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问心无愧的哲理故事

哲理故事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能做成功的英雄,也能做失败的英雄,只要自己竭尽全力拼搏过,即使失败也问心无愧。今天小编就来分享问心无愧的哲理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问心无愧的哲理故事

  人生在世,需要拚搏、进取,拼搏进取是社会的使命使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无疑这是人生的主旋律。但是人们在拚搏进取的历程中,总会遇风雨,有坎坷,有挫折。如何对待人生旅途的风雨、坎坷和挫折?

  有人有理想、有追求,但一遇风雨、挫折,就埋怨环境落后,埋怨社会风气不好,埋怨现有工作岗位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而愤世嫉俗,牢骚满腹。这样的人至多只能成为一个孤傲狂妄之士,不能成为匡救时弊、改造社会的勇士。

  有人沉溺于过去的日子里,或者只是追忆过去的辉煌。怀念过去的纯清而觉得现今世风日下,今不如昔;或者只为过去的失、过去的败而懊恼和愧疚,却不思再进的策略,缺乏再斗的勇气和决心。这样的人背上过去的沉重包袱,是无法昂首前行的。

  有人幻想未来,或者还为未来的美梦而陶醉,或者为未来的风险而恐惧,而眼下如何努力如何动作他却不知所以。这样的人不能把握现在、也就失去了未来,只能在空幻的梦境里或在无端的愁绪中白白地浪费光阴。

  倘若懂得装傻的学问,抱定“难得糊涂”的态度,则对于人生旅途中的坎坷、逆境,对于成败、得失等等困厄之境,不会太执着、太计较,能够泰然处之。有了“难得糊涂”的态度,则能始终不为俗情所累,不以荣辱为怀,在任何时候都热爱生活,热爱人生。概言之,抱定“难得糊涂”的态度,在生活中能焕发出一种生命的韧性。有了这种韧性,则能使人生表现出“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一情独往。以及“泰山崩于前面色不改”的内在光辉,始终把握拼搏进取的主旋律,朝着既定目标不懈努力、奋力前进!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学者,因其抱有“难得糊涂”的人生态,从而在逆境和困境中显现出生命强烈的韧性,使得本是朴素无华的生命,都能显现出不凡的境界。

  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在撰写《资治通览》时,不慎将相当一部分手稿遗失,近20年的心血一朝付之东流,但他并未被命运的巨大捉弄所压倒,而是重新开始了漫长的、艰难的写作。又经过暑去寒来的20年,他终于成功地重新写出了这部宏篇巨著,而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当代著名学者金兵霖先生,花了近10年心血,写出了洋洋60万言的一部《知识论》。抗战期间在西南联大时,他一直将书稿带在身边,甚至在躲避敌人的空袭而躲进防空洞时都带在身边。但有一次,他跑入防空洞躲避空袭,由于紧张,在敌机飞走之后,他抖落身上的灰土和大伙儿一起回到了住所,忽然想起自己那部沉甸甸的手稿意忘在了防空洞内。他急急忙忙赶回去,手稿却已不知去向。多年的心血毁于一旦,使他痛苦万分。然而,他并没有被这巨大的内心痛苦和艰难的学术环境所击倒,而是静下心来重新开始了艰难的撰写过程。又经过了漫长的10年,他终于写出了一部全新的《知识论》手稿。当读者在他的出版前言中读完这段心路历程时,不由得赞叹不已!

  对“难得糊涂”的真谛理解深邃,从而表现出胜固可喜、败亦欣然的胸襟,坚持生命之韧性,实现心中理想的典型的代表人物当为宋代士人苏东坡。

  苏东坡有着经世济时、仁政爱民的执着追求,但他仕途坎坷在历史上是非常著名的。

  苏东坡所处的时代,正是北宋积贫积弱逐渐衰微的时期,也是朋党之争此伏彼起的年份。年轻时的苏东坡可以说是春风得意,有过坦途顺境。他二十二岁进士及弟,当过太宗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官至三品(宋朝没有一品官,宰相才是二品),不可谓不荣耀、显赫,可他一生又三次遭贬:

  第一次是发落在黄州,即今天的'湖北黄州市。

  第二次贬到了岭南广东惠州。

  最后一次是他62岁时,由惠州贬所再远贬到海南岛的儋州。海南那时远不是今天的黄金宝地,当时被看做是蛮荒瘴炎之地,死囚流放之所。东坡说这里的生活是“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

  在仕途顺利之时,他对君主忠心耿耿,对国家的贫弱忧心如焚,对老百姓的疾苦深切关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甚至不以一身祸福,改变其忧国之心,突现出儒士、忠臣的鲜明形象。

  他入阁不久,正逢王安石创行新法,苏东坡秉书上疏,直言新法的不利。书中说:“我想说的话,只三句罢了:希望皇上能结人心,厚风俗,存法度。人君所依靠的就是人心,这就像树木有根,灯盏有油,农夫有田,做生意的人有钱财。失掉了人心,国家就灭之,这是必然的道理。自古以来,没有人君平和、简易、随俗、同众而国家不安定,也没有人君刚愎自用而国家不危亡的。皇上一定也知道人心为什么会不高兴的道理了……”刚刚入阁权势不重,位子不稳,但他为国家,为民众着眼,秉书直言,不但行得正,而且“行”得大胆。

  他不但敢于向皇帝进言,而且在自己的任内抱定“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宗旨,积极为百姓谋利造福。任徐州太守时,当时正值黄河在曹村决口,泛滥到梁山泊,溢满了南清河,汇聚到了徐州城下,水势还在暴涨,如果不及时排泄,徐州城就将倒坍。城里的富户纷纷争着出城避水,有人也劝他避一避险情。苏东坡都说:“富户一旦出城,城里的百姓就都会动摇,我和谁来共同守城?只要我在徐州,就一定不让洪水冲到徐州城。”于是苏东坡一方面勒令那些富户进城,另一方面,亲自膛水到武卫营中,唤来了卒长说:“黄河水将要败坏徐州城,事太急了,虽然你们是禁军,职责是守卫城池,但如今灾害当头,我也只好请你们帮助我。”卒长早被苏东坡知难而进的行为感动,一口应允他的请求,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大水,我辈是小人,当然要该效命。”于是迅急带领他的士兵奔出去,抢险救灾。官兵奋战许多昼夜,修建了东南的长堤。抢险期间,暴雨日夜不停,苏东坡就一直住在城墙上临时搭起的小屋里,即使经过自己家门边也不进去,一面查看险情,一面派官吏们分段堵塞洪水,最后终于保全了徐州城。

  官场斗争是复杂的,仕途是艰险的,尽管苏东坡忠于职守,勤政爱民,但由于官场的相互倾轧还是遭到贬斥。

  受贬之后,他一不怨天,二不尤人,而是始终保持旷达乐观的精神,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追求。他在遭贬的日子里,坚持勤耕苦读,四处游览,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名篇佳句:

  他被贬黄州途中,写了《梅花二首》,其中有诗云:“幸有清溪之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

  他被贬惠州时,写了名篇《食荔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后来再贬至琼州,又写了《六月二十日夜渡海》,高唱“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从京城贬至地方和边远地区,在一般人看来自然是人生中的重大打击,苏轼却能泰然处之,并从山水风物中获得生活的信心和乐趣,其旷达豪迈的胸怀可见一斑。

  苏东坡的一些写日常生活的作品也反映了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定风波》就是一例。

  苏东坡不但在贬斥之后不颓废,不懊丧,保持一种豁达的胸怀,四处游览,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名篇名句,而且一旦朝廷重新使用,他又是一如既往,尽心尽力为朝廷出力,为民众谋利。例如:第一次遭贬后不久,又重新取用他为杭州知府。在杭州任内,恰巧碰上大旱、饥荒和瘟疫等几种大灾疫同时并作。苏东坡立即向朝廷提出请求,希望免除灾区上供大米的三分之一,当他得到朝廷赐予的度僧牒后,立刻就把它换成粮食以赈济灾民。第二年的春天,又减低价格出售常平仓的粮食,还令官府煮了很多米粥和药剂施舍灾民,派人带着医生分别到各个街坊给灾民治病。为杜绝灾情再次袭扰民众,他组织人力,疏浚整治荒废多年的西湖,开通河道,建造堰闸,修复废井,修建三十里长堤,不仅当年使西湖能灌农田千顷,人民用水丰足,就是今日,西湖仍能以“浓装素抹总相宜”的西子美色,奉献于人间,也不能忘记东坡先生的功劳。

  苏东坡之所以几次遭贬而沉沦,展现出一种旷达的人生,就在于他能以一种虚己的胸襟对外界的干扰,始终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不过于执着,不计较得失、成败,从而能理性把自己的存在和一种永恒的、无所不包的存在整体结合在一起,理智地感受到他个人的存在也是一种无限,胸襟自然就变得宽广起来。在这个高远的位置上来审视人世和人生,得失祸福、穷达贫富自然无足挂怀了,自然能体悟到人生价值不仅在于结果,还在于为达到成功所进行的奋斗中。能做成功的英雄,也能做失败的英雄,只要自己竭尽全力拼搏过,即使失败也问心无愧。

问心无愧的哲理故事

1.我问心无愧的小学作文

2.问心无愧高中生作文

3.问心无愧优秀作文

4.问心无愧作文500字

5.我问心无愧400字作文

6.对自己问心无愧作文600字

7.问心无愧散文

8.我问心无愧作文600字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zheligushi/235006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