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课的一篇精读课。课文讲述了一群天真无邪的小朋友去北海公园划船的情景。通过所见的美景表达他们轻松愉快的心情。通过学习教导学生爱父母。爱党。
选这篇课文是有两个目的:
1、是教导学生爱父母`爱党。
2、是掌握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本课教学目标
1、在轻松环境下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
2、掌握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3、拓展思维培养起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
1、采用多种方式教学,让学生轻松、易懂的掌握知识
例如:采用放歌去、分组朗读比赛、挂图……
这样不但让学生逐步熟悉课文,也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
2、讲解重难点,采取特殊方式
例如:以艺术美字讲解
3、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学法
1、以学生为主,老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例如:学习过程中{朗读、默读课文时,学生自主发现错误,并由其他成员解决,达到互补互促,共同提高
2、举一反三,当场演练,当长掌握。
四、说教学程序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拓展知识
导入:同学们看过赛龙舟吗?知道赛龙舟是为了纪念谁?每年又是何是举行的而划船最重要的一件工具是什么?(屈原、农历五月初五、桨)导出今天的课题(:板书:《让我们荡起双桨》)
设计意图:通过现实中的事物导出课题,并由提问方式发展思维,拓展其知识面]
(二)简介作者
[设计意图:加深对课文的印象,拓展知识面]
(三)
(1)放歌曲,初步熟悉课文,解决生字词,并从中体会感情基调。
[设计意图:符合小学生心理,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达到初步熟记课文]
(2)分组朗读课文,学生自行评价。
[设计意图:进一步熟记课文,并通过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让学生都参与,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
(3)默读课文,别出新裁地借助课文例子,详细讲解重难点
例如:课文描写了那些景物?(填图)
由此引出借景抒情的方式,老师讲解,并要求学生当场演练。
[设计意图:根据心理学中的遗忘规律遗忘随着时间成正比。所以让学生及时掌握]
(4)学生提问题,并互相解决,老师指导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活跃思维,合作学习]
例如:学生:鱼儿怎么会望着我们?
有学生知道是用了拟人的手法并讲解给他听,达到互相学习。
(5)老师提问,补充学生遗漏的知识。
例:最后一段“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谁”————谁{父母、党}
[设计意图:通过这句话教导学生爱父母、爱我们的祖国,爱党,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
(6)总结
①回顾课文所学内容。
(2)谈谈学习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复习一遍所学内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拓展其思维]
(7)作业:
①准确、流利地背诵课文。(可采取任何形式:唱歌)
②用借景抒情的方式写一段你的经历
[设计意图:及时复习,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8)重放歌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结束课文]
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一起采集民族之花》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同有一个家》主题1《走进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小课题。纵观本册教材,上一个单元已经为学生介绍了祖国的基本概况,学生已经从历史和地理等方面了解到了祖国。三单元,设计两个主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由于学生在导入课《走进民族大家庭》里已经了解到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分布在祖国各地。通过中国主要民族分布图,已经了解了有几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以及18个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因此,《一起采集民族之花》一课在本单元起着统领作用,使学生从整体感知,感受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风俗,他们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在灵活开放的课堂中,学生们乐于合作交流,课上表现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十分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对了解各民族独特的灿烂的文化也很感兴趣。由于在导入课《走进民族大家庭》一课中,学生已经了解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组成,因此我在上课前就布置作业让学生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少数民族的资料,从他们的服饰特点、饮食习惯、风土人情、传统节日、历史故事等方面来收集。由于我校地区郊区,家里有电脑并且能上网的学生寥寥无几,因此在查阅资料这一块,教师要给他们提供一些帮助。
三、教学目标
根据我对《课标》的解读,认真研究本课内容,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制定出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绚丽的民族文化,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2能力目标:通过收集资料,了解各民族的特点,同时提高学生的收集资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知道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形成各民族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团结友爱的情感和态度。
四、教学重点
通过收集资料,了解各民族的特点,绚丽的民族文化。
五、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形成各民族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团结友爱的情感和态度。
六、说教法
教法要服务于学法,要体现和渗透学法。《课标》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这一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展示、锻炼的平台,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有所获。
3、知识竞赛,巩固学习。在课堂中开展竞赛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4、学习民族语言。学生对新知识都有比较强的学习欲望,这样设计让学会感受少数民族的语言魅力。
5、畅谈所想,回归主题。本课的难点是形成各民族间互相了解,互相尊重,团结友爱的情感和态度,通过以上几个活动的设置,让学生在学习以后情感得到升华,从自身出发,谈谈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不同的风俗习惯,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七、说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分析本班学生情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让学生的学习成为愉快的体验成功的过程。
八、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本课难点,我设计出以下七个教学环节。
(一) 复习导入
我采用复习旧知的方法开始这一课的学习,三个问题“我们国家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少数民族是多少?我国有几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人的记忆有一个渐渐遗忘的过程,巩固旧知的形式开始这节课的学习,很好得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旧知识,一方面检测学生上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面也很自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视频激趣
《课标》中指出,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我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蒙古族的视频,并配上蒙古族的歌曲,在学生观看以前,给出明确的观看要求,“边看边思考这是什么民族,你对这个民族又哪些了解?”这样充分的利用资源,小学生对音乐,图片比较感兴趣,这样能使他们对少数民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面深入了解其他民族埋下了铺垫。
(三) 畅谈所知,了解风俗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课标》中指出“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自己感兴趣的民族的资料,然后先在小组内交流,再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在全班交流。交流的形式多样,可以以文字配解说的形式,也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录像歌曲的形式,为全班同学展现。这个活动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善学,乐学,真正的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也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通过这个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会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除了学生小组展示的方式,教师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主要从学生没有介绍到的方面去补充。
(四) 知识竞赛,综合提高
这一环节教师准备一些关于各民族的题,由学生抢答。这一活动再一次使学生了解各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绚烂的民族文化,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这一活动是对上一活动的巩固与提升,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对少数民族的认识。由于是竞赛的形式,学生参与的兴趣应该比较浓厚,积极性较高。
(五) 我也学一句
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后,这一个环节学生应该更加喜欢。因为本班的学生都是汉族人,学生也少有到外地旅游的机会,因此,他们对学习其他语言应该比较感兴趣。在学生了解了少数民族基本情况以后,再让他们学习少数民族语言,让他们感受少数民族语言的魅力。
(六) 畅谈所想
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领略到了各民族的灿烂文化,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那面对这些不同的风俗习惯,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呢?由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认识到应该互相理解互相尊重。
(七)总结升华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老师要对本课内容进行一个总结,教师的总结要突出本课重点。最后,学生齐唱《爱我中华》在音乐声中结束本课教学。选择这首歌一方面因为这首歌在导入课里学习过,另一方面,音乐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这首歌正唱出了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情感,使感情得到升华。
【【热门】说课稿模板汇总六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c/tupian/42934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