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大学与教育之道杂文随笔

随笔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大学与教育之道杂文随笔

  本周末学聆听了王宝寨老师开解的“《大学》与教育之道(十二)”,经文如是: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于而后嫁者也!

  一、经文大意

  之所以说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是因为不能管教好家人而能管教好别人的人,是没有的,所以,有修养的人在家里就受到了治理国家方面的教育: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侍奉君主;对兄长的恭敬可以用于侍奉官长;对子女的慈爱可以用于统治民众。《康诰》上说:君王保护百姓,如同爱护婴儿一样。内心真诚的去追求,即使达不到目标,也不会相差太远。要知道,没有先学会了养孩子再去出嫁的人啊!

  二、家国情怀教育的根基

  家国情怀从哪里培养起呢?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常常流于形式,容易走空。其实《大学》的道理是内圣外王。什么是内圣呢?格物致知,意诚心正。然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是外王。这个道理就是从小到大,从内而外的。其实一个国一个家是大小的区别,其实本质的道理是一样的。我们经常讲,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个家。它虽然大小有不同,但是治理的道理是一个,所以治国先齐其家。而这个家要齐的话,根子在哪里,有修身。这个身也可以看着一个更小的家,更小的国。每个人自身就是一个国,自身就是一个家。人之初、性本善。你这个本身完善的善性就是君,而其它的习性、念头就是臣,如果能够“灭人欲,存天理”,让良知做主人,良知能够统帅自己的习性、秉性、念头,那么一个人之身就正气十足,身心和谐。你这个身的国就治了,你身的这个家就齐了。如果身这个国治了,身这个家齐了,再往外扩展,就是什么呢?那就真正的家了。把自己这颗真诚的心移到家,真诚地和家人相处,处理好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那家就齐了。那家处理好了,用这样一个道理再去治国,用这样一种情、一种感推及国家,那就可以治国。那在家里面,核心是什么呢?三个字:孝、悌、慈。《孝经》里“广扬名章第十四”中,把这个道理也讲得很清楚。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这段经文,也是把家和国讲得很明白。在家里主要的人事关系是分为三类,一个是对上的,尤其是父母、爷爷奶奶、祖上、祖宗。第二种是对下的,儿女子孙。第三种对同一级的,兄弟姐妹。上、中、下,这三类的关系怎么处理?中国家道里把这个规则都讲得很清楚了。对父母、对祖上是孝。“君子之事亲孝”,事亲用孝;事兄悌,对兄长用悌,兄友弟恭;对晚一辈的呢?用慈,父慈子孝嘛。在家里面把这三个字做到,那么就把上、中、下这三种人事关系处理好了。这叫家庭伦理。这三种关系的处理,其实我们《弟子规》里表述得很清楚,如何尽孝呢?《弟子规》有《入则孝》,悌道怎么尽呢?有《出则悌》。那么慈呢?《弟子规》里面没有专门讲父母的慈,但是讲到了“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待婢仆就可以指对晚一辈人的关系处理,这个规则就是慈。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这就是慈道。所以用孝、悌、慈把这三种关系处理好了,就可以推而广之到国,“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就是在家尽孝,在外尽忠。忠是由孝推而广之升华出来的。但是我们今天往往认为是愚忠愚孝。其实孝和忠是一种态度,跟具体的事情没有多大关系,更主要的是一种人生态度。忠字,上面一个中,下面一个心,表示心是中的,中什么呢?中庸,中庸就是无私,中是天地之道,一种无私的态度。我们讲忠于党,忠于国家,其实就是无私。悌呢?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这顺呢,也是一种态度。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面讲的友善的态度,其实我看,我们讲爱国的教育、爱党的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其核心都在于一种态度,而这种态度的核心在哪里呢?在家。慈也是啊,仁慈,仁慈是博爱,有这种仁慈博爱之心,那么爱人民才有根基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有根本。所以慈者所以使众也。这是由家到国的这种一个道理。

  那么孝、悌、慈能不能做到?能做到的。因为它本来也是人自身具备的一种品质,《孝经》里讲“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是天经地义的,是每个人本身就存在的,爱敬之心本身就是有的嘛,故亲生之膝下,对母亲这种亲,一升华就是一种爱。所以孝、悌、慈都是人内在的,本具存在的。当一个人良知被唤醒的时候,这些自然就出来了。所以教育其实就是唤醒人的良知,它就像大学里面讲的,像一个女人养孩子一样,只要真诚,它总是会的,总会有的。并不是像某个技巧一样,要学。所以要培养一个孩子的家国情怀,人哪里开始呢?从家。有家,才能够推广到国,而今天我们往往不这样了,我们丢掉了家,而自然去教爱国。那么这样去教的爱国往往不是一种真实的情感,而往往是一种知识,知道我们这个国家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所以说我喜欢这个国家,喜欢与爱国是一回事吗?不是。真心喜欢一样东西,可能去保护它,我可能也为它做一些贡献,但是当我有自己更喜欢的,可能比较之下,要舍去这个比较不喜欢的。而真正的这个爱从内在地升起,它就不一样了,像我们爱敬父母一样,我们真正地爱父母,不管我们的父母优秀不优秀,不管我们的父母是什么状况,他都是我们的父母,所以我们不仅仅是喜欢它,而且有责任,有义务。也是我们自己的一种本份。所以有家的这个情怀,推而广之到国的情怀,比单单从一个点上去教爱国,要完备得多,所以我们还是要从爱家教起。但是这个爱家要从哪教呢?孝、悌、慈。

  三、齐家与治班的关系

  修齐治平,对我们来说,我们不是去治国,而是去治班。做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优秀的老师,首先来讲应该是一个优秀的家长。在为齐家不可教而人教人者无之。所以每一个老师或每一个班主任,首先要把自己的家给理顺好,因为家不教而能够教别人,没有这样的事情。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老师不是一个优秀的家长,他家里面处的关系很乱,跟老人的关系、夫妻的关系、兄弟的关系、孩子的关系都处得不好,那这个老师能不能教好学生,成为一个优秀的好老师呢?那么从《大学》这个道理上来讲是不可能的。但是今天我们讲起这个道理,大家就不认可了。因为我们学校里有很多老师是高级职称,所教学生考试分数也不低,但家庭关系比较乱,夫妻不和的,婆媳不和的,母女关系、母子关系不和的,彼彼皆是,好像教师是我的工作,而家庭是我的私事,一个是公,一个是私。我这个私事与公事没什么关系。我在家里怎么做好是我自己的事,我好好工作,不就是个老师了吗?怎么说家庭关系处理不好,我就教不好学生了呢?我们来分析一下其中的道理。我们工作上确实有些老师很用心,很卖力,也出过好多好成绩,也出过很多名校的学生。但是的确家庭也很乱,夫妻有矛盾啊,婆媳有矛盾啊,那怎么解释呢?因为《大学》里面讲的这个教与我们今天的讲的教有区别。今天我们教什么?教知识。其目的是什么?让孩子参加考试。古代不是这样,古代是教化。是化一个孩子,是培养一个人健全的人格,培养一个人的品质。这不一样,一个是做人,一个是做事。一个老师家庭关系很乱,不代表他知识不多,不代表他基本功差,不代表他不会讲知识。今天好多高中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把教育搞成很功利,重奖高考成绩好的老师,重奖之下必有勇夫,那肯定使尽一切手段让孩子考高分,这是有可能的。他能让孩子考分,能管得了班级,但是他肯定不能治班。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大环境里面,肯定也会放手一博,淡化了一些人际关系,也是有可能取得好成绩的,但是跟一个治班的标准还差得很远。治是什么?是让一个班级无为而治,让一个班的人际关系非常和谐。如果一个老师是一个优秀的家长,做到了齐家,孝道做到了,和父母的关系,婆媳的关系都非常好。悌道也做好了,兄弟之间、夫妻之间都很和睦。母子之间、父子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了,慈道也尽到了,这个老师再去治班,他把这种孝、悌、慈很自然地用到了对待上级领导,对待同事、对待学生,所以这个老师人缘也会非常好,他能够做到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人际关系也非常好。慈者可以使纵也,这种仁慈,就是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对待,那能不好吗?所以说如果一个教师能够做一个优秀的家长,他可能轻而易举就能够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他靠的不是强压,靠的不是引诱,而真正靠的是把孝、悌、慈这种力量用到治班上。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好多老师,能够教好别人的学生,却真的教不好自己的孩子。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在大学学习的时候,缺了一门课,那就是家庭伦理的教育,一个修身修心的教育。我们现在的老师都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幼儿园的老师面对的是幼儿,小学老师面对的是小学生,可是回家面对自己的孩子呢?自己的孩子有个整个的成长过程,如果一个幼儿老师她只是在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能够很好地引导,如果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她还用教幼儿的方法去教,那能够教好吗?那反过来讲,一个中学老师,如果在孩子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他却用对待中学生的方法去对待自己的孩子,那能教好吗?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当老师的怎么教好我们自己的孩子,这也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按《大学》里面的道理, 我们必须先要教好自己的孩子,然后我们才有资格去教我们的学生。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作为教师这个职业,我们把教师的职业特点用到教孩子身上,往往出现一些弊端。你比如说幼儿老师教孩子,在自己的孩子也上幼儿园的时候,往往我们老师习惯于赞叹与鼓励,而让孩子的欲望得到增长,私欲得到膨胀,反而想给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想要孩子多出出名,多登登场,多闪闪亮,多表现表现,好张扬张扬个性,享受得更多,反而不是一种好的教育。当孩子上小学,小学的老师往往偏重于管教,缺了几分引导,缺了几分交流,强压孩子比较多,强迫他写作业,强迫他学习,因为孩子上小学,他年龄小,往往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更出人投地,成绩更好一些。有一个孩子,他妈妈是老师,他妈妈跟每一个老师打招呼,要严加管教自己的孩子,每个老师都抢着给他补课,补来补去,把孩子给补逆反了,厌学了,上了中学,尤其是高中,高中老师往往更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为人处事,言谈举止,行居坐卧这些生活的规范,生活的养成教育,这就是不同阶段的老师容易把这些职业的特点带到家里,带到孩子身上,其实这都是有些偏差的,真正的'要教育好一个孩子,还是要尽到慈道,慈者可以使众也。那么慈道在《弟子规》里面有几句话,“待俾仆,身贵端。”贵端就是榜样。所以一个老师教自己的孩子也要给孩子做榜样,不是逼着他去学习,一个孩子对于学习的态度,他本身也是看着你这个家长对工作的态度,如果老师是在兢兢业业去教书育人,孩子也会兢兢业业去学习。我们对待教育工作马马虎虎,他对待学习也会马马虎虎,影子原理嘛。所以身贵端就是贵在端正我们的行为思想,做榜样。第二个要点,“虽贵端,慈而宽。”慈是什么?包容。对孩子要包容,要交流,要做孩子的朋友,要尊重孩子的人格。第三呢?“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对孩子不能光压,光强硬,还要引导,导而弗牵则和。这是一个老师怎么样教好自己的孩子,从慈道出发。而且真正的慈是大爱的心,不是一种私心,所以“之其所亲爱而辟焉”,如果执着在这种亲爱里面,就偏了,就变成溺爱了。南怀谨老师说,我们当老师的要“识天下人为儿女”,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这不容易做到,如果你真做到了,你肯定是一个优秀老师。那么反过来讲呢?“识儿女为天下人。”也不容易做到,把自己的孩子看成跟天下人一样,如果真做到了,一个家长也就做好了。所以说一个老师如果真正做到了识班上的孩子为儿女,那教师做好了。如果识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一样,平等地去爱,平等地去尊重,平等地去历练,那么一个家长就做好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meiwen/meiwensuibi/246703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