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蕴含大道理的哲理小故事

哲理故事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蕴含大道理的哲理小故事五则

  导语:小故事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文体,但有其自身的特点,每个故事都能说明一个道理,或者总结一次教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哲理小故事,欢迎查阅,谢谢!

  哲理小故事一:不友好的美德

  一次,方丈遇到了一位外地的僧人,两个人结伴外出云游。一户人家邀请他们进餐。能够请来僧人,主人很高兴,命令仆人们做最好的饭菜来招待客人。

  但是,这位僧人正在禁食期,当食物上桌时,他只夹了一粒豌豆,放进嘴里慢慢地嚼着。饭菜很丰盛,可他这一顿饭只吃了这一粒豌豆。

  在离开的路上,方丈对他说:“当有人请你用餐时,不要让你的虔诚变成一种冒犯。下次你再这样拘谨,就没人敢再请你了。”

  僧人顿悟。从此,每当和别人一起用餐时,他也像众人一样正常地吃饭了。

  哲理小故事二:不敢领取的封赏

  清朝雍正年间,大将军年羹尧深得皇帝器重,成为当朝最有权势的“红人”。书生蒋衡听说年羹尧惜才爱才,便约了几个同门去投奔。

  蒋衡来到年羹尧府上。年羹尧见他书法飘逸,谈吐非凡,很是满意,当即许诺道:“你跟着我干,保证下科状元非你莫属!”蒋衡一愣,心想状元是由皇帝钦定,他的口气怎么这么大,于是没做声,退到一边。年羹尧对其他人印象也不错,同样承诺重赏,还指定了下科的榜眼、探花。

  才子们都高兴不已,唯独蒋衡忧心忡忡。他偷偷地对一位至交说:“年大将军自恃功高权重,滥做越权出格之事,恐怕他离灾祸不远了,我们得尽快远离。”好友正为封赏而高兴,不以为然地说:“大将军势力如日中天,多少人巴不得投奔他,你瞎操什么心!”可蒋衡主意已定,第二天就假装生病要回家。年羹尧挽留不住,便拿出千两黄金相赠:“我把状元位置给你留着,病好后再回来吧!”蒋衡一再推脱,最后勉强拿了100两路费。

  那之后,蒋衡浪迹江湖,没多久就听说年羹尧被皇帝打入牢中,还牵连了不少人。因年羹尧骄奢淫逸,送人钱财不到黄金500两不予追究,蒋衡才躲过一劫。

  骄纵狂妄之人无法长久,纵然他能力再强、权力再大也要远离,否则迟早会惹祸上身。

  哲理小故事三:成功就是超越本我

  鹅毛大雪下得正紧,满山遍野都裹上了一层厚厚的雪。

  有一位樵夫挑着两担柴吃力地往山上爬,他要翻过眼前的大山才能到家。樵夫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山地雪路上,寂静的山头只听见脚踩着雪发出吱吱的响声。肩挑沉重的柴,头顶凛冽的北风,樵夫每一步都十分费力。好不容易爬了许久,满以为离山顶近了,可是抬头仰望,前方仍然看不见尽头。

  樵夫沮丧极了,跪在雪地上,双手合十乞求佛祖现身帮忙。佛祖问:“你有何困难?”“我请求您帮我想个办法,让我尽快离开这鬼地方,我实在累得不行了。”樵夫疲惫地坐在地上。“好吧,我教你一个办法。”说完,佛祖把手向农夫身后一指说,“你往身后瞧去,看见的是什么?”“身后是一片茫茫白雪,只有我上山时留下的.脚印。”樵夫不解地说。

  “你是站在脚印的前方还是后方?”“当然是站在脚印的前方,因为每一个脚印都是我踩下去后才留下的。”樵夫理所当然地回答。

  “这就是重点!你永远站在自己走过路途的顶端。只是这个顶端会随着你脚步的移动而变化。你只需记住一点,无论路途多么遥远,多么坎坷,你永远是走在自己路途的顶端,至于其他的问题你无须理会。”说完,佛祖便消失了。樵夫照着佛祖的指示,果然轻松愉快地翻过山头回到了家。

  竞争时时刻刻都在发生,是和他人比,还是与自己比,是一种人生哲学。而和谁比、怎样比,往往决定着你怎样看待周围的一切,决定着你最终能承受和收获多少。

  哲理小故事四:礼单上的秘密

  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司徒中书令韩弘因病去世,其子也已亡故,家中只剩年幼的孙子。穆宗担心韩家的财产被下人们盗取,就派官员去清点其财物,以便交给族中的长者代管。不料,官员在清点时,意外发现了一份重要的礼单。

  原来,韩弘曾任宣武节度使,掌管一方军政大权。后来,地方权势不断扩张,叛乱滋生,严重威胁中央统治。于是,皇帝开始大力清剿叛乱,收归集权。见此情形,韩弘害怕了,因为朝中早有人说他有叛乱之心。所以,韩弘向皇帝上书,请求入朝为官。为了堵住大臣们的嘴,他还拿出大笔钱财,让儿子到京城送礼。而被意外发现的这份礼单上,就详细记录了当时送礼的情况。

  穆宗拿着这份礼单,感叹不已,因为这上面几乎涵盖了满朝的大臣。难道就没人抵挡得了金钱的诱惑?这时,他发现在户部侍郎牛僧孺的名字旁,用红笔写着一行小字:“某月某日,送钱千万,不纳。”短短几个字,消散了穆宗心头的乌云。穆宗想:看来朝中还是有清廉正直的官啊!几年后,朝廷商议新的宰相人选,唐穆宗第一个提拔的就是牛僧孺。

  一份礼单,就这样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有人说,牛僧孺实在是幸运,可谁又知道,这幸运背后是他对欲望的克制和对信念的坚守。

  哲理小故事五:成人之美,留己生路

  西汉初年,朝廷大肆分封同姓王建立诸侯国,目的是缓冲社会矛盾,变乱时拱卫京师。时间一长,诸侯王渐渐拥兵自重,不服从中央管辖。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建议“削藩”,削弱诸侯国实力,引发了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之乱”。我们说的这个故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话说吴国相国袁盎,博学多才,仁和宽厚。他有一名侍女,长相秀美,聪明伶俐,袁盎十分宠爱。相府中一名从史,竟然老虎头上搔痒,与侍女打得火热,直至私通。袁盎发觉后,并不发作愤怒,仍像往常一样对待从史和侍女。一名侍从看不惯,就去吓唬从史:“你与相国宠爱的侍女私通,相国已知道此事,正想法找茬治你的罪,还不赶快逃亡。”从史听了十分恐惧,连忙逃走。袁盎听说后,来不及呼唤车夫,亲自驾车,来了个萧何追韩信,将从史追了回来。从史惊悚不已,自忖必死无疑。不料回府后,袁盎竟将侍女赐予从史,为他们举办了婚礼,祝福他们幸福美满,安抚从史安心工作。从史感激涕零,对袁盎念念不忘,工作十分辛苦卖力。

  汉景帝时,袁盎被调入朝廷任太常。这时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国,因不满朝廷削减诸侯土地,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起兵叛乱。景帝屈从于压力,实行怀柔招安政策,诛杀了建议“削藩”的御史大夫晁错,株连九族,归还了诸侯被削去的土地,并派袁盎出使吴国,招安吴王刘濞,要求他带头化干戈为玉帛,服从朝廷。

  袁盎到吴国后,要求刘濞出营拜受诏书。刘濞狂笑道:“我已自称东帝,还能向何人下拜?”刘濞拒不接收诏书,也不接见袁盎,摆出了一副与中央顽抗到底的架势。袁盎做过吴国相国,刘濞知道袁盎的才能,派人反过来去劝说袁盎,要他归顺吴国,共图霸业。袁盎誓死不从。刘濞大怒,派遣都尉带领五百士兵,团团围住袁盎住所,准备杀死他。

  昔日袁盎府中那名从史,此时已在都尉帐下充任司马,恰好参加了此次围剿袁盎的行动。从史看到昔日的恩公主人被围困,且有性命之忧,十分焦急,思忖自己报恩的机会来了。从史把自己的钱全部拿出来,又变卖了一些衣物,购买了两石醇酒。到了晚上,天降大雪,士兵们一个个蜷缩在帐内,冻得瑟瑟发抖。从史把两石酒抬到西南角,呼唤兵士喝酒取暖。兵士们大喜,一个个喝得烂醉如泥,呼呼睡去。从史悄悄走进袁盎帐内,说道:“我已将守兵灌醉,恩公快从西南角逃走,明日吴王将要杀你。”袁盎一时没有认出从史,问道:“你是何人?何故如此?”从史回答说:“我是当年恩公赐婚侍女的从史。”袁盎一下子想起来了,问从史道:“我逃走,必然连累于你,我于心何忍。”从史说:“恩公勿忧,我已藏匿好家眷,也将携带他们逃走。”袁盎谢过从史,连夜逃回了朝廷所在地长安,向汉景帝复命汇报。汉景帝加大征剿力度,平定了七国之乱。

  成人之美,留己生路。袁盎当年一个不大不小的良善之举,关键时候挽救了自己的一条生命。

【蕴含大道理的哲理小故事五则】相关文章:

1.蕴含大道理的哲理小故事「五则」

2.蕴含大道理的哲理小故事四则

3.蕴含人生哲理的小故事五则及感悟

4.蕴含哲理的小故事

5.哲理小故事大道理

6.哲理小故事,大道理

7.五则哲理小故事「最新篇」

8.哲理小故事五则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zheligushi/282301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