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珍惜为题的作文【一】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这个炎炎夏日母亲为我买了一套《智慧背囊》让我高兴不已。
在这套书中有一篇短文令我印象深刻——《最好的那棵青草在你的手中》,文章由两个小故事组成。首选“我”在朋友处发现了一种奇特的喂兔子方法:把新鲜的青草一点点地放到兔笼的顶端,并用夹子夹住,兔子需要一次次地跃起,才能一点点地不断地吃到青草。另一个故事是一个小伙子梦到自己挖到了金子,之后小伙子就到处寻觅,到处挖掘但都无来功而返,到了最后只好把自己的农田卖掉维持生活,谁知买家在田里翻耕是翻到了金子。
这两个故事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如果兔子能珍惜面前的青草,也许喂养人就不会用这种特殊的方法喂它,它也就无需费力一次次跃起才能吃到青草;如果勤奋的小伙子能珍惜面前的财富——地里的收获,那么,那些金子也可能很快就被发现。不是说一个人不能有理想,不能有目标,但有时候远方的诱惑其实更是一种压力,很容易蒙蔽我们的双眼。与其在当今千变万化的时代追寻虚无缥缈的梦,不如踏踏实实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总是幻想寻找容易做的事,好做的事。其实世界上没有好做的工作,任何事只要你能努力把它做好,最后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最终也将成为你的核心竞争力。
一位哲人曾对向他求教“如何能尽快做到顶峰”的学生说过“最重要的是把你手头事先做好”。是的,在我们短暂的一生,应该好好地珍惜手头的每一根青草,而不必像那些一次次跃起的兔子那样,去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经历,获得那其实很普通的青草。
以珍惜为题的作文【二】
你我仅是相识,从未相知,我知道这里有个你,你或许也知道这里还有个我。仅是这样,你的突然消失,却让我阵阵心疼,可想而知你得父母,你的朋友,他们将承受怎样深刻得痛苦,尤其你的父母,他们多想代替你去那个世界,而不是忍受白发人送黑发人这般刺骨得痛。
你一定和大多数人一样,幻想过人生。幻想着将来有个幸福得家庭,令人羡慕得社会地位,受人尊重得工作环境。你也一定抱怨过,抱怨自己得出身环境,奔波得劳累,赚钱得不易,亦或不觉完美得爱情。
而你一定不曾想过,这些幻想,这些抱怨,在你无法预知得一刻戛然而止。
这条你来去数不清次数的路,见证过你的欢笑,你的哀伤,却从这一刻,它再也捕捉不到你的身影。你也一定不曾想过,你和这个世界的告别是这样的情景。上天就这样带走了你并未完整的生命,连最后的挣扎机会都不留给你。
就这样,那或许本可以更加精彩的生命之旅结束在这与之格格不入的季节里。
而被上天眷恋的我们是否该庆幸?庆幸我们还可以睁眼看到今天的日出,庆幸我们还可以诉说着我们的哀伤,庆幸此刻我们的一切还一如既往。或者我们是否该惋惜?惋惜那些白白从指尖滑过的时光,惋惜我们在大好年华上承载了太多烦恼,惋惜我们曾肆无忌惮地伤害过他人,惋惜我们给过去那些年留下太多不美好的回忆。
可无论怎样,那些过往不管是美好或者不堪,终究已经定格在那一刻,由不得谁再去改变,与其这般无所价值的惋惜,不如从现在这一刻开始,珍惜当下。珍惜上天带给你的每一次日出。
无论它是否是你需要的温度,至少它让你的世界有了色彩;珍惜上天将一群人带到你得身旁,无论好坏与否,毕竟他们让你明白一些事理;珍惜上天送给你的周遭环境,无论平顺坎坷,所有终会让你成长。
珍惜当下吧,至少少一些忧伤,多一点快乐;少一些抱怨,多一点平和;少一些安逸,多一点斗志。
以珍惜为题的作文【三】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向日葵却顶着炎炎酷暑向着太阳奋力生长。正是这样的盛夏时节,我们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三下乡已经进行了大半了,三下乡支教活动虽然有些辛苦,但我们也从中学会了很多的东西,这不止是一种支教活动,更是一种对我们的锻炼。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锻炼的一个大型的团体活动,在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小朋友相处,大致了解了教学该如何去做才能做得更好,体验到了当老师的不容易,拉近了与队友们的距离,加强了我们之间的团结力,增加了彼此之间的默契。
之前在学校的时候,虽然大家是一起上课,可是下来课之后都很少交流,大多数都是跟舍友相处,很少出门,性格比较活泼的同学的话可能就会找一下其他宿舍的人玩。但像现在这样全部人都打成一片,彼此之间没有距离感,大家互相帮助,相互体谅,遇到什么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的时候,队友们就会前去帮忙,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下,整个团队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在这样可爱的团队中,你不会感到孤单,不会觉得无助,你只会感到开心和幸福,也不会特别想家,因为队友都是我们的家人,大家一起生活的日子里就算苦那也是带着乐的。
还记得刚开始来到这里的时候,那时的内心是有点不情愿的,怕农村会有很多的蚊虫,总觉得时间过得很慢,但现在回想起来却嫌时间走得太快太快,还没来得及细细回味就快要结束了,我对此只想说珍惜现在,把握当下。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zhenxi/12866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