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作文指导:如何创新
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也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如何创新,快来看看吧!
【如何创新】
立意独辟蹊径
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也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应试作文,同一个题目,千万个考生来做,难免立意相同或相近,而要立意新颖,就要独辟蹊径,想别人所未想,写别人所未写。那么,怎样独辟蹊径呢?
一、推陈出新。审题立意时,对那些常写的主题进行创造性的加工提炼,使陈旧的东西焕发出青春的光彩,像老树开新花、枯藤发新芽一样。
文章所写的是老材料,但由于立意的出新,使主题与原来的传统观念形成明显差异,就会深刻有力,甚至折射出时代的光芒。例如,江苏省中考作文题《我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少考生记叙自已在成长的道路上,受到老师、父母的关怀,同学的帮助,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有一位考生,则写自已“拾金不昧”的事情。应该说这是一个老话题,可是文章却挖掘出了新意。他是这样写的:“我”冒着酷暑去上学,在路上拾到伍分钱硬币,于是在路边等候失主。先后过来三个人,都说我是个大傻瓜,现在谁还要这伍分钱呢?“我”把钱交给老师,也引起了同学们的一番讥笑……拾金不昧,本来是好事,却遭到了有些人的嘲笑,但“我”不生气。文章接着写“我”经受了这次磨炼,认为正确的就要认真去做。“我”的确长大了……立意推陈出新,主题也就深刻了。
二、反弹琵琶。这是一种违反常情常理,进行逆向思维的立意方法。它的关键是一个“反”字,即观点相反、认识相反、态度相反,发人深省。这种方法,在中考作文中,议论文运用比较多。它可以扩展新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对问题的深入探究,是一种立意创新的好方法。例如,上海市中考作文题《母爱》,不少考生是从正面写的,说母爱如何伟大,如何感人,如何使自已成长起来,但凡这类文章,很少有惊人之处。可是有一篇文章,却写得出类拨萃,其原因之一就是采用了逆向思维,写出了新意。请看其中一段文字:“母亲爱孩子,却又不知道怎样去正确的爱,往往从生活上考虑的多,错误地认为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就是爱,周到服务便是情。其结果,往往是由原先的爱不知不觉地变成了最终的害;埋下的是‘希望’的种子,得到的却是‘失望’的苦果。”这几句话,否定了通常所说的“母爱”,它从反面立意,涉及现实和将来两个时间段,分析了这种“母爱”的危害,给广大母亲提出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促人深思,令人警醒,有一定的深度,立意创新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一点,就是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对所记叙的人和事,对所议论的道理要有深刻的认识和透辟的分析。这样,创新立意才会有说服力。
内容新鲜有味
内容丰富充实,这是写好中考作文的基本要求之一。但仅此还不够,而要使文章出奇制胜,还必须做到内容新鲜有味,即文中所写的材料,必须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新东西,包括新事物、新思想、新现象、新问题、新知识等等。
写记叙文要选用那些最新鲜、最典型的人、事、物来表现主题,避免一般化的题材,尽量不用那些人们常用的老材料。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新人、新事、新现象,从而写出有新意的文章。例如,广东省中考作文题《放学路上》,不少考生记叙了在路上做好事的情景,如帮人推板车上坡呀,搀扶盲人过马路呀,赶走在田里毁坏庄稼的禽畜呀等等。这些内容可以写,但显得平常,很一般。可有一位考生,写他路过山林时,听到有伐木声,寻声找去,是三叔在偷砍树木。三叔求他不要告发,可他想起老师的话:做人要诚实,不能损人利己,损公肥私,要做老实人、办老实事,心里就不平静,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终于走进了村委会……这样的内容,取材于日常生活,颇有现实意义,读后令人耳目一新。
写议论文,要针对现实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新观念、新问题、新现象进行议论。这些内容,应该说是丰富多彩的,只要处处留心,可以俯拾皆是。这些材料往往是人们关切的事情,议论的热点,以此为内容作文,无疑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产生创新的效果。例如,安徽省中考小作文,针对减负这一热门话题让学生发表议论。有一位考生这样写道:“‘减负’不等于‘无负’,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但必要的负担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推动力。减负绝不意味着降低对学生作业应有的要求,也不是不给学生布置作业……“这几句话从负担必要性的角度进行议论,内容新鲜,辩证客观,很有说服力。
选材新颖独到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材料单薄,文章就显得干瘪而没有血色;材料丰富,文章就显得壮实而有精神。但仅此还不够,还必须选用那些新颖独到的材料,不用老掉牙的陈旧材料,才会使文章充满朝气,生辉增色。
近几年,中考作文仍以写记叙文为主,可以创新之作很少,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选材陈旧,考生喜欢用自已在写作中常用的材料。写人,就是老师、父母、同桌、邻居;记事,就是刻苦学习、打扫卫生、拾金不昧、助人为乐。这些材料,写来写去,没有新意。这就要在选材时,进行精选严鉴,尤其要注意对新颖独特材料的搜求和选用。例如,山东省中考作文题《教室里的欢笑》,考生要么写成绩提高而高兴,要么写老师讲课生动有趣,要么写开联欢会、茶话会等。这些材料可以写,但写得很平淡。可有一位考生,选材新颖独到,以老师终于找到了对象为材料,为“欢笑”的原因。考生一方面描写欢笑的场面,另一方面又回忆插叙了老师多次找对象告吹的坎坷经历,现在终于找到了对象,同学们十分高兴,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以表示对老师的祝贺……你看,把这个材料写进文章,表达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对老师的关心热爱。读之,使人感到新颖有趣,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写议论文选材,主要是选论据,尤其是事实论据,不少考生在这方面往往驾轻就熟,顺手拿来常见常用的材料:讲勤学,就是陈景润;谈理想,就是张海迪;说成才,不是华罗庚就是高尔基;论爱国,不是文天祥,就是林则徐。这些材料不是不可以用,但是把这些人物当作万能材料去用,怎能写出上乘之作呢?论据的求新,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选用新近出现的人和事,新近看到的.资料等,这类材料,其本身就具有新颖性,很容易引起读者阅读兴趣;二是鲜为人知的事例,这些事例人们知之甚少,用在文章里自然会使人感到新鲜。
选用新颖独到的材料,要适合文体要求,写记叙文要选取具体形象生动的材料,写议论文论据要有真理性和权威性。选择新鲜材料要能很好地表现文章主旨,不可一味求新而忘记了选材原则。
构思别出心裁
构思,就是酝酿怎样作文的一种思维活动,包括审题、立意、选材、结构等内容。写作前要周密考虑这些问题,精心布局,合理安排,巧妙构思。一个文题,一则材料,别人会怎么想,我就不那么想,别人会怎么写,我就不那么写,要与别人的想法、写法有所不同,多方向、多角度、多起点、多结果地思考问题,别出心裁,自成风格,从而更好地表现主题,获得最佳效果。
记叙文的主体,往往是由一个或几个情节构成的,情节的设置有一定的规律,我们要遵循,但又要突破常规,求新求异,使情节安排富于变化,增加阅读兴趣,吸引读者。例如,江苏省中考作文题《真没想到……》,有一位考生构思就十分巧妙,在情节的设置上颇费了一番心思,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我”家住在三楼,可一楼拐角处,是“我”的自行车停放的地方。可是后来经常被别人的车子抢占,于是“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先是放车胎气,后是扔车子,最后剪刹车线。有一次,“我”剪断的却是来“我”家走亲戚的姑姑的刹车线,而妈妈又借骑这辆车子,结果摔伤了腿。事情如此巧合,完全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从而告诉人们,自私损人,其结果往往害已。这样的作文,在构思上就明显地胜人一筹。
议论文构思涉及到议论要素、结构特点、材料选用、语言风格等内容,无论从哪个角度创新,都可以产生独树一帜的效果。例如,有一位北京考生,在《“空袋子”的启示》这篇议论文中,构思就十分巧妙新颖,请看其中的一段文字:“成功离不开知识。爱迪生、马克思知识丰富,内心是充实的,是‘立得起’‘站得直’的人。如果不学无术,只能一辈子庸庸碌碌,永远是一个只有皮囊、胸无点墨的‘空袋子’,他们像无根的浮萍,飘忽不定,他们必将被时代进步大潮所淘汰,更谈不上立足于社会了!”这段文字,从知识重要性的角度立意,从形象思维的角度构思,具体生动,说理深刻,读后令人耳目一新。
结构变化灵活
文章的结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固定的模式,但要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必须为主题或中心思想服条;二是必须注意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应试作文,要按照考题的要求,把材料合理地组织安排好,使文章言之有序。这是基本的,还应尽力在结构上创新,突破固有的模式,跳出套路,变化灵活,使人感到文章清新自然。
结构变化灵活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行文的散文化,它可以改变板块式的沉闷现象,给人以千变万化、摇曳多姿的新鲜感。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常用时间、空间、逻辑顺序来安排结构。有些考生在安排记叙文结构时,写一件事,往往是开头、中间、结尾三段,写两件事就是四段,板块性强而灵活性不足,缺少新意。河南有一位考生,在《我真想得到一把雨伞》这篇中考作文中,深得结构创新之妙,将散文化的特点运用得很充分。文章写道:“我”坐在考场上应试,父亲等在外面,突然下起了大雨,于是“我”触景生情,想得到一把雨伞送给父亲。文章不到700字,共有8个自然段,其中独句为段的有3个,跳跃大,转换快,感情流露自然亲切,散文化特点突出,给人以美感,令人耳目一新。
一般情况下,议论文的结构要比记叙文呆板一些,无论是横式结构还是纵式结构,常常是一个问题一个段落。实际上,议论文结构同样可以采用散文化的形式创新。例如,江苏有一位考生在《钱·流生和未来》这篇中考作文中,就运用了这种方法。这是一篇“一事一议”的议论文,着重剖析了流生产生的原因和由此而造成的严重后果,全文700字左右,分设了9个自然段,其中有3个自然段是独句式的,文章结构很有特色,行文顺畅自然亲切。
说明文以介绍知识为主,结构上往往在知识、程序、踪迹发生转换时,才出现段落的变化。而要在结构上创新,可以改变这种格局,也采用散文化的构式,来完成说明的任务。例如,河南中考作文题《〈虎门销烟〉解说词》,有一位考生采用散文化的笔调,将“虎门销烟”这幅图解说得具体生动,很有点像《从宜宾到重庆》这篇解说词那样的写法,极有特色。
文章结构灵活变化,要服从内容的需要,要有助于内容的顺畅表达,突出文章主旨,不能以形式害内容。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zhongkaozuowenzhidao/28056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