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是钢笔想像作文
我是一只蓝色的钢笔,名叫“咕噜”。这个名字是我的主任给我取的。有时,我的小主人和我息息相关,每天都形影不离,用我在她的作业本上写作业。但是,我很调皮,喜欢自己出去玩,还得小主人常常找不到我。在我饿的时候,小主人也知道喂我吃墨水,只要把我打开,捏三下,我差不多就吃饱了。在我这只天蓝色钢笔上,有一顶帽子,这顶帽子常常为我遮太阳,不让我的脑袋干燥。我的身体上有五颜六色的花纹,横一道,竖一道,衬托起来很好看。我的帽子上有一只小熊,在吃着甜甜的西瓜。我长得很好看,也非常的结实耐用。
小主人都用了我将近两年了,我还没坏。两年中小主人经常使用我写练习、做作业、练习钢笔字,有时还用来画画,和我的关系非常密切。但是希望小主人不要让我接触比较尖的东西,乱涂乱画。当我看到是我造成了环境不好时,我会伤心的。
篇二、我是钢笔想像作文
我的名字叫钢笔,我有一个大大的肚子,里面装满了墨水。我的身子非常硬,被装在一件漂亮的外壳里。粉色的外衣上刻着一位公主——美丽的贝儿公主。
我原来住在文具店里,有一天,文具店来了一位漂亮的小姑娘把我买回了家,我就又有了新的归宿——文具包。每天晚上,小主人都会把我的小嘴儿插进墨水瓶里,“吧叽,吧叽”地吸着墨水。“泡”一声,我的肚皮里就灌满了充足的墨水,小主人把我的衣服穿上,又给我盖上帽子,然后就把我装进文具包里。我心里想:看来我又要在这里过夜了。
虽然我不愿被关进文具包,但我能每天陪伴着我的新主人,又交道了许多好朋友,我也是很快乐的。
第二天,小主人拿起我,写出许多漂亮的字,我骄傲极了,当我听见老师表扬小主人时,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兴奋。
这就是我——一支不显眼的钢笔,可我做了多少有用的事呀!我为我做的事而骄傲。
篇三、我是钢笔想像作文
我是一支“英雄”钢笔,过去也是名牌。我这支“英雄”曾追随主人纵横江湖,天下无敌呀!主人对我倍加疼爱,总是把我放在上衣口袋中,从不离身。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也退休了,隐居到了一个盒子里。
一天,不知道小主人为什么,把我取了出来。我那粗心的小主人稀里糊涂的给我这“英雄”钢笔喝了一肚子碳素笔水,弄得我消化不良,刚开始还能写,后来就不出水了。小主人一气之下,“啪”的一声,把我扔在桌子上,砸得我是晕头转向。一会儿,小主人的爸爸,我过去的主人过来,又把我洗干净,灌上钢笔水。我以为我又可以随小主人驰骋江湖了。可是他刚拿起我来就咬我的“钢盔”,咬的我是遍体鳞伤,我这老胳膊老腿哪能吃得住?小主人用我写了几个字,因为用不习惯,那字写得奇丑无比,中间还有两个错别字。于是,把我扔在一旁,开始用中性笔。晚上,旧主人把我包了起来,又把我放进了纸盒里。
如今,市面上出现了中性笔、油笔,用我的小朋友越来越少,我被渐渐遗忘了。其实,在练字方面,我的作用是任何笔都不能取代的呀!唉,我的苦,谁知道?
篇四、我是钢笔想像作文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钢笔,是一种能吸墨水的笔。我长着细长的身材,头上戴着帽子,写字的时候要把帽子取下来。我可以把墨水喝到肚子里,等到写字时再把墨水一笔一画地吐到纸上。正因为如此,人们也叫我是“自来水笔”。
我平时除了写字还能画画,常被老师推荐给同学们。小同学们特别喜欢我,经常把我带在身边,逐渐让我成了文具中的大哥。我和铅笔兄弟可不一样。虽然我俩都能写字,但是铅笔写的字很容易被橡皮擦掉,而我写得字因为有水迹可以牢牢地印在纸上,很难擦掉。这让铅笔兄弟很是羡慕。另外,铅笔写字需要削笔,会越来越短,而我不用削,只需要在写字之前喝饱墨水就可以了。我偶尔也会闹罢工,要是肚里没水了,那就一个字也吐不出来。我喝水不挑剔,喝什么颜色的墨水就会写出同样颜色的字,平日里最喜欢喝的是黑色和蓝色的墨水,要是给老师批改作业就会喝红色的墨水。
我愿意天天和小同学们一起学习,帮助同学们练就一手好字,当一个勤快的好帮手。
篇五、我是钢笔想像作文
你们好啊!我是一只钢笔。我的作用对大多数人都有用,只要跟写字有关联的我都能干。
有一次,我的小主人像平常的样子,一回家就写作业。在一个小时左右内,我千辛万苦在“战场”上奋斗。好不容易才写完作业,我的肚子也饿了,我赶紧向主人提示:“主人!主人!我饿了,我要吃墨水。”无奈,我的主人听不见我的叫喊声。他二话不说就收拾书包,我又回到了我的家——文具盒里面。
我在文具盒里面和铅笔谈话,找圆规玩耍。到了六点半了,我知道今天是星期一,我的小主人还要去上英语班。我在文具盒里面跟随小主人到了英语班,我已经饿的饥肠辘辘。我又要在战场上奋斗了,没一会儿,我便没墨水了,不由得败下阵来,我主人发现没墨水了,但此时一晚,只好向马一鸣求饶,向他借笔。英语班回来,我的主人马上给我吃饱。
我在主人的文具盒里呆了有几年了,我知道主人绝对不能少了我,但愿主人不会找到个新帮手来替换我。我求求大家来劝劝我主人吧。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yunyongxiangxiang/10431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