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鲁迅出入教科书剖析(4)

鲁迅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普希金娜的苏氏语文课分三个步骤:朗读,复述,分析课文。很快,与工业领域一样,中国的语文课也开始向社会主义老大哥学习。此后,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成为中国语文课堂的固定流程,影响了几代中国学生。与此同时,普希金娜对当时中国的语文课本提出批评:不重视语言因素和文学因素,"政治说教"太多。

  由此,在叶圣陶的倡导下,1956年"语文"课被一分为二,分为语言部分和文学部分分科教学。这年出版了《初级中学汉语课本》六册和《初级中学文学课本》六册,借鉴了当时苏联语文课本分为俄语和文学的做法,并收录了国内外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个版本也成为顾振彪与莫言共同的"心头好"。

  在这一版本中,鲁迅的作品不断增加,《初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1956年)甚至为鲁迅及其作品做了特别说明:鲁迅的作品,在教学大纲规定的现代文学作品里要占最大的分量。

  这个短命的课本只存在了两年,1958年"大跃进"之后,在"教育大革命"的影响下,有关部门停用了56年的教材。新编的1958年版教材中,则充斥着浓重的"左"倾思想内容,导致语文教学质量严重下降。在这一版语文教科书中,鲁迅杂文再次成为主流,《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答北斗杂志社问》、《"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人生识字糊涂始》等走进了中学语文教科书。

  与此同时,鲁迅同时期的名家作品在这一版本中几乎"集体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反映和歌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作品。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uxun/37180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