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远程开放教育中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摘要:远程开放教育“以教师辅导为辅,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采取三元化的教学形式,成为有效的远程开放教学模式。

  关键词: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导学

  远程开放教育中,我们可以实现教学形式三元化。

  一、个体:自主式学习。

  (一)自主式学习的涵义。

  自主学习首先是为了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积极性,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远程开放教育实行学分制,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可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与潜能,因材施教,调动学的积极性,培养不同层次的适用型技术人才,使远程教学面向市场,紧贴社会。完全的自主学习是学生按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专业、课程和教师,自主选择学习进度、时间和地点,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以现有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经济和知识为基础,从自己喜爱的课程、教师、同学甚至是竞争伙伴获得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根据需要选择学习内容,不必重复已掌握的内容,可随时利用评价标准来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由此实现个性化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及兴趣出发,目标明确,有自我学习的原动力,并完全由个人掌握,自我控制,这样其才是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二)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

  教师做好承担课程的导学工作,应从以下几个环节着手:

  1、要编写、公布课程导学意见。

  导学意见中起码应包含以下内容:

  (1)介绍课程的性质和学分分配,课程的组成体系,课程的特点,课程的考核范围(内容)和考核办法。

  (2)介绍课程的责任教师的电话、邮箱等的联系方式。

  (3)介绍课程的各种教学资源(文字教材,辅导材料,音像教材,VBI,IP,网上资源等)的名称、网址。公布直播课堂的安排。

  (4)介绍面授辅导的重点、难点。介绍辅导方式、时间等安排。

  (5)提出学习建议(含如何制定自主学习课程的计划,作业完成任务,如何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等)。

  2、指导学生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

  要指导学生进行开放教育理念的转变(角色、学习方式等的转变),指导学生制定本课程的个人学习计划。对学生进行必需的技能培训,使学生掌握使用本课程的网络资源、多媒体资源的技能,能够积极主动、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

  3、要认真安排和组织学习本课程的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活动。

  教师要帮助学生设计本课程学习小组活动内容,适时(按教学内容的教学进度)组织专题讨论、作业批改、答疑,进行社会调查,完成实践教学工作。

  4、积极开展多样化、交互性教学活动。

  如电话答疑、网上答疑、网上讨论、网上批改作业、电子邮件收发、开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在学习支持服务中出色完成教师应做的工作。

  二、学生与学生:协作式学习。

  (一)开放教育学生个性差异较大,每个人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都不相同,理解知识的角度不尽相同,“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习小组为他们提供了交流学习的机会。

  (二)为学生创造了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合作探索知识,促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平等的交流。

  (三)单独学习的学生常常要走很多的弯路,学习所花费的时间比较多,且易受到挫折,影响继续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习小组互勉互助,分享成功的快乐,总结自己和别人失败的教训,最大程度地促进自己学习以及帮助他人的学习,可实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

  (四)对于同一门课程的学习效果,个体间肯定有一定的差异,学习效果好的学生要想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教给别人,就会产生设法解释新知识想法,这种想法能够帮助学生努力思考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联系的细节,在分析批判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成员的观点更加清晰,更趋科学合理。

  (五)培养合作精神。

  教师在介绍协作学习的优点的同时要教给合作方法、培养合作技能,使每个学生都能提高参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采用协作学习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小组成员一般为3——6人,异质。

  2、每次小组活动确定主题,安排记录,作为形成性考核的依据之一。

  3、适当地介入学习效果不好的小组,进行面对面地诊断。

  4、对小组活动进行评述,推广成功的学习小组,指导合作方法、合作技能。

  学生参与协作学习时则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学会自学。

  (2)学会主体发言。

  (3)学会倾听。

  (4)学会反驳。

  (5)学会质疑。

  (6)学会析疑。

  (7)学会解疑。

  (8)学会更正、补充。

  三、教师与学生:支助式学习。

  教师要将学习支助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开放教育的学习支助,不仅仅是狭义的答疑和批改作业,还要努力对学习全过程进行多方面的指导。我认为教师支助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上好面授辅导课。

  1、教师要深入、系统地掌握所授课程内容,全面地掌握与所授课程有关的多教学媒体资源。

  2、教师要破除传统的逐章、逐节备课的'方式。备课的内容应包含:

  (1)根据课程的内容和特点,梳理出课程内容的“条”或“块”结构,抽出线索,找出重点、难点并设计突破办法(用面授讲解、专题讨论、小组学习等)并进行备课。

  (2)提出各部分内容的预习任务、作业内容,介绍学习方法(含如何利用各种资源),布置预习、自学工作。

  (3)对需用面授精讲的内容进行备课。对需用专题讨论的要进行周密的设计和引导,也需要进行认真的备课。

  3、制作电子教案或有效的课件(其中应包含上述“(2)”中的各项内容)。教师制作电子课件(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或其他课件,并用其进行面授辅导,可以达到以下的效果:增加信息量,缓和面授课时少、学习内容多的矛盾。可以把教案或课件上网、供学生课后进行有选择的点播、浏览,也能使不能按时逐门听课的学生有机会进行补课。

  4、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组织面授。教师可采用精讲式、师生讨论式、介绍自学方法并布置自学任务式、案例式、疑难问题解答式等方法进行面授,要防止利用面授课时完全进行单方向的知识灌输。

  (二)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

  一是经常与学生保持联系。

  二是加强作业批改。

  三是要求学生必须看每门课的实施细则。

  四是对小组讨论等学习活动给予指导。五是抓实践性环节。

  (三)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方面的培养。

  比如教会学生对学习不同的内容采用的不同学习方法的技巧,指导他们有效地进行自我学习、小组学习和以教师为资源的学习。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包括多方面的内容,针对目前远程开放教育实际情况,我认为掌握学习策略与善于整合数字化、网络化环境的各种学习资源是两个重点。

  1、掌握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可以学会的,具有可教性,学习策略是鉴别会不会学的标志,是衡量个体学习能力的重要尺度,是决定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2、整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各种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主要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各种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信息素养的培养又比在普通高校学习的学生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我认为对他们的信息素养培养应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1)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学习资源。

  在远程开放教育中,学校能给学生提供较完善的课程学习资源和系统的学习支持服务,除了教学大纲、考核说明、文字教材及辅导资料外,还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和提供的资源,如音像教材(包括教学录像、录音和VCD等)、CAI课件、计算机网络上的辅导和教学信息(包括中央电大和省市电大开放教育网站可供浏览和下载的教学资源、BBS讨论板、用于寻求辅导帮助的电子邮件等)、直播课堂、VBI教学信息、电子阅览室等。要求学生能够适当选择和熟练使用这些资源,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的实际需要,整合运用各种可获得的资源,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

  (2)充分利用互联网上更为广泛和丰富的资源进行学习。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资源的增长非常快,有相当部分的资源是可以用于开放学习的。当然网上的资源往往是良莠不齐、真假混杂,需要善于辨别和选择。我认为目前这样一些网站的资源比较可靠,可以充分利用,如国内重要报纸和期刊的网上资料库、中国数字图书馆、超新星图书馆、深圳读书网、中国学术期刊(清华学术期刊CNKI)、中国数字化期刊群等。这些网站都提供了方便的查询检索功能,便于阅读和下载,而且收费低廉,部分网站还是免费的(如深圳读书网可以免费阅读,清华学术期刊CNKI可以通过进入广州图书馆网站的包库方式免费阅读、下载)。这些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善于使用这类网站的资源,等于拥有了一座藏书丰富、刊物齐全的大型图书馆。

  (四)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

  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并根据反馈,及时调整目标、内容、方法和进度,以使学习更符合个体的特征。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对学习过程的选择都能达到整体的最优化。

【远程开放教育中教学模式探索论文】相关文章:

1.开放教育中统计课程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2.浅谈远程开放教育学生学籍管理探索论文

3.老年开放教育教学模式与创新论文

4.远程开放教育平台建设的建议分析论文

5.浅谈自主学习在远程开放教育中的实践论文

6.在远程开放教育中要注重实用性教学论文

7.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质量保证的几点构想论文

8.高师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模式的探索论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6219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