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说课稿(3)

公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说课稿 篇5

  前滚翻是水平三教材。这是学生对技巧的进一步练习的开始,同时又是今后学习技巧的基础。教材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又具有一定的意义,让学生知道前滚翻是保护自我的简单知识和方法。在运动中如果出现跌倒时,迅速作一个前滚翻,来达到保护自我健康的目的。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做前滚翻时对低头含胸的正确理解,难点是后滚后肩贴上体成蹲撑,通过以上基本动作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动作水平。

  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对本节课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提高前滚翻的动作质量。

  2、发展运动能力及灵敏、协调、柔韧和平衡能力等质量,促进骨骼生长。提高动作的规范化、完整性和优美感。

  3、培养勇敢、果断等优良品质和互相帮助、生动活泼的作风。

  我的教学整体设想是:一、热身提高兴奋度。二、讲解示范。三、练习反馈,强化动作。四、游戏。搭桥过河,使学生得到全面的运动。

  本教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开始准备部分。首先做准备活动,目的是使人体有准备地从相对安静的状态逐步过渡到运动状态,从而使整个机体在神经系统的统一调节下,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并尽快地达到最高的活动水平。

  第二部分是基本部分。第一内容通过障碍,引出本课学习内容,学习前滚翻。首先简单讲解动作要领和保护与帮助并示范,使学生一目了然的了解正确的前滚翻动作。然后学生采取分组不轮换的方式进行练习。首先让学生在下额处夹一块白纸,要求做前滚翻时白纸不松掉,体会保持低头姿势。其次,在做前滚翻时用手触摸前面的标志物,体会主动跟肩贴上体的动作。第三,学生由蹲立开始做前滚翻时,两膝夹白纸,要求完成前滚翻后不掉下。通过以上的动作分解的不同要求,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过程,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轻松愉快的练习当中,已经完全正确的掌握了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其次在练习中又学会了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把思想品德的教育贯穿于教学之中,使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中得到了更好的解决。

  第三个内容是,游戏搭桥过河,首先分组每组8人五块垫子,从起点开始用垫子搭桥,学生站在垫子上通过,先到达终点的为胜,要求在游戏过程中脚不准踩在地面上。通过游戏,使学生体会到集体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也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个人展示的方法,并有意识的让前滚翻做的好的同学来示范,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激励全体积极参加锻炼,争当先进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儿童的知识和品德修养,是通过学习、实践以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而逐渐掌握和形成的。在做完一次游戏后,让学生停下来,针对学生在技术上,品德上存在的问题,启发学生自行总结,教师再给与指导教育,对下一次游戏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学生做一次游戏,在知识、技术和思想品德上就有一次长进,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纪律,遵守游戏规则,逐渐养成良好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游戏结束后,教师对整个游戏和个别同学作出评定,指出技术上、战术上和思想品德上的优缺点,鼓励学生积极锻炼,努力上进。

  最后结束部分,剧烈运动后,做好放松活动是不可忽视的环节。整理活动可以使身体由紧张的运动状态逐渐过渡到比较安静的状态,使心跳逐渐缓慢下来,呼吸逐渐恢复正常,紧张的肌肉得以放松。我准备采用闭目单脚跳和颈部放松运动,这样有利于消除身体的疲劳,防止产生不良的影响。

  总之,整个的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学生学得活泼,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得愉快,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说课稿 篇6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实验教材(必修2)》中《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的第二课时《苯》

  一、教材分析

  苯是化工生产与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种原料和溶剂,它具有烃类物质的典型性质。从化学学科发展的历史角度分析,苯分子结构的探究过程正是化学经典结构理论不断发展的历史,这也使得本部分内容在方法论层面上具有了广泛的借鉴意义。对于学生而言,通过甲烷、乙烯的学习已经了解了碳碳单键、双键所具有的性质,初步意识到有机物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间存在一定联系,苯的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学习能够加深他们对这一联系的认识并形成探究有机物性质科学的方法,为下一步继续学习两种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乙醇和乙酸提供理性基础。可以说本节内容无论是从知识还是方法的维度上,都在教材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新教材中将苯的内容放在必修课本中讲授,而将具有更高统摄性的同分异构等理论知识改放入选修课本,体现了本节内容的基础性、广泛性,说明它是大多数将来即使不从事化学专业学习的学生也应具有的必备知识。从这一观念变革分析,教师的教学设计应突出苯的实验教学以及性质与结构的关系上,而不是以更深奥的结构理论为基础建构教学体系。

  基于以上分析,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的认知结构应将发生以下变化: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苯的主要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并用以解释苯在试验与生活中的用途;能够根据已有知识对苯分子结构、可能具有的性质提出多种假设,并设计实验加以证实或证伪;认识有机物分子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过程方法:在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中表现出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结论、表达与交流等的合理运用,并能提出具有意义的探究性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明显地表现出科学解释必须与实验证据、自然观察相一致的实证精神;能从历史的角度理解科学家们提出的理论在当时具有的意义,从而理解科学的实质。

  为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教学中应注重解决的重点与难点如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经历了一段时间高中化学学习后,学生已经具备了有机物成键的基础理论知识和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经验认识,这样本节的教学重点应不在于单纯的物质性质研究或分子结构的认知,这种二元分离的研究方式也无助于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从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形成和后续内容学习的角度分析,本节重点放在通过探究的方法掌握苯的性质、结构及他们的相互关系更为适切。鉴于高一学生理性思维水平尚不成熟,不能灵活应用演绎、归纳、类比等科学方法,掌握学习有机物的规律和研究方法并上升为理论水平将成为本课的难点。

  四、教法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本课的教学没有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设计,而是以探究苯的物理性质为切入点,以苯的研究史为线索并加以适当取舍加工、以物理性质——结构——化学性质——用途为顺序进行教学活动的安排。具体设计思路是:以苯的研究史为线索,通过创设情景产生问题,让学生经过多种形式的实验得出苯的物理性质,并进一步沿着科学家的历史轨迹探究苯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及其关系。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的不断发现与解决为框架,学生在其中达成知识、方法、价值观相统一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程序

  学习任务一、通过对实验装置及数据分析,得出苯的分子式

  教师展示李比希测定有机物组成的装置图(见演示文稿——定量分析碳氢的仪器示意图)及相关数据,学生解释各装置的主要用途并选取合适的数据推演出苯的结构式。

  {阐释]较之通常的由古代或现代的石油工业中苯的用途引入课题,本方法似乎较为学科化,不能引发学生兴趣。但对于逻辑思维渐渐形成的高一下半段学生而言,他们已不仅仅满足于蜻蜓点水似的情境引入;同时在前一节《乙烯》的教学设计中已经应用了相似的日常生活引入课题方法,再次使用会出现重复。而由化学实验复演引入,既突出了实验的学科意义,又反映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为下面本课的实验探究方法作铺垫,这就使情境更具全程性意义。

  学习任务二、通过生活常识与必要的化学实验,归纳总结出苯的主要物理性质

  教师:展示苯的样品,请同学叙述苯在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用途,推测它可能的物理性质并设计必要的实验加以验证。

  学生活动1:观察苯的样品并描述其颜色、状态、气味、沸点等;

  学生活动2:将苯与水互溶并再分别加入液溴、高锰酸钾溶液,观察现象。总结出苯的水溶性和密度比较、对其他一些常见溶质的溶解能力。

  {阐释]通过这一环节活动,目的不仅仅在于以系统方式了解苯的物理性质,更在于为以实验探究化学性质的活动做好思想上、方法的准备。即教学中不但知识的获取是由易到难的过程,科学方法的形成也应该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学习任务三、根据苯的化学式,推测它可能的结构并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学生活动1:将苯分子式与乙烯等比较,预测其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并实验证明;

  学生活动2:根据化学式和结构理论设计出苯分子各种可能的结构并写出相互交流;

  学生活动3:在各人提出的结构式基础上试图用实验对自己的假说提供证明或对他人的理论进行证伪;

  学生活动结果1:

  学生运用已有的经典结构理论设计出多种苯分子结构图:(演示文稿中以立体图显示)

  (a)链状结构1 (b) 链状结构2

  (c)立体结构1 (d)立体结构2 (e)环状结构1 (f)环状结构2

  学生活动结果2:

  利用苯与水分层而溶于有机溶剂的实验证明苯环的非极性;

  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中不能使两种溶液褪色证明苯环中没有单纯的双键。

  {阐释] 由于学生已经具有了相关的化学键初步知识、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前面教学设计活动中体现出的实证思维,这里的学生自主探究过程既是知识获取的迁移,也体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最终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d)立体结构2 和(e)环状结构1上。

  学习任务四、教师提出新的矛盾——苯的邻位二卤代物仅有一种;教师展示现代公认的苯分子结构。

  学生活动1、对上述两种结构再次提出异议并阐述理由;

  学生活动2、对现代苯分子结构进行描述、并对其科学性提出论证证据;

  学生活动3、观看隧道扫描、x射线衍射等现代技术下的苯分子结构图。

  {阐释] 这一部分属于完善性质的学习任务,由于学生缺乏相应同分异构知识,教师可提供适当帮助并以使教学停留在较浅层次上,仅仅作为一种介绍性方法和必要的了解知识。这样也使得教学构成显得张弛有度,激发、调节学生学习过程。

  学习任务五、结合具体实例——苯的溴代、硝化、加氢(演示文稿动画演示)——学习苯“易取代、难加成”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通过预测、观看模拟动画、完成化学反应等方法学习化学性质。

  {阐释] 尽管这一部分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但由于物质化学性质的直观性、上述学习过程中的关联性以及这部分内容本身的教学要求较低,故不必花过多时间,可在后续的知识应用中加以完善。

  学习任务六——巩固练习

  学生活动1、预测苯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以小块钠,会有哪些现象并解释原因;

  学生活动2、观察一个苯溴代反应的装置图(演示文稿动画演示),说明各仪器的用途、整套装置的`优点。对有兴趣的学生,本节课的作业可尝试设计更好的苯溴代装置。

  [阐释] 由于新教材的编排特点,使得本节课的巩固训练重点不应再放在苯化学反应前后结构变化、同分异构等内容上。故我设计一组以实验为主的练习,既弥补了苯的溴代、加成反应中缺少实验的遗憾,也能体现本节内容基础性的特点。同时通过这种具体实例渗透,对将来选修《化学与实验》模块的学生无疑是有所裨益的。

  六、板书设计展示即可

  总之,本节课我准备突出学习内容的基础性、学生学习方式的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多样性,以次完成教学任务。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ongwen/432151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