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来洗被单,洗衣机突然不转动,看着厚重的被面泡在洗衣缸里,我无可奈何,只好去找维修电器的师傅。
师傅不在,大清早就出去给别人修理电器去了,只有一个男孩子——一个瘦小的、大概8、9岁的样子,正在屋里津津有味地看动画片呢!屋子里乱七八糟地摆放着一些家用电器的零件,还有一些拆卸过的物件横在一旁。看到我进去,孩子抬起了头。我问他:“你家大人呢?”孩子眼睛盯着电视,说他爸爸一早出去了还没回来呢!他问我修理啥,当我告诉他要修理洗衣机时候,他让我把电话留下,我就把家里的地址也写下来,然后我就回到了家。
我回来没多久就听到敲门声,我打开门一看,只见一位师傅背着一个挎包,身穿着个工作服,师傅在门前的垫布上使劲蹭蹭鞋子,一进来直奔洗衣机那里,先询问怎么回事,然后把洗衣机的插座插好,可是洗衣机仍旧纹丝不动,打开甩干筒还照样转动,看起来毛病不是很大。他很麻利的拿出螺丝刀三两下就卸下来,我一看里面就一个大缸,还有许多的丝丝缕缕的线绕在一团,他拽出一个黑色的圆柱形的东西说这个是电容,很可能是电容坏了。他换上电容之后再打开洗衣机一试很快的就转动起来。我说还有一个小毛病就是有时候洗衣缸里的水会漫到甩干桶里,他打开一个管子,里面堵满一些毛发什么的,他清理完之后说没事了。
送走师傅后我就继续洗衣服,可是洗着洗着地上怎么淌出来这么多的水呢?哪里漏水吗?看着地上越积越多的水,我想是不是刚才师傅修理时候没拧紧管子呢!去叫师傅吧人家刚刚才走,说不定去到那里也不见人呢!我想拆开看,可是我从来没摸过电器,我拆开了装不上咋办呢?爱人也说你别拆了,让那个师傅再来一趟吧!女人家会修理电器吗?女人天生就不懂电器。是的,我对电器这玩意就是有点迟钝,就拿手机来说很多功能玩不转呢,所以很少摸电器这玩意的。不过今天我要尝试一下了,大不了再请来师傅修理。于是我拿来螺丝刀把一个个的小螺丝拧下来,我一眼就找到那个管子,看见管子那里不断地从细小的眼里往外冒水呢!里面也积存了一些水!我拧了拧管子已经很紧直到拧不动,可是水还是不断往外冒。我干脆把管子重新拧下来,里面有个弹簧呢!我把那个弹簧往管子里面一塞,再拧上一看,我往洗衣桶里倒水,不再漏水。我成功了!原来就这么简单呀!我把螺丝安好,洗衣机开始工作了,那“嗡嗡”的响声真像是为我唱的一曲赞歌呢!
其实生活中我们的思维往往受到前面思维的影响:那个小孩子看到我进门就知道我是来修理家电的,我从来不敢摸电器,修理师傅修理的一般过程先检查再开始修理……这些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会形成一些固定性、模式性、习惯性的思维方式,我们称之为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有利于常规思考,但对创新会起到阻碍作用。这种思维定势现象非常普遍,我们现在的篮球框的设计以前是实心的,运动员进行比赛时专门有人捡球,那样破坏了打球时的节奏是比赛显得松懈。后来一位父亲带着儿子来看篮球比赛,比赛正在精彩之时,队员们不得不停下来把球取出来。孩子看到了惊讶地说:“爸爸,干吗要拿球呀?干吗不把网子剪破呢?”
我们的教学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要教育学生不要迷信课本和教师的权威,而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问题,进而内化成自己的真知。例如:我们要写一篇自己喜爱的节日,我先给同学们讲了一篇关于端午节的范文,没想到很多学生千篇一律几乎都是关于端午节的文章。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思维定势呢?我想应该从几个方面努力:敢于疑问。像我修理洗衣机就是敢于挑战自我。学贵有疑,让学生不满足已有的经验和认识,去寻找一种更新的办法,提出一个更新的见解,从而取得创造性的成就。例如:我在讲《田忌赛马》时候,反问学生难道除了田忌这种以下等马对齐威王上等马,以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以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的出场顺序就没有另外一种取胜的可能吗?学生马上进入思考状态,然后得出结论,既让同学们实际操作以实验作为依据,又对孙膑的善于观察、足智多谋深感佩服,促进思维定势出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正效应。活学。要教育学生善于使已有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还可以借课文插图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发展学生的扩散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一题多解”和“一解多题”。
独立思考,坚持己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除了要防止盲目从众之外,还要不唯书、不唯上、不迷信权威、不盲目信奉既有的知识和经验。所以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引领学生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让学生的思维不断绽放出奇葩异彩。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ziji/9068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