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的第三天,东南台风“鲶鱼”威力消退,天气由雨转晴,我带上妻子女儿,去登黄龙山。
我们沿新公路直达山脚,山脚下的温泉村茶厂规模不大,茶园里一畦畦茶树却是整整齐齐,长得郁郁葱葱。上山的路虽已硬化,但长坡连着陡坡,让人心惊胆战,我不得不让她们下车徒步。走了个把小时,我们才到达黄龙山林场。
林场门前,十几株参天杉柏亭亭玉立,好像在欢迎慕名而来的客人。林场不大,房子分两层,下层墙体麻石砌成,上层是老式的砖瓦结构。走廊上张贴着各类林区宣传画,还有一张关于2016年春节林场职工轮流值班的安排通知。院子里,停放着七八辆自驾游的私家车,显然主人已经上山。我停好摩托,与负责人联系好午餐,就率领妻女沿林场宿舍后侧的水渠而上。渠内水不多,但清澈冷冽,急流似箭。
路上山泉潺潺,林木遮天蔽日,潮湿的地面上疏疏密密地洒落着大小不一的光斑。林间枯枝败叶堆积,踩上去松软如棉。经前几日雨水冲刷,有些地方露出了树木的细长根须,有的横在路上,像天然的台阶,不时有长脚蜘蛛在地面疾行;路边各类包装袋、矿泉水瓶刺目,护林防火宣传牌、垃圾桶偶然可见。
我们继续攀援,出了林区,碎石巨石多起来,灌木丛生,多为山楂树。时值晌午,秋日的阳光威严地注视着兴致勃勃的我们。又晒又累,孩子受不了了,我们搀扶着她,为她撑伞,但她终究没有坚持,止步在试剑石前。
我撇下她们,同登山的人们一起向上攀。“望山跑死马”,花了半个多钟头,我才爬上了龙王峰。龙王峰高1511米,峰顶地势平坦,夏枯草正值开花时节,鲜红的小花点缀在枯黄的草间,有蜂在上面曼舞轻歌。在草丛间,我还意外地发现了干牛粪。
远处的村庄、低矮的山岭倒伏在脚下;有风徐来,乳白色的云雾骤涌,在山谷轻盈穿行,逐渐弥漫,淹没了来时的路。登山的人们三五成群,前呼后应,欢呼声在山岭间回响。远离尘嚣,胸无俗虑,油然而生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逗留片刻,我从小路下到石马龙王井。龙王井也称龙湫池,《义宁州志》记载:“山顶有龙湫,中有黄鱼二尾,能致风雨。”龙王井上砌有小石亭,两侧镌刻着“石马驮经通三界,龙王饮水润十方”的对联,“保佑无私”的横批旁边有“民国八年立”的字样。石亭内是一口二尺见方的小井,井边搁着一把绿色的破塑料水勺。
我弯腰取了水勺,洗抹净上面的青苔,舀了半勺水,喝了两口,便转身下山同妻女会合。我看见下山的几位湖北口音的游客手里握了一把长籽的车前草或开着红紫色花的夏枯草。
戏曲唱曰:“黄龙山,高又高,一面金山一面茅。”的确,黄龙山林木繁多,中药材、野果丰富,眼下毛栗子、猕猴桃等已到了成熟季节……如果春天来黄龙山,不仅可以看到遍坡血红硕大的杜鹃;还可以采到蕨菜、竹笋等珍蔬。
不管大人孩子,下山全都成猴子,小猴子蹦蹦跳,大猴子跳蹦蹦。下午一点半,我们才到达林场就餐,三人三菜一汤,菜蔬米饭寻常,经上下山一折腾,闻起来格外的香。
听林场师傅介绍,林场现有十几位职工,平时除了护林巡逻、防火防盗伐外,还为游客提供伙食、各类小食品和水,并设有十几个床铺可供游客小憩、住宿;林场宿舍扩建正处在立项审批阶段……
吃完结完账,挥手告别林场热情的师傅、多情的猫狗,我们骑车下了山。
因为没有向导,加之来去匆匆,黄龙山的美景没有好好欣赏,回龙寺、三清宫没来得及寻访,心有遗憾,但作为在黄龙山脚下生活了几十年的我们终于和黄龙山有了第一次亲密的接触,却是一件十分开心的事。
看看日历,恰逢重阳临近,这次登山也应了重九登高的习俗。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youji/8412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