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考核是评估教学成效、反馈教学信息、检测教学品质的主要途径。其作用在于引导与促进学生系统化地加强和巩固学到的技能,验证他们在相关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升他们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具备集艺术、设计、科技于一体的专业特征,对其开展课程考核,不但是反映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以及培养专业人才的主要方法,同时还是培养集设计、工艺与管理等于一身的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要路径。
一、当前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考核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多元化培养的新要求,传统的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已显现出越来越多的欠缺,具体体现为四点。
第一,在考核内容方面,未能将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有机融合。就目前来说,社会上缺少的不只是懂理论的设计家或只会使用工具进行制作的设计者,而更缺少懂得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多学科领域知识融为一体,可以创作出体现当前社会观念和文化作品的复合型设计师。从现实看,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考核过于关注实践技能训练的考核内容,却忽略了理论与实践技能两者的结合。
第二,在考核方式方面,重点关注了对考核对象的技能考核,而针对其在沟通交流能力、分析能力、协作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等方面的素质考核较少,遏制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第三,考核主体较为单一,主要为任课老师,未能将考核对象学生作为考核主体之一,也忽视了企业、社会等第三方的评价。由于考核主体的单一性,造成了任课教师成为考核评价的唯一评价者和实际操控者,这也使得学生习惯以任课教师的思维模式、创作手法和喜好作为学习模仿的对象与考核评价的唯一标准。
第四,在成绩评定方面,没有把成果和过程这两种评价予以有机结合。现行的考核评定方式往往是“一考定乾坤”,这种方式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比如老师的知识背景、喜好、工作责任心、情绪等,会造成不同的老师对某一考核对象的评定结果不同。另外,在考核结果的评定上过于注重成果评定,对过程的评定却缺乏足够的重视,这样的评定方式对学生的考核显然是不够全面的。
二、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考核评价改革的趋势与举措
基于当前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必须从多个方面着手改革,诸如考核的内容、主体、评价方式等。包括在课程考核评价中,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绩,重视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着重将评价具有的激励、反馈等功能尽可能地发挥出来,构建一种新的课程考核机制;针对课程考核评价的内容,涉及技能、知识、职业素养等多个方面,确保评价内容向多元化的方向转变;而在考核评价方法上,推广分层次考核,同时构建综合性的评价机制,将学生的自评、互评与老师的评价、公司的评价、社会的评价等有机融合起来,进而提升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主动性,提升教学效果;此外,还需重点对学生日常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构建效果和过程并重的考核评价机制。具体为以下内容。
1.改革考核内容,引入企业行业标准,增强评价的职业性
按照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的基本特征、内容以及面向对象的差异,有针对性地革新课程考核的相关内容。制定的考核内容应可以准确体现学生在理论、技能等方面的实际掌握和理解情况,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生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而非简单地重复书本内容。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在创新和实践方面的能力,让课程考核能对考核对象的知识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予以准确全面的评价,可根据经济社会对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多元化人才的要求,把公司真实生产运营的综合性项目设置成考核内容。采用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以及专业技能有效地集中在某一个项目中,这不仅能够有效地反映学生在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真实掌握情况,还能够反映出他们所学的各种知识在不同学科之间的贯通能力,进而从整体上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2.改革考核形式,实现考核形式的多元化
在充分研究与分析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特点及课程属性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课程考核评价形式。将各专业课程考核方式分为理论考核型、技能考核型、作品展示型等多种形式,各课程具体采用何种考核形式由专业负责人及课程负责人共同商定。
(1)理论考核型这是一种较为典型的传统考试方法,不过并不能因为其具有传统性就把其放在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的考核方式之外。对于高职艺术设计类的学生,在基础艺术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上,其教学目标是以“必须、够用”为度,其目的也是提升他们在艺术理论方面的综合素养,促使其掌握艺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之后的专业实践打下基础。艺术设计需要创新,创新又来源于设计者的灵感与顿悟,而灵感和顿悟又源于设计者的文化积淀和长时间的修持。强调技能,并不是说不开展理论方面的学习。所以,这种类型的考核,主要应用在具有较强理论性的课程教学上,如艺术史论课。通过理论考核,能够加强考核对象对艺术设计基本理论与原理的掌握,为后续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实践考核型实践考核型,主要适用于注重技能操作类的课程,其考核的重点是强调操作技术和技巧的熟练运用程度。如电脑设计软件(AUTOCAD、3DMAX等)、设计表现技法等课程。这种考核方式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进行作品的创作或者完成相关操作,然后按照他们完成操作的效果进行评价。
(3)理论实践结合型理论实践结合型,是将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考核类型,这种考核方式不但重视学生对理论方面掌握情况的考核,还重视他们在实际操作能力方面的考核。就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来说,其开设的很多课程都可以采用这种考核方式进行考核。
(4)作品任务型其含义是课程完成后,学生将完成的作品交给老师进行考评,老师根据他们对作品的完成情况实施评价,诸如招贴设计等。一般来说,学生都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相关作品,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自定主题或根据需要以企业的实际项目任务布置给学生,并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最后,由老师根据他们作品的完成情况实施评价。
(5)作品展示型作品展示型,也属于任务作品的一类,其不同之处在于对作品的评价主体除了有专任教师还有企业行业的专家,甚至学生代表也可作为评委之一。另外,完成的作品不仅要提交还要布置展示,展出的方式除了传统的成品展示、喷绘展示,在如今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也可采取网上展示及微信公众平台展示,这样的展示方式传播速度快、时代感强、学生乐于接受。针对学生的成绩评定,不仅可利用专家组的评分,也可利用观众的评分,或是采用二者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作品展出效果的比较,能够将各个专业、各个班级的教学效果进行纵向对比,进而反映出考核评价的公平公正性。
(6)团队考核型团队考核型通常是因为一项大型任务(作品)完成的需要将学生分为若干团队或小组,团队成员通过相互间的配合共同完成任务,之后由任课教师、企业行业专家共同组成考评组对团队作品进行评价的一种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适用于一些专业综合性较强且需多人参与的课程,如建筑结构模型制作、企业CIS设计与制作等。团队考核型的评分,是由任课教师、企业行业专家、学生多方主体参与评分。教师和企业专家首先对作品的总体成效给予考核等级(不同的考核等级对应不同的分数区间),学生团队成员再根据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实际作用和表现在评定的等级分数区间内进行自评和互评,最终得出个人成绩。和其他考核方式相比,这种考核方式更有利于对学生在综合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方面的考查。
(7)企业参与考核型企业参与考核型是指将企业项目、企业规范、行业标准引入课程,将企业项目任务与课程教学内容对接。企业派设计师作为兼职导师担任课程的实训教师,与校内专任教师共同担负学生实训指导的任务。此种考核,因为企业的参与,其考核评价往往以企业岗位的标准为考核标准,将设计成果被企业采纳的情况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适用于一些专业综合课程。如工作室研学,通过企业参与课程教学与考核,拉近了学校教学和企业岗位要求间的距离,进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企业工作的艰苦与乐趣,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与社会适应能力。
(8)课证融通考核型课证融通即指将岗位技能标准和职业鉴定标准引入课程教学体系,把该专业的教学要求和企业对职位的要求对接起来;把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对接起来;把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对接起来,实现课程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的高度融合。课证融通型考核即将课程考核与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的职业资格考证有机融合,认可和接受将学生的考证成绩视为考核成绩。
3.改革考核评价方法,关注成绩评定的合理性
为全面考查课程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应改革“一考定乾坤”的终结性考核评定方式,将过程考核贯穿考核评价过程的始终,以学习工作过程的实际表现和成效为重要参考,最终实现过程考核与最终考核的有机结合。尤其在一些专业综合课程教学中,学习的过程是工作,在工作中完成学习,所以考核应该涉及各个过程和环节。同时采取适当增加学生学习压力、将考核结果进行公示等方式来帮助其形成竞争思维和意识。在学生学习时,有部分任务是要求学生自己完成的,目的就是锻炼和提升其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部分的任务则需要学生通过相互间的合作才能完成,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因而过程考核包含个人考核与小组考核两种形式,考核过程中可将两种形式交替进行,最终实现课程考核的多样性与考核评定的科学性、公正性。考核评价是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的主要途径。对于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集设计、工艺、管理等于一身的专业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实施科学合理的考核,不但能检验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能从整体上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推动他们在创新意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提升。因此,改革传统的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的考核内容、考核形式、考核主体与考评机制刻不容缓,只有构建了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才能充分发挥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在多元复合型人才培养中的功能与作用,最终实现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路铠铭.高职高专教育艺术设计类课程设置探索.焦作大学学报,2014.2
2.刘永福.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课程考核模式改革与实践.广西轻工业,2017.11
3.廖素清.高职院校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14.10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yilunwen/8578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