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了几篇关于文化的“文章”,几乎都在追忆古人、颂扬先贤,吐槽当下文化失根、失魂、失精髓,大致意思,不外乎吐露扬古贬今之意。笔者认为,每个历史时期呈现出的文化特点,都有他的历史性、客观性和必然性,不可能亘古不变,也不可能全景复制,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去粗取精、做好引导,让当下文化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推动文化真正实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纵观历史长河,回顾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我们有着先秦古典、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辉煌,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经典。谁也不能肯定哪段最好,也不能断定哪时最差,区别只在于,他们分处不同的时代,展现的是各自的特点。以当下为例,有难以计数的网络作品,也有被多次翻印的文化精品,至于选择哪种阅读方式,喜欢哪种文学风格,利用哪种途径进行品鉴,全靠受众自己拿捏,全凭读者自身喜好,别人无权干涉,也无从左右。
有人认为,唐朝之后无好诗。那也许是过于沉醉于过去,过分沉迷于那种风格,而简单的忽视了更多的经典。讲远了似乎不切实际,可就近现代而言,民国就有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格、赵元任四大国学大师,近代还有俞樾、孙诒让、杨守敬、鲁迅、郭沫若、徐志摩等国学大师数十人,当代还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云轩……等等,如果只会闲话、擅长吐槽之人自认为超过了他们,我是万万不信的,你自然也不会信了。
有人拿汶川大地震后的一首《江城子˙废墟下的自述》吐槽,认为艺术性太差,又批判针对“两学一做”、从严治党所写的诗,说是“被吓住了”,细细一想,甚是可笑。涉及民族大义、关乎党的兴衰之事,如果一味追求诗意环境,一味堆砌华丽辞藻,非要整得优美悠长,非要搞成你侬我侬,又成何体统。我们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并不是说要追随古人,大兴复古之风;也不是说要彻底抛弃过去,搞大张旗鼓的改弦易帜,只有在学习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结合时代特点、迎合时代潮流、饱含时代气息,才能让文学得以提升,让文化得以传承。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yilunwen/201694.htm