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北京市调整路名和门牌号以前,这里原为“西河沿8号”纪念馆占地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80平方米,大门坐西朝东,门匾"郭沫若故居"为邓颖超1982年9月题写。院中最为抢眼的当数郭沫若夫妇亲手种植的银杏与牡丹。坐落在前海系街18 号,1988 年 6 月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为庭院式四合院建筑,晚清时曾是恭王府的马号,民国初年营建为一所中西合璧的宅院。郭沫若先生在这里渡过了他一生中的最后15 年。 郭沫若的老朋友邓颖超、李一氓、成仿吾生前题写的"郭沫若故居"分别悬挂或镶嵌在大门和正房上方。
入垂花门进四合院,东西厢房及后排东房为生平陈列室,展示这位诗人、学者兼战士的一生及其在文学、历史、考古、翻译等领域中的成就和为和平运动所作的贡献。
郭沫若纪念馆 - 参观指南: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18号。
乘车路线:13、107、111、118、701、810、823、850、850支路公交车北海后门站下。
开放时间:9:00—16:30(周一闭馆);每周二、五,预约免费接待未成年人团体观众;每年最后一个周二至次年农历初三为冬季修整期,预约接待团体观众。
票价:8元;学生4元。
周边景观:恭王府、什刹海、北海公园、广化寺。
郭沫若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又名郭鼎堂。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郭沫若出生在一个中等地主兼商人的家庭。早年留学日本,先学医,后从文。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五四”时期,发表新诗《女神》等,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1926年任广东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在起义部队南下途中参加中国共产党。1928年因受蒋介石通缉,旅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的研究工作,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1941年皖南事变后,创作了《屈原》、《棠棣之花》、《虎符》、《孔雀胆》等历史剧和战斗诗篇《战声集》。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人民保卫世界生闰委员会委员、中日友好协会名淮会长等职。1978年6月1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所著《甲骨文字研究》、《两周金文辞图录考释》、《金文丛考》、《卜辞通纂》等,曾在学术界引起震动。生平著述收有《郭沫若文集》(17卷)和《郭沫若全集》。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guomoruo/3795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