溱潼古镇游览的作文
溱潼镇隶属于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原名秦潼,古称秦泓,小编收集了溱潼古镇游览的作文,欢迎阅读。
溱潼古镇游览的作文【一】
终于,来到这个使我盼望已久的充满水乡的气息的古镇。掩不住喜悦之情,早早来到这个虽小却迷人的地方。
当太阳露出羞涩的脸蛋,温暖的阳光洒向大地,睡梦中的古镇睁开了朦胧的双眼,迎接新一天的到来。早晨,古镇上人们忙碌着,不一会儿,不知哪个弄堂里传来了阵阵香味。路上还不走过一两个当地居民,穿着蓝底碎花的小棉衣,手上提着个竹篮子。我不禁有些羡慕他们这般的生活。
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我们踏上了游古镇的旅途。瞧,看着这条没有尽头的美食街上挂满了红红的大灯笼,一派喜气。看看,炸的外脆里嫩的油墩儿,甜腻可口的儿时小吃绕绕糖,嫩滑爽口的虾丸,香酥可口的黄桥烧饼……这么多的美食,我的口水都流了出来。最好吃的要数虾丸啦!我目不转睛盯着忙于工作的老师傅。只见他手端一盆和好的虾丸泥,手拿一根勺子,熟练的挖了一小勺的虾泥,然后放入油锅中,滋拉滋拉不一会虾丸便被捞了起来,色泽金黄、小巧可爱,一口一个,还飘来阵阵香起,整个人都沉醉在其中。
绕着手中的绕绕糖,忽然发现一个小弄堂,青灰色的砖瓦上长着一层绿茵茵的苔藓,墙上的青砖已刻满了岁月的痕迹好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在这个静谧迷人的小弄堂里留下来我最深刻的记忆……走在千年沧桑的石板路上,看着小巷的每一片青砖灰瓦,在古镇的风情里情意流连,感觉眼前推开的一扇花窗前,是否蓦然出现有一个古典的红粉女子,在你面前笑意盈盈……
溱潼古镇游览的作文【二】
早就听说苏北也有一座古镇有点名堂。但我一直不屑,凭我的阅历估想她没啥看头。虽然离我所在的城市很近,就是没有专程去看过,顺便去看也就是这一次。
今年深秋,和同学游了甪直古镇,还余点时间可以消受;也考虑返程不怎么绕路,便决定去寻访这一苏北名镇一一溱潼古镇。
来之前,我在网上、书上看了一些有关溱潼的介绍文章,去后才知不少是言过其实的,或是不切实际的比喻、夸张。什么“莫道江南花似锦,溱潼水国胜江南”,什么“千百年来曾让无数文人骚客为之倾倒,令众多商贾留连忘返。”等等,不一一列举了。照这样说来,溱潼不是要赶上江南的同里、周庄了吗?怎么会到现在还有那么多人不知溱潼在哪里呢?我是很反感那些写口若悬河文章的人,但不存在有否定溱潼的意思;相反,我对溱潼应有好感才是,因为她很像我儿时生活过的环境。
溱潼地处泰州、盐城、南通三市交界处。四面环水,河网交错,是天然的鱼米之乡,也是我国为数不多、未被开发的'湿地。在这座面积仅0。45平方公里、类似小岛的小镇上,有两片明显不同的建筑并列其间。前一片是新建的宽敞大道,两边有崭新的楼房,楼下多做作商场、酒店、银行之类的门市,一看便知是镇里的商业中心;后一片则是清一色的青砖黑瓦的旧民宅,密密匝匝地挤在一起。这两片很有对比性,不用问,后一片就是古镇了。
走进古镇,几乎没有发现里面有特色的建筑。房屋是平齐的高,也见不着像江南古镇里那样华贵的门庭,都是普普通通的旧式民宅,还夹杂少许用水泥钢筋筑成的现代民房。走过这里,似乎留不下什么印记;倒是那些老模样的理发店、缝纫店,和小巷里遇见的磨剪刀、修板车的活计,让人回想起过去的岁月,仿佛时光也随之倒退了几十年。古镇里没有小街的样式,小巷大多是窄窄的。有一条麻石铺就的路,蜿蜒曲折,有几分沧桑感。镇上也有几处人文景观,但大都是仿古的现代建筑。像“高二适故居”是明显后建的,没有一点古建筑的韵味。至于书上介绍的“溱湖八景”,全都是现代景观,不值得一看。依我看,还不如那破旧的老宅,和那老宅砖缝里长出来的细草随风摇曳着有些野趣呢。
苏北的小镇不同于江南的小镇。很难看到“人家尽枕河”的格局。走在溱潼的镇子里,是见不着河见不着水的,连一条细长的小水沟都没有,当然自来水是不会缺的。因此,看惯了江南的水乡古镇,乍到此,你会感觉这里干涸涸的,缺少生机。苏北的小镇,除非在雨季,平常绝不会有江南古镇里那种湿漉漉的感受。虽然小镇周围不缺有河,却好像与小镇里面无关。
我们在溱潼待了半天带一晚上,时间不算短了。古镇给我的印象是很平民化地不突出、不张扬,好像没什么资本可以拿出来炫耀似的,很“安分守己”地待在那里,让人同情;于我,还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说心里话,我倒是蛮喜欢这一份朴实的样子,在我看来这便是古镇的可贵之处。江南的名镇我走过的多了,那大户人家的豪宅、私家园林让人望尘莫及,心持幻想,倒不如这些简朴的民居贴近百姓的生活,心安理得。
不瞒你说,我对溱潼古镇从一开始就有所偏爱,因为她能勾起我对儿时的回忆。想来,我也是在这相似的环境里长大的,这里曾经的岁月或许有那么一段和我的记忆相同,令我回味。这远比看到新奇、华丽的建筑更有意义,更贴近平常的生活。
【溱潼古镇游览的作文】相关文章:
2.游溱潼初一作文
8.我爱溱湖作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youji/28628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