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包含了如树木、灌木、藤类、青草、蕨类、及绿藻、地衣等熟悉的生物。种子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拟蕨类等植物中,据估计现存大约有 350 000个物种。下面是描写植物的观察作文,请参考!
1校园里的植物
今天,不知为什么语文老师让我们说小草怎么出来的,原来准备让我们到楼后面去观察呢!
到了后面我们就看到了绿绿的小草和黄色的野花。在另一边,满地都是蔬菜,而且还是五年级的大哥哥和大姐姐种的呢!老师让我们认真地去观察。
我看见了一种植物,不知道它是什么,老师看见了说:“这是芦荟。”芦荟有两种颜色,有绿色的,还有紫色的。它的身体是卷着的,里面还没有肉,好像是一个害羞的小姑娘蹲在里面不出来一样。还有一种植物,叫葫芦,毛茸茸的叶子,像一个个小小的茸球,非常好玩。还有一种植物叫丝瓜,老师专门给它弄了个竿子,好让丝瓜爬上去,它已经爬上去一点了,像是一条小龙要飞上天空找龙妈妈似的。我还看见了豆角,豆角马上要破土而出了,已经出来两棵了,探出嫩绿的小脑袋,好像在寻找什么,它看看这里,看看那里,好像在细声地叫着呢!
过了一会儿,一阵微风吹来,校园的植物都在翩翩起舞,好像唱着欢快的歌呢!
2我最喜欢的植物
大自然中,植物成千上万,多得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在成千上万的植物中,我只喜欢含羞草这一种植物。
它有一根细长的茎,上面有许多又小又锐利的刺。被它扎了,别说有多痛了。它的叶子是一张张圆形的小叶片。用手一碰它,它马上会合上叶子,低下茎。含羞草这个名字就是这样得来的。
你知道含羞草为什么会害羞吗?我去新华书店查了书才知道。含羞草原来生长在森林里面。野马、野猪等动物常常会踩坏它,使它受伤。为了避免受到伤害,它把叶子合上,茎垂下。特别是在晚上,太阳下了山,没有阳光,野兽出来的次数更多,它也会把叶子合上。你可别以为它死了哦!
现在,我家种了两枝含羞草,开出了粉红色的花。花儿是一个小毛球,真像我妈妈用毛线打的线球。花儿凋零了,它结出了籽。我把这些籽收下来,种到地里,等待明年春天会长出新的含羞草来。
3我喜欢的植物——槲寄生
槲寄生——这是一种令人陌生的植物,其实它是一种寄生性植物,那洁白的果实实在让人心旷神怡,槲寄生圆圆的像个桂圆,远看像一串串葡萄,近看像一个迷你的小苹果。嚼起来就像口香糖,只不过味道又苦又涩罢了。
其实槲寄生是不会“胡寄生”的,每一种类的槲寄生只会在特定的寄主身上生长,否则就会出现排异现象,槲寄生就会枯萎而死。
可是当人们在野外见到槲寄生是望而生畏,因为槲寄生有一种反应强烈的神经毒素,轻者可导致呕吐、眩晕、甚至出现幻觉,有些人会表现出强攻击性;重者立即昏厥,甚至内出血死亡!
这种植物几乎在野外随处可见,只不过很多人没有观察罢了。这种植物会发出一种清香,让人陶醉,其中有些香水就有槲寄生的成分呢。
槲寄生摸起来很粘,有一个植物学家为了给观众讲解野生槲寄生的内部构造,花了一个半小时才将槲寄生的外部粘液清理干净,可见槲寄生的粘液自卫做的很成功!
据说,20世纪上半叶,猎人们经常将槲寄生放入嘴中嚼,然后将嚼过的槲寄生拉长(实在很恶心!)粘在鸟频繁出没地地区的树枝上,最后躲进树丛中,不过一会儿,落在树枝上的小鸟就会被牢牢地粘住据说,用这种方法,猎人一天可以抓到十几只小鸟儿。不过,这种捕猎方式已被禁止。
我在槲寄生身上找到了我们祖国的身影,那那就是人不范我,我不范人,人若犯我,我必范人的伟大品质,那种顽强的精神,在四个饱经沧桑的文明古国中(埃及、古巴比伦、印度、中国),中国——这个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的“栖息地”仍然屹立在广阔的亚洲!
4我喜欢的一种植物——竹
你如果问我喜欢什么植物,我就会回答——竹。
你如果问我问什么喜欢竹,我就会回答:“因为竹是‘岁寒三友’之一,又是‘四君子’中的一种,它那坚强的意志,不畏严寒的品格,也是我们要学习的,所以我喜欢它。”
竹,多么普通的一种植物啊!它顽强的生命力实在让人惊叹!它“未出土先有节”,长成后就很高,高得让人看不见它的头。竹的用途很广:竹笋可以食用、竹子可以作地板、凉席……总之,竹子的踪迹在家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可能出现,我们无论在哪里,都可能见到竹,它普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竹,一身翠绿,如碧玉一般。远看,它似一位绿衣仙女;近看,又似一节一节的碧玉,真是好看。风吹过,竹叶“哗哗”作响,又似一曲仙乐飘飘。
我愿化作一颗竹,站在路边,默默奉献……
5我喜爱的一种植物
一阵微风拂过,它们便乘上“风之舟”,开始了自己的逐梦旅程……不必受别人的约束,自由自在,只要自己愿意,就可以跟随风的脚步,轻轻飞走,环游世界,找喜欢的地方,落地生根……
没错,这就是蒲公英——我喜爱的一种植物。我喜欢它,朴素的、说不出的喜欢。我喜欢它,也许是喜欢它的自在,喜欢它的随意,喜欢它的不受约束;也许是因为他与我太相似,同样不喜欢被约束,喜欢自由自在、随意的感觉……
风的音符在跳动着,于是满山的蒲公英漫天飞舞,仿佛一只只轻盈、充满欢乐的精灵,扇动着它那纯洁透明的翅膀,跟随风的音符,踏着自信的脚步,在空中旋转、飞舞,朝着自己的希望之地飞去……希望我也能像蒲公英一样,可以在微风的吹拂中,自由自在地追逐我的梦……
6獭兔观察记
我家里有一只小兔,它可爱极了!头小偏长,眼球大几乎呈圆形。身上披着一身灰色的毛绒大衣,而且特长,妈妈告诉我它的品种叫獭兔。它有一对长长的耳朵,喜欢听一听周围的动静。最引人注意的是:它那红宝石般的大眼睛镶嵌在小鼻子上方,小鼻子下面是小小的三瓣嘴。它整天都是东找找,西嗅嗅,一看就知道一定是一个小馋嘴。
这只獭兔与其它兔子与众不同。白天它显得特别安静,放在它面前的萝卜、青菜,它很少吃。但一到晚上,它就出来活动,并不断进食。獭兔还特讲究吃、住。平时吃的萝卜、青菜必须是清洗过的,否则它不屑一顾。住的小屋必须每天帮它清理,要不它会显得局促不安。
獭兔的胆子特别小。只要有点风吹草动它就缩成一团准备逃跑直到四周静下来.它才恢复常态。有一次我为它吃东西时突然打了一个喷嚏它吓得立刻抛下食物飞快地窜回窝里老半天才露出头来。嘿可真是个胆小鬼!
獭兔还是个“破坏分子”。有一天晚上,我们都已入睡。小家伙竟跑出自己的窝,来到我家客厅。它用那大大的门牙啃起了茶几,茶几怎经得起这番“折腾”,变得面目全非。结果,妈妈一气之下把它送人了。
后来,我查阅了资料,了解到:獭兔的生活习性,表现在夜食性、
嗜眠性、警惕性、爱洁性、独居性和啃咬性。它的门齿具有不断生长的特点,每月可生长到0.8-1.5厘米,要依靠采食和啃咬硬物来保持门齿的长度。原来是我们“误会”了它,可怜的小獭兔。
小獭兔,但愿你能重新回到我的身边,我会好好照顾你的。
7观察水仙花
春节时,我和家人到了花市,买了几种花,花会给节日增添“喜庆”色彩,我来说说,我最喜欢的水仙花,水仙属于石蒜科,根部涨的有点像大蒜,我将买来水仙花放入玻璃花盘中,然后放入一些清水和几块色彩斑澜的水晶石,水仙就在花盘中静静安家了,春节的天气有点冷,也没有太阳,似乎水仙花有点纹丝不动的感觉。打从那儿以后,我就每天细心地观察、呵护着水仙,替它浇水,把它搬到外面晒太阳,期盼水仙早日开放。虽然觉得等待的日子有点漫长,却每天充满了期待。
水仙那修长的叶儿微微卷曲着,娇嫩嫩,湿润润,绿盈盈,仿佛像个百花女神,叶从中挺拔出几杆纤细和一串串淡绿的花苞,摸上去软软的,像一颗颗小豌豆,许多花苞饱涨的似乎要破裂似的,看着那些小小的花苞慢慢长高,含苞待放,似乎让你的目光不忍离开半步。
由于这几天天气很好,阳光明媚,在我的精心照料下水仙长高了很多并且像个害羞的少女不知不觉中从绿叶中探头探脑地伸出了一朵朵淡黄的花蕾,一朵朵花蕾已将韭菜似的叶子覆盖,舒舒展展,放放松松。有个花骨朵,一个劲儿往高处钻,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了,就这样水仙花在你面前带着微笑绽放了,她是如此的美丽,在晨风的轻抚下,散发出一阵阵幽香,扑面而来。
听妈妈说水仙的每个枝都分开来的,更值得一提的是水仙的花是由六片薄薄淡黄色的花瓣组成,好像是白玉雕琢而成的花瓣,一眼看去好像就有千朵万朵,它们随风嬉舞,舞得多么高兴。
一阵风吹过,水仙摆动着它那柔软的身躯,在水面上翩翩起舞,水仙花虽然不像柳树那样婀娜多姿,不像玫瑰那样富贵妖艳。但它有洁白如玉、芳香醉人的花朵。
8观察豆子
我一直想看看豆子是怎么发芽的。星期一,我就开始泡豆子了。找了一个杯子,加上水,我拿起一颗黑豆,小心翼翼地放进杯子。“扑通!”拿起一粒花生“扑通!”又是一颗黑豆和一粒花生,都接二连三地被我放进杯子。虽然这四个生命还没苏醒,但已经在我心中萌芽了。
星期二,我一起床就跑到杯子前迫不及待地去看,唉!我有些失望,那些豆子没有发芽,我真恨不得大声对那些豆子喊:“喂!你快醒醒!”但忍住了。我不能这么心急,或许过几天就好了,我安慰自己。过了一会儿,我就把这件事忘了。
星期三,我怀着怦怦直跳地心去看花生和黑豆,并且做好了心理准备。唉!还是不发芽,倒是膨胀了许多,胖乎乎的,真惹人喜爱。虽然没有看到它们发芽,能有个“小胖豆”也不错啊!
星期四,望着那四颗日渐膨胀的豆子,我觉得信心倍增,也许快发芽了。
在学校,老师让我们交流了观察情况,我这才知道,豆子是不能完全浸泡在水里的。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一个星期过去了,豆子还没有发芽。虽然我把水位掌握到和豆子一样高。我豁出去了,准备用“十一”的时间继续观察。
又是一个星期二,我的第一个花生发芽了,从花生的上面裂开一点儿缝隙,露出一点点小白芽,非常可爱。我觉得很有成就感,也非常高兴。第一个生命就这样诞生了。
星期五,第二个花生也冒出了小白芽,使我对它们的生长充满了信心。再看看第一个花生,他的芽已经非常大了。我观察了十二天——一个星期零五天,工夫没有白费,正像爸爸妈妈常常教育我的:“有付出就有回报!”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zhiwu/15784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