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为前提。所以我们一线教师必须对课程目标要有明确定位。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fansi/6059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