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学具操作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总结

总结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指出:要通过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来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如能恰当地组织学生使用学具,开展实际操作活动,不仅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使学生的 思维得到较好的发展。

  一、学具操作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认知对象主要是经过前人无数次实践总结出来的认识成果——概括化的知识体系 ,抽象性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这就大大提高了认识的起点,增强了认知的难度。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 ,如果让学生从教师的语言——黑板——教师的动作中去接受知识,模仿思维,时间稍长,他们便因单调感到 乏味。因此,让学生操作学具,一方面可使学生手、口、脑、眼、耳多种感官并用,扩大信息源,创设良好的 思维情境;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小学生好动、好奇的特性。利用学具操作的直观具体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营造 出一个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思维氛围,有利于学生思维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二、学具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层次性与逻辑性

  如何处理抽象的数学问题,比如数学基本概念,应用题等,常规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从一些“关键”的字、 词入手引导学生分析。由于这样的方法本身就是抽象的,运用时相当一部分思维能力不够强的学生就只能作机 械地模仿,甚至无从下手,因而不易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摆一摆 、做一做,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这能在“思维过渡”中起到“船”和“桥”的作用。例如:在教学“正方形 的认识”时,我发给学生六张纸片(图略),让学生先数数六个图形边的条数和角的个数;归纳出它们的共同 点(都是四边形)。再用直尺量量每条边的长度,看谁先指出四条边都相等的图形(菱形和正方形)。接下来 再让学生用三角板比一比这两个图形的角,找出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图形来。这时,再告诉他们,这就是我们今 天要学习的“正方形”。之后,我又发给学生几张大小不等的正方形纸片,让学生数一数(边数),量一量( 边长),比一比(角)。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正方形的特征。这样,把“正方形”放到“四边形”的整体 中去认识,分层揭示正方形的特征,让学生参与了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学生概括起来言之有物,思路清晰, 逻辑性强。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zongjie/5368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